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不上班,我總結的自由職業完整攻略
更新于:2025-03-25 23:28:58

我們不僅要做職場規劃,更需要的是人生規劃,短短的一生,你希望在哪過,和誰過,如何過,甚至你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你希望別人怎麼評價你,懷念你?想到這些,你還會眼前的工作、每天的996、處理不好的職場人際關係困擾嗎,人生格局打開了~

本文來自野生運營×門冬冬的快閃分享分享《5年不上班,我總結的完整自由職業攻略》整理的內容精華,來參加分享的小夥伴目前已經開始準備,或者已經從事自由職業,在聽完冬冬的一番分享後,很有共鳴!

大家好,我是不上班五年的門冬冬,今天分享主要分為三個部分:

1、從不想上班到不上班,我經歷了哪些

2、5年不上班,總結5個方法高效積累自由貨幣

3、從自由職業到自由職業付費社區,看到了N種人生活法

先來做一個自我介紹:

畢業後回到十八線小城市,聽從父母的安排,順理成章進入體制內,成為一名大學老師。

這是社會標準版-門冬冬1.0。

穩定的肉體和躁動的靈魂不斷衝撞,於是決定出走。上海、北京、成都,在不同的職場,體驗五花八門的職業:做過性教育項目運營、社工、職業諮詢師、HR、新媒體運營...首次迎來自由,同時伴隨的是各種成長過程中的磕磕絆絆。

這是探索邊界版-門冬冬2.0。

在混跡職場多年,迎來正反饋與收入大幅提升后,再一次接受命運安排的契機:創業做全國女性成長社群,為3000+女性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更多的人,聽了更多的故事,也踩過數不清、躲不過的坑。

這是生命擴張版-門冬冬3.0。

目前,在經歷人生4.0版本:

向外展示的標籤是:IP經紀人/自由職業者,運營一個全國的自由職業社區;同時,「婚姻內外」的主播,採訪100個不同婚姻狀態下的女性,是今年給自己的新身份。

但對我來說,這些標籤都是暫時的。無論是繼續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還是會再次回歸職場,亦或者二次創業,甚至放棄所有去讀書或者去結婚,不排斥任何一種可能。自我系統反覆運算升級,才是成長的終極目的。

人生,不過是一場過山車遊戲。Play it!

一、從不想上班到不上班,我經歷了哪些?

1.體制內裸辭,穩定or自由? ——不想上班是一個念想

2013年,依照家人的心願,我成為了一個山西十八線小縣城的專科學院的大學老師,教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從我有辭職念頭到真正離開體制內,前後糾結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那時候還沒有精神離職這個詞兒,也還沒有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之類的火爆全網的辭職宣言,只是心裡總有一股蠢蠢欲動,想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什麼樣,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都在做些什麼。

有一次新生開學,在開學典禮上給大家做歡迎詞,一位同事也是阿姨跟我說,冬冬啊,你看我們多好,等你到了五十多歲就可以像阿姨一樣帶帶孫子啦。

我嚇了一跳,彷彿那一刻我就穿越到了五十多歲,而我卻想不起來中間這美好的三十年我都經歷了哪些好玩的人生。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子,什麼時候要二胎,什麼時候去評職稱好像都是一部寫好的劇本,我不想要那種有跡可循的人生。

我想過一個體驗式的人生,而不是一個正確的人生。

反覆衡量利弊,都無法說服那顆想要出走的心。在好玩和正確之間,我選擇了好玩。但是好玩也不一定說是錯誤,但是它相對冒險一點點。所以在體制內的那兩年,我覺得自由是一種口號。

2.別人都是中年危機,我二十出頭提前下崗,不想上班是一句口號

你以為我裸辭后一路坦途嘛?完全不,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自由對我來說成了最煎熬的東西。

先是半年時間考研,結果連考場都沒進。

遠端找了一份工作,結果到了上海入職不到一年就被辭退了。

還有六個月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失業狀態。

別人都是中年危機,我是20出頭提前下崗。

剛剛離開體制的前三年,我在職業發展上都非常不順。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更不知道如何把熱愛做成事業,雖然沒有抑鬱,但是失眠、情緒崩潰、想逃離也是常有的事兒。所以經歷挫折的那 3 年,我覺得我再次理解了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自由。大家可以問一下自己的答案,每個人答案都很有意思。

