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消息我屍體都活了,你們不知道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我這兩天剛逛完成都春季糖酒會,說實話,看完之後我對食品行業非常失望——我沒有看到什麼創新,反而充斥著內卷和各種擦邊虛假宣傳。
我以前總是充滿信心,我在知乎上教大家也充滿信心,但是從糖酒會出來,就我看到的這個大環境,我覺得我好像有點動搖了。
加上前幾天315曝光的蝦仁事件,當時有幾個食品業內人評論說我也想做好東西啊可是市場不允許之類的。
這些事讓我深感難過,不管是自己作為食品專業,還是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我積攢的失望都快要到臨界點了。
但是今天這個消息,讓我又看到了希望,我又能積極的看待了,是的,雖然我們的食品行業有很多很多的問題,但確實有人在解決問題,總體上是在變好的。
今天發佈的新規,一個是《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這是一個強制性的國家標準,凡是超市裡買到的包裝食品(除初級農產品之外),都叫預包裝食品,因此這個國標幾乎所有的包裝食品都要強制遵守。
這個國標上一個版本已經是2011年的了,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14年,終於等到了更新。
根據2025年3月27日發佈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25),預包裝食品標籤的新規主要包括以下變化,列舉如下:
新規明確禁止通過此類標籤暗示食品更健康或更天然,避免消費者誤解。例如,標註「不添加蔗糖」但含其他糖分的食品需整改。
這一條我真的爆讚!我一向的觀點就是食品添加劑不能一棒子打死,在某些情況下添加劑是利大於弊的,「零添加」的標籤容易造成大眾對添加劑的誤解(或者說這類標籤是大眾已經誤解了之後的產物)。
還有「不添加蔗糖」現在也違規了,這真是太好了!我見過太多太多標註不添加蔗糖的產品,但實際上添加了果葡糖漿或者其他的糖,這很容易誤導消費者,甚至誤導很多糖尿病人。
若食品含麩質穀物、甲殼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製品、堅果等致敏成分,須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或獨立提示語標明。
這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一方面是以往我們不太關注過敏資訊,而現在大家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標註過敏源很有必要。
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需按「年-月-日」順序標註,且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僅標示「到期日」,不再強制標註生產日期。
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需在食品包裝主展示版面設置獨立區域或指引標識,方便消費者快速查看。
這樣大家看保質期方便多了,再也不需要翻來覆去找半天還得做數學題了。
通過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可獲取放大頁面、語音講解、視頻說明等數字化資訊,解決傳統標籤字體小、資訊查找不便的問題。
這個有助於老年人,我教我媽看配料表的時候,她就曾經說過字太小了看不清,食品包裝礙於版面問題很多內容印不下,有的字非常小,眼神好的人閱讀起來尚且困難,更何況老年人。現在如果有數字標籤,我只需要教她掃碼(當然這又是另一個挑戰,但總歸是一種解決方案不是嗎
營養成分表中需增加糖、飽和脂肪(酸)兩項,幫助消費者控制高糖、高脂攝入,並標註「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
這個是針對近年來青少年肥胖率越來越高做的措施,我覺得也是很好的措施。小孩子還沒有太多的營養學知識,讓他閱讀配料表自己選擇更健康的食品幾乎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長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乾脆直接給他一句話標註出來,既方便孩子也方便家長。
例如「燕窩月餅」需明確標示燕窩的含量,「榴槤蛋糕」需明確標示榴槤的含量,防止虛假宣傳。如果只使用了香精,必須標註成「榴槤風味蛋糕」。
這個其實以前也有類似的規定,只不過現在更明確了。
---
以上新規,每一條都很實用,說明主管部門關注到了目前市場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想辦法制定法條來規範。我對此唯一的抱怨就是出得太晚了。
我知道任何規定出來都有抱怨的人,總有很多不滿意,我理解,某一個規定只能改進某一個缺陷,而不能一下子把所有問題都一次性解決。
我是一個積極的人,我覺得應該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這次做得好,就應該誇,這樣才能正反饋,推動事情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