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個細分領域講下——和小米財報比較下:
2024年,華為營收8620億,分佈在如下業務版塊:
小米營收3659億,華為的規模是小米的2.3倍多。單論2C業務的話,小米略微超過華為的終端業務,仍是中國最大的2C消費電子公司(2025年能否保持呢?)。此外,華為的營收按地區分佈如下:
中國佔比大概71.4%,且是同比增長最為迅速的主要市場。作為對比,小米境外收入1533億,境外佔總收入的41.9%(境內為58.1%)。
華為的毛利率是44.4%,要遠高於小米的20.9%。全年凈利潤625億,是小米的2.3倍,和銷售規模的比例是一致的。
華為 | 小米 | |
---|---|---|
薪酬開支 | 1678億 | 229億 |
員工數量 | 20.9萬 | 43688 |
人均 | 80.3萬 | 52.4萬 |
華為 | 小米 | |
---|---|---|
研發費用支出 | 1797億 | 241億 |
研發員工數量 | 113000 | 21190 |
研發員工佔比 | 54.1% | 48.5% |
人均研發費用 | 159萬 | 114萬 |
華為2024年銷售和管理費用1318.5億,小米是253.9億+56億 = 309.9億,華為是小米的4.3倍,明顯超過營收規模的比例。
但這無法直接和行銷劃等號,首先,上面是銷售和管理費用,沒看到華為報告中的單獨的銷售費用;其次,銷售費用的很大一部分也是銷售人員的薪酬、出差、培訓等,大家直覺上的行銷(也就是“宣傳與廣告”)佔其中的一部分,小米的宣傳與廣告佔比銷售費用的31.5%,華為沒有這個數據。
此外,華為有一半以上的業務是2B,小米全部是2C,這個特徵也要注意下。
華為2024年在收入明顯增長且毛利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營業利潤同比有個明顯下降:
原因在於“其他淨收支”同比大幅下降86.7%,這塊內容如下:
同比變化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