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雍正王朝》裡面,年羹堯後期驕橫死不悔改的場景?
更新于:2025-04-03 08:56:21

這就是很多人不懂的地方,以為政治是過家家,覺得打不贏了,認個錯,立個字據,這事兒就過去了。

當你上小學中學呢?到老師辦公室哭一鼻子,認個錯,這事兒就過去了,第二天繼續天天向上?

沒有能過去的事兒。

政治是殘酷的,無賴的,贏者通吃的。很多時候,甚至沒有妥協,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

什麼意思,六國論里寫的很清楚,以地賂秦,然後得一夕安寢,起床了,秦兵又來了,你還沒榨乾呢。

對於年羹堯這樣,漢軍旗,進士出身,撫遠大將軍,何等的人。理論上年只是個一等公,老九是個貝子,在一等公之上,不還是被年整得團團轉。

網友能懂得道理,認個錯,年不懂麼?

他懂得更多。很多事情,一旦墨吃紙了,就是萬劫不復,這個不復甚至於包括身後事,包括後代。而一旦你失去了威儀,還沒等你倒,你手下的人可能就群起而攻之了,到時候罪過更多更細。

只能這麼維持著,自己不能認,得等著皇帝來治罪,等皇帝來定義。皇帝其實給了他足夠的時間,足夠的體面,慢慢貶官,你有的是時間安排自己的家人跑路,安排錢財的去處,這點都交代了。(僅討論電視劇裡)。

就是一場戲。你演你的,我演我的。

真實歷史上,年羹堯本人是被賜死,但年家並不是被徹底摧毀,年的兄長在雍正十二年還升了從一品,之前一直管著收稅和瓷器,正二品。準確點說,受老弟牽連,雍正三年十二月革職,次年正月就上任新官。

革了沒有,革了啊,不影響皇上需要你擔任新的差事啊!

真正處理叛逆,應該是怎麼樣,突然包圍全家,輕則一人公開處刑,重則誅滅三族。

對年的處理,已經是輕拿輕放了。

+++++

很多人以為的是,年羹堯是個青年,某天被四王爺賞識,然後一舉提拔到位極人臣,然後他忘恩負義了。。。。。。

這是爽文看多了。

年羹堯是漢軍旗,世代的高官,年家其實應該說是一個後入股的小股東了。雖然比不上隆科多的佟家,但也不小,和那種科舉入仕的平民人家不一樣。而且年羹堯資歷很深,他和張廷玉是同科。。。。。。這就是電視劇和歷史的不同,電視劇裡張廷玉已經位列台閣,年羹堯還是個參將,真實歷史是兩個人是同一資歷。

年羹堯的曾祖父,曾曾祖父,曾曾曾祖父,都是明朝的指揮,曾祖父被俘後進了漢軍旗。

年的祖父年仲隆,順治十二年的同進士,做到知州,但去世的太早。

父親年遐齡,直接以筆帖士入仕,退休時是湖廣巡撫,後來給了一品尚書銜,太傅,一等公。這已經是封爵到頂了,韋小寶也不過如此。攤丁入畝最早就是他搞的。

哥哥年希堯,做到了正二品的內務府總管,後來加了從一品,都察院左都禦史。

父親和哥哥都只是因為年羹堯短暫免了,然後快速複出。

再說年本人,人家是自己考的進士,中進士那年雍正才23歲而已,這時候是康熙39年。年家和雍正的關係,是因為年家的佐領被劃進雍正管,這時候已經是康熙48年。年這個時候早已經做過內閣學士,康熙48年出使北韓,回來干四川巡撫。

也就是說,在歸雍正領導之前,年家已經是權臣之家,年羹堯本人考中了進士,當了內閣學士,當了一省大員,準確地說,年家和雍正之間,當年更多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不是完全的“你是我的馬仔”。

即便最後去了杭州看城門,那也還是閒散章京的頭銜,還有編製,還是一等阿達哈哈番,相當於正三品的爵位,還是一般地方官動不得的貴胄之身。年甚至自己都覺得,不過是一次下放而已,洗洗澡燙燙皮而已,因為還是有銜有爵的。

套用趙貞吉的話,年羹堯那是康熙的門生,那是康熙一路拔擢的,他中進士,他進翰林院,當學士,當巡撫,那都是康熙決定的,甚至於年妃這門婚事,這個側福晉也是康熙定的,康熙指婚的。當然,哪個佐領划過去,也是康熙定的。

動他,是康熙爺看錯了人,用錯了人?這也是他不會被處決,而是允許自裁的原因。

鄔先生關於先帝爺的話,其實反過來說是對應年羹堯更準確。

換句話說,是康熙牽線,讓年家與老四捆綁在一起。其實,應該說,年家的角色,才更像電視劇裡的佟家。

這時候,再說忘恩負義,或者卸磨殺驢,就simple了。

其實雍正很早就封王,相比之下老十四最後也只是貝子,老九也是。年妃進雍王府時候已經是康熙五十年以後了,能成為親王的側福臨,這個不是王爺本人能決定的,要皇帝決定。

年羹堯的事情,最後也不影響年妃最後是皇后之下諸妃之首(兩件事同時發生),風光大葬,評價頗高,並且與雍正同葬。

實際上,年家除了不方便做官以外,錢是讓你賺夠的,年希堯一脈,後來做生意非常成功。愛新覺羅的大清都沒了,年家依然在現在的西城區有的是學區房,幾十處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