我不是特別鼓勵大家裸辭,但鼓勵大家探索的過程要不斷地去傾聽自己內心。你到底想過怎麼樣的一生?好玩的一生?成功的一生?開心的一生?哪些關鍵詞哪個對你來說是最重要?其實它決定了你自由職業的姿勢。

3.創業,從一次次失敗中獲取力量,不上班是一種行動

很多人自己從事自由職業一段時間,或者在職場有了一定成績後會打算創業,但是這個失敗率很高。因為我們很多人完全沒學過商業思維。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總結了三點失敗的原因:

第一,團隊。大家選擇一起做事不是基於優勢或資源的互補,而是基於感情。包括我身邊好多團隊都是,咱倆關係不錯,或者在某個場合覺得不錯,並沒有深入瞭解各自處於怎樣的人生階段,生活重心、時間分配等等。這些其實對團隊協作、工作節奏都會有影響。

第二,數據。過於關注使命、願景、價值觀,而過少關注實際業務。

第三,業務。產品+運營才是王道,所有人得集中精力去做重要的事。在創業初期,其實做好一件事就行了,而且所有人都要集中精力做這件事。但是大部分團隊,包括我身邊的一些創始專案,都存在多條業務並行的情況,沒有辦法捨棄。

創業這件事情很好玩的地方,就是你每開每天一睜眼,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處理的事情也都不一樣。所以也是在這段就是有點像讀商學院的這個過程中,我堅定未來的我職業發展屬性其實是偏創業型的,即使在職場也是進創業型的公司。我不希望在職場養老,也不想在職場精神離職。

4.自由職業:數位遊民新階段,不上班真的很爽

前段時間在林安家裡看到一個鄉野調查的雜誌,有一種生活方式叫候鳥雙棲,覺得還挺不錯的。貌似一種更理想的方式來實現既要又要的貪婪。

大概意思是:

“城鄉雙向流動的生活,像候鳥一樣在城市和鄉村切換。對於候鳥村民來說,他們生活在城市,通常又在鄉村有家人、工作或需要投身的事業。一方面,他們享受城市生活的多元、豐富、創新、持續不斷的靈感,以及更完善的教育、醫療、文化藝術等資源;另一方面,他們享受鄉村慢節奏的生活,和豐富的自然和生產資源。他們將城市的見聞和經驗帶到鄉村,同時又將在鄉村創造的成果,以及平衡的身心狀態帶回城市。”

自由組合你的時間和精力來安排協調新的生活方式,讓我當下感覺很自由。所以目前自由是一種狀態。

二、5年不上班,總結5個方法高效積累自由貨幣

1.做好健康管理和財務管理,獲得的是自由的盤纏

我身邊的大數多數自媒體人和創業者以及轉型期間的自由職業者,大家遇到的第一個 bug 真的不是找不到賺錢的技能,而是體力跟不上。你有很多想做的事,但是你的時間和精力管理跟不上,根源其實就是體力跟不上。

第二個就是很重要的就是攢一筆錢,一年沒有收入也能活得不錯的錢。具體的金額是根據自己的生活水平決定。

2.加入高品質的圈子,靠近多元生活方式和樣本,獲得的是自由的勇氣

觀察自由職業的樣本,獲取相關的資訊非常非常重要。就脫離你原來的圈子,去構建一些小圈子。勇敢走出去,深度連結一些你感興趣的人。多參加一些線上線下的活動,在一個群體里或者一個集體里,你去深度地連結一個人,比你加了一圈的微信有時候效率更高,

有兩個問題比較常見,很多人在轉型初期大量地加各種社群,然後看各種書,然後又過度地social,然後就很累,玩一圈發現,哎呀太累了,我還回去上班吧。我是說你沒有在用正確的姿勢進行轉型。

1)不要被海量的資訊所裹挾。你不需要知道那麼多,這是跟前邊是有衝突的地方,這就是你要探索的邊界,你有多長時間,多少精力來探索這件事情?千萬注意這個。

2)不要被過度社交所綁架,很多人會集中社交之後你會發現很累,所以你要有足夠的你獲取信息之後,偶爾 social 一兩個重要的人之後,你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的,所以不要被這個東西所綁架和裹挾。

