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和西元後,是怎麼劃分的,西元1年對應的是我國哪個朝代?
更新于:2025-04-08 08:33:53

按照傳統的說法,西元前和西元后是以耶穌誕生的那年劃分的。——說耶穌誕生的那年就是西元元年。

所以我們都知道,英語中“西元前”就叫做“Before Christ”,簡稱B.C。(西元後叫A.D,也就是拉丁語anno domini,其中“domini”就是“主”的意思。)

但是,這種說法是基督教忽悠人的。

耶穌的生年並不是西元元年。(現在主流學術觀點認為,耶穌實際降生年份,應該是在西元前6年至西元前4年之間。)

那這種說法是誰提出的呢?

是一個名叫狄奧尼西的基督教教士,在西元525年提出的。

在此之前,各種紀年方式並行,有羅馬建城紀年法,也就是用建成羅馬城的那年作為元年,有執政官紀年法,也就是用當時羅馬執政官上任的那年作為元年,等等。

而那時基督教所普遍採用的紀年法,卻是戴克里先紀年法。

戴克里先是羅馬皇帝,而且是非常有作為的一個雄主,他將羅馬重新統一,並設計了四帝共治制度。而和我們今天說的事情相關的,是他取消了埃及在帝國中的特殊地位,將埃及納入帝國的完全統治之中。

正是如此,在埃及人的習慣中,便普遍用戴克里先繼位的那年作為元年,稱作戴克里先紀年法。

這和基督教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基督教中有一個節日——復活節,這是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非常重要,但這個節日卻是不固定的。

耶穌死的那天,是猶太教中的逾越節,所以復活節的日期顯然是被逾越節制約的,但問題在於,猶太人用的歷法是陰曆,歐洲人用的儒略歷是陽曆,兩者根本不搭界。更何況,歐洲的基督徒們根據《聖經》,推出耶穌死的那天是星期五,所以復活節必然是星期天,就問你陰歷的逾越節後第三天怎麼可能就恰好對上星期天?

憑我們中國人同時使用農曆和公曆的經驗,也知道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基督教復活節的日期就是一片混亂,相當長時間里大家各過各的。

後來教皇一看,這不行啊,耶穌復活這麼重大的事情,你一個人和一個人過的日期都不一樣,不是鬧笑話嘛。於是西元325年,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全球基督教大會,會議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將復活節日期確定為3月月圓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

很顯然,這個日期是需要測算的,於是教廷決定製作一張表格,將今後幾百年的復活節日期都標出來,這就是復活節表。——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被交給了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主教,因為當時亞歷山大港是世界天文學研究的中心。

亞歷山大港主教接受任務後,組織一批天文學家攻關,果然做出了一張表,交給了教廷,然後頒行天下,讓大家都按這個表過復活節。

前面我們說了,埃及人當時使用戴克里先紀年法,也就是用戴克里先繼位的那年當做元年,這張表自然同樣採用戴克里先紀年,於是藉著這張表,戴克里先紀年法風行了整個基督教世界。

然而,戴克里先在位期間,有一項大事業,就是迫害基督徒,——在基督教歷史上,戴克里先的地位,約等於中國佛教歷史上的三武一宗。就這,你让基督徒们用戴克里先纪年?

剛開始,基督徒們沒辦法,用還得捏著鼻子用,只不過給改了個名,叫“烈士紀年法”,或者“殉道紀年法”,——你看,我紀念的可是殉道的聖徒,才不是戴克里先那個道賊。

不過總歸是掩耳盜鈴。

這時,我們前面說的狄奧尼西出場了。

到狄奧尼西的年代,以前用的年表已經很不準確了,有許多人重新測算了新表,這裡就有一個同樣是亞歷山大的主教,叫西里爾的,他的表準確度很高。於是狄奧尼西將西里爾表翻譯成了拉丁文,並往下續寫了95年。

與此同時,狄奧尼西還做出了一個重大改變,就是不再使用戴克里先紀年法,畢竟太傷感情了。那用什麼來紀年呢?狄奧尼西說:我要用耶穌基督來紀年,耶穌基督降生的那年,就是元年。——作為一個基督徒,這很合理,是吧?

可是耶穌到底是哪年降生的呢?狄奧尼西又開始了一番測算,——咱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反正就算出來了一個數位,說“耶穌基督是在戴克里先繼位之前284年降生”,所以他就以戴克里先繼位前284年為基督元年。

因為狄奧尼西的表準確度很高,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教廷的承認和推廣,由此,這個基督紀年法也就在歐洲得到普及。

到近代,這個紀年法已經成為了世界通用紀年法,傳入中國後,我們去掉了其中的宗教意涵,將其翻譯為“公元”紀年法。

西元元年,對應中國歷史,為西漢平帝元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