如果類似余華這種傳統文學大師真去認真瞭解網文的技法和節奏安排,然後去寫網文是會降維打擊還是水土不服呢?
更新于:2025-03-26 01:56:49

這個問題中有一個非常大的錯誤:

如果類似余華這種傳統文學大師真去認真瞭解網文的技法和節奏安排然後去寫網文是會降維打擊還是水土不服嘞?

從“降維打擊”這四個字,可以看出提問者認為余華的水準或者說余華代表的“傳統文學”的水準,比網路文學天然高一個維度,所以才有“降維打擊”的說法。

但實際上,大眾常說的純文學、嚴肅文學、傳統文學等不同的概念,與網路文學實質上是不同的“生態體系”,或者說他們佔據的是不提供的生態位,彼此之間並不存在“降維”的問題。

如果僅從藝術水準的角度說,通俗文學的價值天花板是不太高的,但是通俗文學作為一種商業導向的文學,其價值的評定主要看銷量,創作者研究的重點也是在如何受市場歡迎。而“純文學”的創作者當然也希望銷量高一點,但不會過度迎合讀者的需求,而是會更以作品本身為基礎。

所以,關於余華的評價,經常會出現一個錯位,那就是普通讀者會將《活著》作為余華的代表作——因為其賣的最多,但是對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者來說,余華成就最高的是其出道時的先鋒小說以及後來的多部實驗性作品,《活著》反倒只能排在中等左右的位置。

既然不同的文學樣式是不同的生態位,也就無所謂“降維”與否的說法。打個比方來說,一個頂級的國宴大廚和一個連鎖火鍋店老闆,毫無疑問是前者的廚藝高得多,但真要說誰掙的錢多,那大概率是後者。

這是因為這個頂級廚師的廚藝當然好,可是經營火鍋店,火鍋本身的味道只是一方面,還需要有供應鏈、行銷、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支援。

如果說讓這個國宴大廚經營火鍋店,學習相關技巧,然後把自己的廚藝加到火鍋里來,會不會對傳統火鍋行業是“降維打擊”?

只能說,二者的需要的“維”的是不一樣的。僅從商業層面考量,高檔餐飲並不比火鍋的“維”高,只是雙方的側重點不一樣。因此,國宴大廚開火鍋店——哪怕是開一個小餐館,都不見得是“降維打擊”。

而就現實層面來說,余華所代表的這種“傳統文學生態”與網文的這種生態,也有各自不同的活法。

通常來講,“傳統文學”的作家走的是精英路線,創作者通過獲得具有話語權的“文學圈”的認可,進而獲得社會資本,掙錢並不是唯一目標,而網文以及此前的許多通俗文學走的就是純商業路線,創作者如果要獲得一定的社會資本,必須要達到較高的成就,但即便如此,其也有可能不被精英階層認可。

從現實中的例子來看的話,如果我們把作協、文聯的領導職位,以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身份看做是一種社會資源的話,那麼要達到同樣的地位,“傳統文學”作家與“網文作家”的路徑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學作家一般是通過發表-獲獎這樣的方式獲得認可,然後獲得相應的社會資源,而網文作家則是發表-掙錢的方式獲得認可。因為路徑不同,如果僅從收入來看,網文作家可能要達到“傳統文學”作家數倍乃至於數十倍的收入,才可能與其獲得同樣的社會資源。

而也因為“傳統文學”的這個特徵,對於余華這種人來說,學習網文的技巧毫無必要——因為他已經獲得了非常多的資源,非要學網文,反而是一種損害。就現在的余華來說,他如果不想在中國生活的話,以他在海外的認可度,他可以非常容易的到歐美的頂尖高校謀一個客座教授、駐校作家或者其他類似的職位生活,然後依靠國內和國外的版稅,繼續維持高品質的生活。同時,在開講座之餘,還可以到處旅行、結交其他國家的知名作家,開拓更多的資源。如果哪天你能見到余華跟某國的部長、副總統等出席一些宴會,也不必奇怪。余華能做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的作品在精英層面的認可度。

而對大多數網文作者來說,至少在目前(你可以把原因歸結於“精英”對網文的不認可),哪怕是國內頂級的網文作家,如果要出國,也無法像餘華這樣生活。(當然,以他們的財富,在物質生活層面肯定是遠超餘華的,但結交當地精英的可能就沒那麼大了)

基於此,如果再要用學術界打個比方,那麼余華就相當於某個學科的院士,而網文作家相當於學了這個專業後去開個公司的老闆。後者的財富可能比前者更高,但前者能出席的很多場合、認識的很多人,後者就很難認識到,或必須通過層層關係才能認識。如果前者的人生目標並不是追求成為十億、百億級別的富豪的話,這樣的生活狀態也是很好的。

假如余華真的開始轉戰網路文學,且不說能不能“降維打擊”,有很大的可能是他兩邊不討好——對於網文讀者來說,會怎麼看怎麼彆扭,而對於傳統文學讀者來說,會認為余華“墮落”對其產生更大的負面評價。

所以,不管幹什麼,認識到自己所屬的“生態位”就好——用俗話說就是“隔行如隔山”。降維打擊一般只會出現在同一生態位的競爭中,比如就當下來說,與其操心余華是否會過來搶飯碗,倒不如更多考慮考慮人工智慧——從商業角度考量,無論人工智慧是否能創作出高於網文作者的作品,但只要能核算好成本和收益,在商業模型上是跑的通的,肯定會先擠佔大部分普通作者的生態位。反倒是“傳統文學”,因為本身就不偏重考量商業利益,而且自我表達的成分更多,就很難被替代掉。

畢竟,相當一部分網文作者可能很難理解“這作品只要能被人看到就行,有沒有錢無所謂?”這種“傳統文學”作家中普遍存在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