3.把技能變成產品並接受市場的檢驗,獲得是自由的經驗

大家既然選擇自由職業了,選擇不在職場卷了,那擁有了這個自由,為啥不做點自己真正好玩的呢?自由職業就是你職場的 gap year,就是它有可能你 GAP 一輩子,有可能有的人 GAP 半年,有可能人 GAP 5 年。它是一種流動的自由職業群體,絕對不會說我一定要此刻維持這種狀態。

創造一個新職業,是個體創意時代每天都在發生的事。

4.打造個人IP,提升個人影響力,獲得是自由的能量

先嘗試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做固定系列內容,比如林安採訪100個不上班的人,並持續輸出,打造自己的標誌性事件。

如果有精力,可以嘗試做一個社群,在裡面説明到足夠多的人解決具體的問題。你幫的人足夠多,你的IP影響力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做好計劃,以及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和情緒管理,它會説明你走更遠的路。

所以我們不要把個人 IP 想太遙遠,可能我能給身邊的 10 個人解決這個問題,你就有了你的影響力。

5.真誠+利他+長期主義,永遠都是自由路上的必殺技

第一,真誠首先真誠地面對你自己的慾望,你想要錢還是想要名,還是想要安穩快樂的生活,先對自己真誠,你才能對別人真誠。

第二,利他之前還是先滿足自己,就是在利他之前愛滿自義,先去愛自己,愛自己的點就是我去做熱愛的事情,我只跟我喜歡的人交往,去讓自己真正的這種自我滿足,這個時候我去利他才是真正的利他。

第三,長期主義就是我不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做風口上的豬,但是我們可以做個快樂踏實的普通人,每天把一件小事做好,日積月累就會了不起。

三、從自由職業到自由職業付費社區,看到了N種人生活法

1.職業樣本豐富多樣,任何未被滿足的市場訴求都可以成為一個職業

今天跟大家做這個分享,我相信一開始就是我 10 年前那個小小的聲音說,在這種安穩的生活當中,我真的不滿足,那個就是我一個人的困境。但是今天我們有 200 人一起來聽這場分享,其實就是一群人的困境,大家都會有那麼一點點不甘心地說,或許在此平穩的生活狀態之下,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所以這個我們是做了自由會客廳這個社群的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過去 5 年、 10 年的這樣經歷過來的,我們想說你現在走的路,我們可能過去走過或者正在走,甚至未來一起走。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做自由職業社區,我覺得就是創造一個場域,讓“職業身份上流浪"的人也有家。很多人脫離了職場之後,或者脫離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之後,不斷地在尋找自己的那個位置。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位置到底是什麼?

在社區里每天有大量的轉型故事在發生。職業是流動的,自由職業更是讓大家有這樣一個包容的空間去探索各種可能,所以尊重這種流動性,尊重這種變化本身是唯一的不變。

2.人生階段各不相同,尊重規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四季

人生階段真的各不相同,尊重規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四季。就是豆瓣有個小組叫社會逆時中,就有的人 20 多歲結婚,有的人 40 多歲結婚,那你說他們對婚姻的這種投入是程度不一樣,尊重當下自己所處的那階段,看到自己得到了什麼,就尊重自己的那個人生季節,這個會讓我們減少非常非常多的焦慮。

3.卷or躺?我們個體擁有選擇的自由

自由職業自由嗎?其實很多時候沒有那麼自由,你會發現很多自由職業者在路上隨時隨地辦公,甚至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在個人成長、學習連結方面,他比職場更累,甚至在某個階段收入只有職場的一半。

但是他擁有了這個選擇的自由,就是我今天我可以選擇 18 個小時工作,明天我也可以選擇不工作,我們不再把自己的時間集體打包出賣給資本家了,我們選擇做我們自己的BOSS。

期待著今天的這場分享能見證著更多人探索職業自由的第一步,不一定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但是希望祝你早日職業自由。

溝通如何同頻?
溝通如何同頻?
2025-03-26 07: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