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問題過於巨集大了。
易中天老師的《曹操》一書,上中下三冊,共77萬字,寫的還只是35歲以後的曹操。
曹操出生於155年,35歲的曹操正處於西元190年。這一年,袁紹於渤海起義,率領關東聯軍討董,曹操的創業之路也是由此開始。
愚以為,易中天老師的77萬字,已經把35歲後的曹操講述完備。
那麼由我來為答主講述一下少年曹操和沛國曹家。
易中天老師說,講三國,先要講曹操。
那麼我說,講曹操,要先講曹騰。
曹騰,字季興,小的時候,便入宮去做黃門從官,也就是最低一級的太監。
按照正史《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曹操是漢相國曹參的後代。
而曹操的父親是曹嵩,曹嵩是曹騰的養子,後改的姓曹,所以曹操如果算作是曹參的後代,曹騰就必須是曹參的後代。
那麼相國的後代怎麼會去當太監呢?
因此後世很多學者認為,曹操的祖上是曹參,這個是硬蹭的。
就像劉備說自己是孝景帝玄孫,孫堅說自己是孫武後人,是一樣的,都不可考。
曹騰官至中常侍,封費亭侯,兼任大長秋。在宮中三十餕年,歷事四帝,未嘗有過。曹騰是沛國曹氏崛起的奠基人。
所謂時勢造英雄,曹騰的崛起,也與所處的時代有著重要關係。
在東漢前三任皇帝劉秀、劉莊和劉坦的時代,宦官沒有權力,也沒有機會坐上政治牌桌。
第四代皇帝劉肇登基時只有9歲,朝堂完全被竇太后的家族掌控,劉肇淪為傀儡。
五年後,14歲的劉肇依靠宦官發動北宮政變,成功奪回朝政大權,宦官集團由此崛起,坐上了東漢的政治牌桌。
據《後漢書》記載,劉肇在位共17年,生了十數個兒子,無一例外,全部夭折。
直到劉肇駕崩,只留下一個不滿百天的兒子劉隆。
西元106年2月,東漢第五代皇帝,不滿百天的劉隆繼位,太后鄧綏臨朝聽政。
鄧綏,南陽新野縣人,東漢開國元勳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南陽鄧芝、滅蜀鄧艾的同族。
劉隆在位時長7個月,也沒有逃脫夭折的命運,謚號漢殇帝。
至此,劉秀嫡系正支一脈絕後。
太后鄧綏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決定迎清河孝王劉慶的兒子劉祜為帝。這一年,劉祜剛滿12歲,是為漢安帝。
鄧太后臨朝稱制長達十六年,號“女君”,她兼通天文、算數,與閨蜜班昭共同治國。資助蔡倫改進造紙術,又特徵張衡入朝,研製了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
蔡倫是大太監,身份是中常侍,曹操的爺爺曹騰是小太監,黃門從官,同屬於太后陣營。
值得一提的是,鄧綏的閨蜜班昭後來收了一個弟子,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名叫馬融。馬融的女兒嫁給了袁紹的叔叔袁隗。馬融還有一個弟子,名叫盧植。劉備十四歲與公孫瓚師從盧植。
也就是劉備往上追,他經學門派的師祖是續寫《漢書》的才女班昭。所以漢末哪些人能夠混得起來,往前看七八十年,就全都明白了。
時間來到西元120年,永寧元年。
這一年之所以改元,是因為39歲的太后鄧綏立了太子,劉保。
這一年,劉保五歲,鄧太後下令,從黃門從官中挑選少年宦官,陪太子讀書。
曹操的爺爺曹騰被鄧太後看中,成為太子伴讀。
一年後,西元121年,執政十六年的女君鄧綏薨逝,時年四十歲。
鄧太后一死,已經二十七歲的傀儡皇帝漢安帝祜終於拿回了權力,他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南陽新野鄧家。
鄧家六位頂級人物全部被逼到自殺。
分別是:
鄧騭:被漢安帝逼令自殺,絕食而死。
鄧悝、鄧弘、鄧閭:三人被誣告謀反,被廢為庶人後,又被迫害致死。
鄧閶、鄧鳳:二人是鄧騭的兒子,也受到牽連而死。
鄧廣:東漢開國元勛鄧禹的孫子,同樣受到牽連而死。
清除掉鄧家力量後,漢安帝再把矛頭對準了鄧太后的政黨。
大司農朱寵抬棺上疏為鄧氏家族鳴冤,但被漢安帝罷官歸鄉。
大太監蔡倫自殺,蔡倫一黨全部完蛋。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認為,蔡倫這種偉大的發明者,被寫進教科書裡的人物,一定是清廉正直的,這是刻板印象。
發明只是蔡倫的副業,他的主業是搞牌桌遊戲,三十年前,蔡倫逼死了漢安帝的奶奶,現在漢安帝掌權,新帳舊帳加在一起,蔡倫也只能自殺。
蔡倫一黨被清算,但是沒有牽連到曹操的爺爺曹騰。
一來是曹騰現在的職位還很卑微,二來,是因為太子劉保是鄧綏立的。漢安帝掌權後,在西元124年直接廢了太子。
劉保被廢後,打入德陽殿居住,曹騰陪著廢太子劉保一起進了“冷宮”。
漢安帝清算了鄧家和太后黨羽,那麼接下來,他要做的事就是鞏固住自己來之不易的皇權。
竇家和鄧家兩任外戚連續專權,給劉家的皇帝帶來了深深的恐懼。
漢安帝擔心自己百年之後,皇后閻家會成為像竇家和鄧家一樣的外戚,於是他做了三件事,正是這三年事,決定了漢末的政治格局。
第一件事:把水攪渾。
既然皇帝死後,皇后家族會傀儡小皇帝把持朝政,那麼如果把皇后家族的能量分散呢?
