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論壇網
找到最佳的工作狀態
對於不少人來說,我們的“工作時間”並不總是在最高效的狀態下完成的。
在工作中,如果僅僅是讓自己保持在“工作”的狀態,而不是以結果為導向,力求去完成某項具體任務,那我們的工作投入度會差很多。
最佳的工作狀態當然不是偷懶, 但也不是拚命,而是勞逸結合。
想要找到最佳工作狀態,最好的做法是,在工作時100%投入,在不工作時100%休息。
就像健身一樣,短時間但強度更大的運動比長時間的運動更有效。
同樣的概念也適用於工作。 最好的工作發生在短暫的密集衝刺中。準確來說可能是一天里的1-3個小時。
為了取得最佳效果:把20%的時間全力投入在工作上,這樣剩下的精力和時間可以用在恢復和自我完善上。
當你獲得高質量的恢復時,你就在成長。
利用好每天的前3個小時
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人一天中的前3個小時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力來說是最寶貴的。
當你睡覺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一直在鬆散地徘徊,大腦神經在建立各種複雜的聯繫。 因此,在睡眠后,你的大腦最容易活躍起來,適合進行深思熟慮的工作。
我們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而3小時一般是人們能夠集中精力的最大時間。因此,最佳的工作時間是一天的前3個小時。
當然,每個人的最佳工作時間可能不一樣,受到某些限制,我們也不能總是在狀態最好的情況下開始工作。
所以,想要提高效率, 試著把每天工作的前90分鐘用在你的最首要任務上或最難解決的問題上,去全力完成它。
在深度投入工作的時間中,你應該致力於“輸出”,而不是“輸入”。 所以,不要“刷手機”。
珍惜並用好一天中最投入的這段時間,之後各種各樣的雜事會佔用你的時間,這會讓你分心,效率大大降低。
學會放鬆才能學會專注
如果我們想持續高效率地工作,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
人是一個系統。 改善你生活中的一個方面,所有其他方面都會在良性迴圈中得到改善。
吃得好、睡得好,自然工作也好。 與其管理你的工作效率,不如專注於管理你的身心狀態。
只有充足的休息、真正的放鬆,才能讓你在每天工作中持續保持專注。短時間的專注工作,絕對優於長時間的低效工作。
所以, 從長期來看,休息其實是工作的一部分;學會放鬆才能學會專注。
隨時隨地工作、每天過長的時間工作不應該被鼓勵,因為這反而是低效的做法。
當我們在工作時,要全神貫注。 當該結束這一天的時候,應該把自己從工作中完全分離出來,不再想工作上的事情,不要把壓力帶到生活中。
平衡是一種智慧
勞逸結合不僅是高效的來源,也是自我提升的基礎。
在工作之外,除了單純的休息,參與遊戲與娛樂對於提升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
離開工作,深入到生活中其他美好的領域,這並不是懶惰,而是對自我身心的合理調適。
中國傳統智慧告訴我們,平衡才是最佳狀態。
工作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我們只有平衡好工作、休息與娛樂,才能達到身心的健康、和諧。
能夠保持身與心的平衡、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這是人生的一種智慧。我們可以從合理安排每天的時間開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