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構曾在文章《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職場人?》(點擊閱讀)中說過,一個人的底層思維和行為習慣對其能取得多大成就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素。
根據《醫學心理學》(劉穎、蘇巧玲著)對思維的定義,思維涉及人“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在工作、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人與人,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深度不同。有的人分析問題較為全面,有的人只想到部分因素;有的人遇到新問題很快能想到解決辦法,有的人遇到新問題就一籌莫展;有的人闡述一件事情條理清晰觀點明確,有的人說了半天你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諸如此類,皆反映出人與人之間思維的不同。思維是一個人底層的思考模式,決定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思維決定一切”。
把所有的能力、知識和品格分佈在金字塔結構裡,任何職業,最重要的處在最底端的是一個人的底層邏輯思維和行為習慣,之上是誠信正直等價值觀,再往上是專業能力,比如採購專業能力,再往上行業知識,比如產品知識。——《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職場人?》
思維過程,是人腦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的過程。什麼樣的思維,有利於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本文羅列一些,供參考。
1.歸納思維: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推匯出它們的一般規律和共通結論的思維。
在萬千現象中,探索出背後的本質原因,總結出規律。
2.演繹思維:把一般規律應用於一個個具體事例的思維。在邏輯學上又叫演繹推理。它是從一般的原理、原則推及到個別具體事例的思維方法。
將規律應用到一個個具體的現象中。
歸納和演繹,是一對非常重要的邏輯思維。前者是我們從實踐中歸納出規律,後者是我們將規律應用到實踐中去。從實踐中來,回到實踐中去。
3.批判思維:一面品評和批判自己的想法或假說,一面進行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歷來都強調批判思維。批判思維包括獨立自主、自信、思考、不迷信權威、頭腦開放、尊重他人等六大要素。
批判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批判思維能促進思考,保持獨立的主見,而不人雲亦雲。工作生活中,我們看到沒有主見的人,基本是缺乏批判思維的。
4.集中思維:從許多資料中,找出合乎邏輯的聯繫,從而導出一定的結論;對幾種解決方案加以比較研究,從而導出一種解決辦法的,就屬於這種思維。
集中思維,是與發散思維相對而言的,又稱為求同思維或聚斂思維,就是鑒別、選擇、加工的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要素。
5.發散思維:同一個問題探求多種答案,最常見的就是數學中的一題多解或語文中的一詞多意。
發散思維表現為個人的思維沿著許多不同的方向擴展,使觀念發散到各個有關方面,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因而容易產生有創見的新穎觀念。
6.側向思維:利用“局外”信息來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的思維,如同眼睛的側視。側向思維就是從其它領域得到啟示的思維方法。
側向思維也叫橫向思維,或者旁通思維,就是利用其他領域里的知識和資訊,從側向迂回地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形式。
一百多年前,奧地利的醫生奧恩布魯格,想解決怎樣檢查出人的胸腔積水這個問題,他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了自己父親,他的父親是酒商,在經營酒業時,只要用手敲一敲酒桶,憑叩擊聲,就能知道桶內有多少酒,奧恩布魯格想:人的胸腔和酒桶相似,如果用手敲一敲胸腔,憑聲音,不也能診斷出胸腔中積水的病情嗎?“叩診”的方法就這樣被發明出來了。
7.縱向思維:在一種結構範圍內,按照有順序的、可預測的、程式化的方向進行的思維形式,這是一種符合事物發展方向和人類認識習慣的思維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淺到深、由始到終等線索,因而清晰明瞭,合乎逻辑。
縱向思維,就是就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員工抱怨辦公樓電梯數量不夠,經常需要長時間等待。如果想到增加電梯,就是縱向思維;如果想到在電梯旁設置休息區,方便人們在等待電梯時可以看報閒談,就是橫向思維。橫向思維,思考到的是辦公樓缺乏的不是電梯,而是缺乏員工的耐心。
8.求證思維: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驗證某一個結論的思維。求證思維的結構包括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求證思維。
求證思維在治學研究、辦理案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運用求證思維,要求人們摒棄慣常思維,不盲從常識判斷,不盲信權威認定,建立懷疑思維,並通過努力,不斷求證。無驗證,無結論。
9.逆向思維: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一位教徒在祈禱時犯了煙癮,就問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神父瞪了他一眼說:不可以。另一位教徒在祈禱時也犯了煙癮,他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神父讚賞地說:可以。
10.遞進思維:從目前的一步為起點,以更深的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深入達到的思維。如同數學運算中的多步運算。
遞進思維培養我們深度思考,養成窮究問題的習慣。下屬彙報說行情漲了,我們詢問為什麼漲了?原材料漲了。進一步詢問原材料為什麼漲了?原材料廠家出現大面積停產。進一步詢問,為什麼大面積停產?等等。
11.想像思維:就是在聯想中思維,這是在已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形象的思維,是由此及彼的過程。
想像思維可以說是形象思維的具體化,是人腦藉助表像進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類進行創新及其活動的重要的思維形式。
12.分解思維:把一個問題分解成各個部分,從每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中去尋找答案。
對面複雜的問題,我們要其分成若干層次分別加以分析解決,詳見《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洋蔥法》。
13.推理思維:通過判斷、推理去解答問題。也是一種邏輯思維。先要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再以此類推。
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匯出一個未知的結論的思維過程。推理是研究人們思維形式及其規律和一些簡單的邏輯方法的科學,其作用是從已知的知識得到未知的知識。
14.對比思維:通過對兩種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對比進行思維,尋找事物的異同及其本質與特性。
通常把兩個相互聯繫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準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係是否協調。
對比思維,非常常用。我們平時經常要對比分析各種數據,以便指導決策。
15.交叉思維:從一頭尋找答案,在一定的點暫時停頓,再從另一頭找答案,也在這點上停頓,兩頭交叉匯合溝通思路,找出正確的答案。
交叉思維是一種神奇的思考方式,它通過對不同行業,不同學科,不同觀念,不同文化的理解,進行交織碰撞創造出全一個新的世界。比如小米找到回形針廠家生產手機卡針,成本大幅下降(詳見《供應鏈成長,讓小米逆流而上》)。
16.轉換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障礙時,把問題由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使問題變得更簡單、更清晰。
如雞兔同籠問題,問:籠中有頭50,有足140,問雞、兔各有幾隻?
我們已知每隻雞有2只腳,每隻兔有4只腳。現在對問題已知條件進行轉換:“一聲令下”,要求每隻雞懸起一隻腳(呈金雞獨立狀),又要求每隻兔懸起兩隻前腳(呈玉兔拜月狀),即籠中所有動物腳的數量減半。那麼,籠中仍有頭50,而腳只剩下70只了,並且,這時雞的頭數與足數相等,而兔的足數與兔的頭數不等,有一頭兔,就多出一隻腳,現在有頭50,有足70,這就說明有兔20只,有雞30只。
17.平行思維:是為了解決一個較為大型的問題,需要從不同的方向尋求互不干擾、互不衝突即平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路。它也是發散思維的一種形式。
平行思維的典型方法是六頂思考帽。六頂思考帽是創新思維工具,也是人際溝通的操作框架,更是提高團隊智商的有效方法。
18.辯證思維:是科學思維的一種重要方式, 以變化發展的視角認識事物,通常被認為與邏輯思維相對立。運用辯證法的規律進行思維,主要運用質與量互相轉化、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個規律,抓住關鍵、找准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
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的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繫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