於是漢安帝開始大量的冊封外戚。
漢安帝的生母姓耿,漢安帝重封耿家人,把舅舅耿寶一步步封到大將軍。
漢安帝的奶奶姓宋,漢安帝重封了宋家,列侯四人,卿校侍中大夫等十數人。
漢安帝的皇后姓閻,皇后的三個兄弟負責統領禁軍。
母親家、奶奶家、老婆家瓜分了兵權、政權和禁軍,可以相互制衡,不至於一家獨大。
但是漢安帝還是覺得這水不夠渾,於是做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想像力的決定,漢安帝居然重封了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奶媽家族。
這是史書裡的頭一份,後面的皇帝也有效仿漢安帝的,但漢安帝是原創,漢安帝幾乎把一半的皇權分給了奶媽家族,奶媽家族壓制了耿家、宋家和閻家三家外戚,史稱“分威共制”
漢安帝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奶媽家族是平民,不像耿、宋、閻三家是功勳大族。
平民沒有背景,可以放心使用,奶媽家族的權力全部都是由漢安帝賦予的,所以奶媽家族的忠誠度會高於功勳外戚。
第二件事:重用宦官,清除太后餘黨。
同樣的道理,宦官的權力來源是皇權,所以宦官對皇權的忠誠度要高於士族。
漢安帝重用宦官樊建,宦官集團與奶媽家族聯合,逼迫大儒楊震自殺,楊震號稱關西孔子,出身弘農楊氏,就是楊修的祖宗。
漢安帝讓母親家、奶奶家、老婆家、奶媽家進入鬥獸場,押寶在最沒有背景的奶媽家身上,為了給奶媽家族賦能,讓心腹宦官集團與奶媽家族聯合,在鎮壓三家外戚後,又把矛頭對準士族集團,幹掉了關西孔子楊震,這是因為楊震是南陽新野鄧家提拔上來的,屬於太后餘黨。
第三件事:扶持豫州汝、潁集團,培養新的世家大族。
比如豫州潁川人杜根,他是後來曹魏重臣杜襲的爺爺。杜襲擔任漢中督,在與劉備的漢中之戰中大放異彩。
杜根的父親叫杜安,12周歲入太學,人稱神童。
杜根是堅定的劉家天子守護神,鄧太后專權時期,杜根任職郎中,他見漢安帝受欺負,便直接上書,要求鄧太后把權力還給漢安帝。
鄧太后大怒,把杜根裝進袋子,下令杖斃。
但神奇的是,杜根竟然沒有死,不知怎麼逃跑了,逃到民間隱姓埋名,做了酒保。
鄧家倒臺後,漢安帝想起了曾經忠心耿耿的潁川士族,於是下令尋找杜家後人。
這時候杜根突然跳出來,表示我沒死,就這樣,杜根成為了漢安帝的侍禦史。
還有豫州潁川韓家,韓家的韓棱,是當年漢章帝的國之利器,漢章帝賜給韓棱一把龍淵寶劍。
韓棱就是韓馥的祖宗,韓馥是東漢末年的冀州牧,袁紹的冀州牧,就是韓馥禪讓的。
漢安帝掌權時,韓棱已經死了,於是封韓棱的兒子韓輔為國相。韓棱的孫子韓演後來在漢桓帝時期官至司徒,位列三公。
韓棱做過南陽太守,荊州人黃香是韓棱的小弟,也就是漢末黃祖、黃忠、黃蓋、黃承彥這些荊州黃氏的祖宗,被漢安帝封為魏郡太守。
黃香的兒子黃瓊是一代名士,受到五府共同徵闢,但黃瓊沒有選擇入仕。
還有劉備的師爺馬融,曾經因為反對鄧太后被禁錮,鄧太後倒臺後,被漢安帝召回。
當然,還有豫州汝潁集團之首,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的袁安在章帝時期是天子守護神,與外戚竇家對著干。
漢安帝上位后,袁安已經去世,安帝啟用了袁家的小輩,也就是袁紹的爺爺輩。
袁盱出仕,後來官至九卿。
袁紹的爺爺袁湯出仕,一步步高升,最後在質帝時期位列三公。
鎮壓外戚力量,清除太后餘黨,培養汝潁士族,隨著三大政策緊鑼密鼓的開展,漢安帝的壽命到頭了。
西元125年3月10日,漢安帝帶著皇后閻夫人南下游玩,走到葉縣,突然病逝,時年31歲。
