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的語音交互能力取決於語音模型,中國語音模型的訓練又堪稱奇跡,複雜方言、超快語速早就不是問題,能力不可謂不強。不過,量變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質變,你總不能用如此性能的語音模型只是處理這些東西吧?
這幾年合資品牌也開竅了,既然中國語音大模型這麼強,那就展開合作,基於高性能開發多場景,從而實現差異化的競爭。
春節期間,我受知乎邀請提前測試了廣汽Honda P7,就已經意識到合資車企在這方面得不同想法了。實話實說,Honda在智慧化方面的著手不算晚,廣東作為日系車的大本營,Honda,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率先支援粵語的汽車品牌。
這次廣汽Honda P7升級之後的語音包再度拓展,開始支援粵語、川話。為了測試這項能力,知乎請來了電競解說、相聲演員、粵語主持以及說唱歌手,對Honda P7發起了挑戰,也就是大家在視頻里看到的那樣。
廣汽Honda P7搭載的Honda CONNECT 4.0,是最新的車機系統,Honda和科大訊飛緊密合作,進一步提升了語音性能,著重提升了語音辨識能力。
汽車朝著無機械按鈕方向前進的路上,語音辨識已經在事實上證明瞭相比手勢擁有更大的優勢。語音辨識越來越重要,因為是未來車生活的最佳入口。
當然,語音要徹底消滅機械按鈕,就需要更加聰明的理解乘客發出的指令,詢問更少,繁瑣更少。廣汽Honda P7此次所做的改進是減少決策鏈路,讓交互邏輯更加深入,增加了免喚醒的功能。
新的辦法只要語句中暗含了語音助手功能啟動的「金鑰」---對廣汽Honda P7而言就是「你好本田」。調整空調,可以直接一句「你好本田,空調調整到25攝氏度」,設置導航也可以一句「你好本田,導航回家」。
語音交互的整個過程減少廢話,減少詢問,前提就是更準確、更快速的識別,這就是我們前面提及的語音助手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接收和分析能力,能快速分析一連串對話的內容,找到哪些指令是要執行的。
用最少的話,做更多的事兒,基於強大的語音模型,廣汽Honda P7新增了程式設計模式,用戶可以提前設定一連串的指令,然後命名,就可以實現一句話實現數十個指令,指令包含座椅調節、空調調節、音樂播放、燈管設置等等。
以我要回家這個場景為例。
我上車之後一般需要設置導航、調整空調、打開音樂,那就可以將這些指令按照先後順序串聯起來,編輯為「上下班模式」。
再比如,無聊等女朋友,我需要座椅平躺、座椅通風、座椅按摩、播放音樂、調節空調並開啟氛圍燈,此時就可以將這一連串的指令命名為「無聊女朋友」模式,以後只要五個字就能實現所有指令。
程式設計模式需要系統底層的支援,廣汽Honda P7的Honda CONNECT 4.0已經在系統底層將軟體和硬體打通,整車硬體實現了數位化,這是智慧汽車的生態化的標誌。
汽車的競爭或者說定位正在發生改變,以前真的就只是工具,現在的汽車需要瞭解和理解人類生活,並從一系列的生活習慣中變得「懂你」。沒有情緒陪伴價值的汽車不是新汽車,而產生陪伴價值就需要智慧,這就是智慧化越來越被重視的原因。
智慧需要性能,性能就是能力,能力只有強到一定程度才會引發質變。我們很快就會進入一個千人千面千車的時代,從手機到汽車無不如是。不同的使用習慣打造不同習性的汽車,是時候重新定義人車關係了。
新的車與生活的關係,是在除去工具角色外,被人們常常年起,產生越來越多的「被需要感」,所以能聽懂複雜方言和超快語速只是性能,算不得什麼,發揮這些性能,讓人類愛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