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題主沒有寫明這張圖是用於什麼地方的,所以也沒法判斷應用場景。不過 @車右花盾 說的對,這個輪廓就是譚圖明朝時期的總圖描邊。結果回答區一堆連事實都搞不清楚的亻辶就開始發散思維了。
譚圖的應用範圍極廣,使用的、見到的人也足夠多,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譚圖是一整套的歷史地圖集,它不光有圖,還有很多文字,而且在沒有放出配套註釋文字的情況下這些文字也足以說明很多東西。但很多人壓根不知道它除了圖還有字,甚至連圖本身左下角的圖例都沒仔細看過。
這是譚圖,你猜為什麼明朝用的黃色,而蒙古那塊是紫色、新疆是綠色、臺灣島也是紫色?
什麼叫“政權部族界”?什麼叫“政權部族”?明朝這個看不明白,看看其他亂世的:
後晉跟後蜀、南唐、南漢是一回事嗎?如果不是的話他們的界線叫什麼?他們叫什麼,明朝和韃靼、瓦剌的界線就叫什麼,也就是“政權部族界”。
譚圖明代部分的圖組編例說的很詳細了,“明疆域內畫出……。韃靼、瓦剌境內畫出……。亦力把裡境內畫出……。”這仨是並列的。之所以這仨都要上色處理,是因為譚圖確定“中國”的範圍是以清朝1820年為限,凡是都城在這個時間剖面的清朝疆域範圍內的都是“中國”。亦力把裡的都城無論是別失八里還是亦力把里,都在1820年清朝國界線內,韃靼、瓦剌、台灣雖然沒有固定的都城,但核心主體也都在這個範圍內,所以和明朝一樣,都算中國的一部分。例外就是新疆的那個豁口:
新疆大部當時都是東察合台汗國名義上的地方,但哈實哈兒這個地方卻在1375年左右被帖木兒追擊佔領,所以屬於帖木兒汗國。而帖木兒汗國的都城巴里黑、撒瑪律罕、赫拉特都不在1820年界內,所以它算外國,所以哈實哈兒也成了外國的。
東晉圖組是截取的382年,全圖上除了東晉、前秦這倆之外,還有烏孫、西域諸國、匈奴、高車、夫余、婁、高句麗、契丹、吐谷渾、青藏諸部、夷洲、朱崖洲等上色的部分,以及大宛、百濟、新羅、倭、天竺等不上色的部分。雖然當時無論是東晉還是前秦還其他諸國,跟百濟、新羅的交往要比跟青藏高原的象雄、宝髻要密切的多而且前者还接受了册封,但反映在譚圖上,百濟、新羅是外國,象雄、寶髻是中國,原因也是在於譚圖定下的這個“何為中國”的標準,並依照這個標準,郭沫若的中國史稿地圖集裡,法顯西行時候的地圖,中國就是以上上色部分疊加的區域。
那是不是按照題主的質疑,無論是東晉還是北魏,他們不是沒有青藏高原嗎?為啥這個地圖青藏高原也是東晉/北魏的?
而且這個標準甚至還搞出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地方:
隋朝圖,東北的遼寧不是中國的,但西北的鹹海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遼寧所屬於的高句麗都城從鴨綠江西側的丸都城遷去了大同江邊的平壤城,而平壤是在1820年界外的,所以這會兒的遼東就得算是國外了;但當時西突厥王庭在新疆庫車的三彌山一帶,位於1820年界內,算中國,所以同樣屬突厥的鹹海也算中國。
也是出於這個規則,北宋時期的黑汗是中國,而西黑汗國(黑汗西支)是外國,因為黑汗的都城八剌沙袞在清朝界內,而黑汗西支的薩末鞬在界外。
西遼能算中國,也是因為他的都城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布拉納城)在1820線內。
察合台汗國同理。但察合台汗國分裂成東西兩支之後,東察合台都城先後在別失八里、亦力把里,都在新疆,所以算中國;西察合台都城在撒瑪律罕,而撒瑪律罕不屬於清朝,也就不屬於中國了。
最後就這種圖的粗製濫造程度,能把京師標在唐山一帶,把南京標在宿州一帶,你也別指望他還能有什麼價值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