外戚閻家密不發喪,暗中擁立了漢安帝的堂弟繼位。
太子劉保124年剛剛被廢,漢安帝125年3月就這麼去世了,沒有任何徵兆,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
東漢自漢章帝劉炟開始,便難逃短命的魔咒。
漢章帝劉炟32歲駕崩。
漢和帝劉肇27歲駕崩。
漢殤帝劉隆一歲駕崩。
漢安帝劉祜31歲駕崩。
漢順帝劉保29歲駕崩。
三國時期的後主也是一樣。
東吳孫休29歲駕崩。
曹魏曹丕39歲駕崩,曹叡35歲駕崩。
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像阿鬥一樣在位40年,壽命64歲。
東漢加三國所有守業皇帝,都是短命,阿鬥才是那個特殊的存在。
許多三國里看不懂的事,往前看一百年就全都懂了。
外戚閻家扶持漢安帝的堂弟登基後,用雷霆手段剷除了漢安帝的奶媽家族,幹掉了漢安帝的心腹宦官樊建一黨,流放了漢安帝母親家族的大將軍耿寶,耿寶在流放途中死亡。
就這樣,漢安帝扶持的宦官集團,奶媽家族,母親家族全部出局,情況開始向著外戚皇后家族專權的既定程序運行。
但漢安帝還扶持了汝潁集團,還有奶奶家族宋家。
這兩股勢力要向閻家發起反擊。
於是,漢安帝的堂弟在登基一百天后,在史書上病死了。
好好的一個人,當了一百天皇帝,就病死了。
所以皇帝是一個高危職業,容易染病。
這麼一對比,東吳的後主孫休病的口不能言,魏明帝曹叡病的手不能握筆,是不是屬於常規操作?
漢靈帝、袁紹、劉表都昏庸無能,連立嗣都立不明白,你看看東漢這些皇帝哪個立嗣立明白了?
所以他們到底是真的這麼無能,連立嗣子都立不明白,還是他們也遭遇了常規操作呢?
還有,我前面說過,漢和帝的兒子生一個死一個,到最後就只能立不滿百年的漢殤帝,到底是基因不好還是常規操作呢?
巧了,後面漢靈帝也是一樣,兒子生一個死一個,後來實在沒辦法,把何皇后的兒子劉辯偷偷送到民間,由一個姓史的道士扶養,結果基因一下就改良了,活的好好的。
許多人不愛看這些,說這是陰謀論!什麼皇權與外戚的鬥爭,什麼制衡,什麼派系,都是胡說八道,根本不存在!
這是因為東漢史不如三國史普及。
但三國是東漢的延續。
一切鬥爭都不是憑空想像,而是有源有根的延續。
東漢的外戚有問題,那蜀漢的外戚呢?
劉備的外戚糜家,糜芳叛變沒叛變?
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如果孫家看成外戚,孫權背刺沒背刺劉備?
張飛的女兒嫁給了劉禪,張飛被刺了。
費禕的女兒嫁給了劉禪,費禕也被刺了。
這一切都要用巧合解釋?
最離譜的是諸葛家外戚(諸葛瞻娶了劉禪的女兒),諸葛瞻要求劉禪為諸葛亮立廟,在此之外從來沒有皇帝給臣子立廟的先例,劉禪263年迫於荊州派的壓力給諸葛亮立廟,263年蜀漢滅亡。
武侯廟立之日,蜀漢滅亡之時。
我們看東漢史,就知道皇權和外戚鬥爭,看蜀漢就不知道了,誰說點你不愛聽的,就是陰謀論了。
這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你對蜀漢有感情。
人是幫親不幫理的,是會雙標,是會偏袒,是會吹黑哨的。
人們對東漢沒有感情,所以才更加理性。
說回正題。
新登基的皇帝一百天就病逝了,那麼誰來當皇帝呢?
汝潁集團和宋家找到了去年被廢的太子劉保。
(下一段,郭嘉的先祖豫州潁川郭鎮干翻閻家,劉保登基,豫州沛國曹家正式崛起,加入豫州汝潁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