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沐姐~
不少小夥伴在職場中都會有一種困惑:到底是該一直做自己擅長的工作,還是要多嘗試有挑戰的領域或崗位?哪種更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和能力提升呢?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需要根據轉換前和轉換后二者是否為同一行業、是否為同一崗位,來進行區分對待。
為此排列組合出如下四種職業發展模式:
4. 不同行業和領域 + 不同崗位
如果你個人性格比較保守,拒絕冒險、挑戰和變化,保持崗位和工作內容不變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也就是以上1,3組合。
相反,如果你天生喜歡嘗試新事物,厭倦重複、機械的工作,那2,4組合就非常適合你。 其次,從職業規劃角度看 職場發展路徑主要是看你要往“專家路線”和“管理路線”兩個方向中哪一個向前發展。 對於專家路線來說: 專家路線,要求一個人在本領域和本專業技能高超、經驗資深、有獨到的見解,能解決複雜問題,給出解決方案。 而如果能夠達到這個水平和層次,無疑就要求個人在本崗位甚至本行業浸泡和親身實踐多年,接觸無數真實案例, 積累一線和現場經驗。 因此,對要往“專家路線”發展的人就在無形中提出了“硬性”要求,即“同崗”。顯然,頻繁轉崗是不可能達到專家水準,更別說沿著專家路線向上發展了。 對於管理路線來說: 管理路線則要求個人有靈活的應變和處理問題、高效的協調溝通能力;有創新和團隊合作意識;帶領團隊迎接挑戰,完成目標。 所以在本領域、本行業甚至同一崗位沒有強制要求。當然,能夠在同一領域深耕,在 一個行業里做精做久、積累人脈和經驗 更好。
也就是說, 行業的經驗積累雖然重要,但相比較“職業”的經驗積累,這種重要性並沒有那麼大, 但即便不在同一領域,也會強調在相關領域或相關崗位的工作年限和經驗。 因此,根據以上兩種職業規劃方向,你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發展空間,明確自己的職場發展路線,之後才能決定自己是否需要“轉崗”還是“換行”。 最後,關於 發掘個人潛力的問題 對於剛畢業的人來說,在沒有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時,可以儘可能嘗試不同崗位甚至可以涉足不同領域,在工作實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從而確定職業發展目標。 一旦選定,就要按照這個發展方向繼續深耕或拓展。但對於畢業5年以上的人而言,如果還沒有明確發展目標,經常變來變去,這將會讓自己處於被動和危險的境地。
先不說這樣做根本達不到行業和專業積累深度,成為專家,就算你打算往管理方向發展,這也是一種無的放矢的盲目轉換。舉個例子,曾有讀者問我:他 過去5年跳槽3次,行業跨度有地產、會展,工作內容做過網路編輯、廣告文案、新媒體運營推廣等,積累了很多關於內容、運營、策劃等方面的知識。
而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做內容運營,這樣的職業經歷是否跳槽太過頻繁,沒有相關性和連貫性,不利於未來發展? 如果從專家發展方向來看,這樣的經歷的確不是完美表現。但若從管理路線出發,我卻會持相反的看法。首先,因為這位讀者所從事過的網路編輯、廣告文案、新媒體運營等職位,雖然看起來是不同崗位,但本質上都跟互聯網以及文字打交道,與他目前所從事的內容運營有很密切的關係,經驗的延續性和積累性很好。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得到目前這份工作的原因。 所以並不會對職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但我給他的建議是: 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後,選准一個行業,深入發展,不斷提升。
另外,從企業用人角度來看,專業化人才能夠深入、透徹、全面地瞭解和熟知一份工作的職責和內容,併產生新的想法和思路,將工作做得更為高效。而能夠做到以上的員工才會備受關注和青睞。
總之,到底是在一個領域或同個崗位做精,還是嘗試多個領域或不同崗位開拓眼界,發掘潛力,這與你的自身個性和職業發展規劃息息相關。
如果你能清楚的瞭解自己,明白自己的需求,就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