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無法記起兒時的經歷
更新于:2025-03-26 09:19:19

我們記不清兩三歲前發生的事情,這種現象被稱為“嬰兒期失憶”。雖然早期經歷塑造了我們,但這些記憶卻似乎消失了。科學家們仍在探索其中的奧秘,文化差異、語言發展和親子互動都可能影響著記憶的形成和保存。

嬰兒的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吃穿不愁,被抱在柔軟的繈褓裡到處遊玩,受到愛慕的陌生人微笑招手,可以任性地尖叫因為食物來得不夠快,然後又在不滿意時扔到地上。可惜的是,我們誰也記不清自己曾經有多麼幸福。

耶誕節時,我看著不知怎麼已經變成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她的外祖父們之間傳遞,我傷感地想:她不會記得這一切。在公園裡,我不知疲倦地推著她蕩秋千,和同樣被束縛於西西弗斯式苦役的父母們閒聊,心裡惆悵地想著:她為什麼不會記得這一切?

1905年,Sigmund Freud創造了“嬰兒期失憶”一詞,指的是“在大多數人(但並非所有人)身上,隱藏了他們童年最早開始的特殊失憶症”。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心理學家們仍然對我們為什麼記不得最早的經歷感到好奇。

“大多數成年人沒有兩到三歲之前的記憶,”Cornell University的Qi Wang教授說。直到大約七歲,童年記憶通常都是斷斷續續的。

如果那些經歷會永遠影響我們的人生,那它們為什麼會被遺忘呢?

直到最近,研究人員還認為,幼兒的大腦發育不足以形成持久的記憶。但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表明,早在兩歲時,幼兒就可以形成記憶,並能詳細回憶幾個月前發生的事情。接觸早期童年創傷也會增加日後焦慮和抑鬱的風險,這也是有據可查的。嬰兒期失憶的悖論在於,“如果那些經歷會永遠影響我們的人生,那它們為什麼會被遺忘呢?”

Alberini在動物身上的研究發現,在嬰兒期失憶期間形成的記憶實際上儲存在大腦中,直到成年,即使它們沒有被有意識地記住。在動物和人類成年人中,如果沒有大腦中被稱為海馬體的區域,就不可能形成和儲存關於個人生活經歷的長期記憶。Alberini的研究表明,該區域在早期記憶中也很重要,並暗示嬰兒期失憶的發生是由於一個關鍵時期,即海馬體由於新的經歷而發育。“這與所有關於創傷的文獻都很有道理,”她說。“如果孩子們在童年早期學習困難的情況,也許他們不記得具體細節,但他們的大腦會根據該經驗進行塑造。”

不同的經歷也可能解釋為什麼人們回憶起第一次記憶的年齡差異很大。Wang是研究文化如何影響自傳體記憶的專家,她表明,美國人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大約3.5歲,比中國人年輕近六個月。她發現,美國人的記憶往往更以自我為中心,情感更豐富,而中國人的回憶則傾向於以集體活動和一般慣例為中心。

“在亞洲語境中,身份和自我意識較少地由獨特性來定義,而是更多地由你的角色以及你與他人的關係來定義,”Wang說。為此,記憶對於定義身份的重要性可能不如告知行為和傳授教訓那麼重要。“如果你想用記憶來構建獨特的身分感,你可能會記住很多特殊的細節,”Wang說。

這種差異的另一種解釋似乎是父母如何與孩子討論過去的經歷。在紐西蘭毛利人中,第一次記憶出現的時間比歐洲背景的人要早,大約在2.5歲左右。Otago大學的Elaine Reese教授研究兒童和青少年的自傳體記憶,她指出毛利文化非常強調口頭傳統,而且在回憶過去事件時會進行詳細的對話。

Reese追蹤了從幼兒期到青春期的幾組兒童,發現那些在童年時期擁有更豐富敘事環境的個體,在青少年時期可以回憶起更早、更詳細的第一次記憶。對於母親提出開放式問題並在談論共同的過去經歷時更加詳細的兒童,以及在大家庭中長大的兒童來說,情況都是如此。

“我們知道,從(孩子)六個月大的時候起,他們就能夠對前一天或前一周發生的事情進行某種心理意象,”Reese說。“我認為,將這種心理意象用語言描述出來,對於幫助他們在一生中保持記憶非常重要。”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於那些為了創造“核心記憶”而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精心策劃的假期的育兒網紅來說,孩子們保留的早期事件可能出乎意料地平凡——“大多數父母永遠不會詳細回憶的事情”,Reese說。“我自己的研究中的一個經典例子是一個孩子記得有一次在人行道上看到一條蠕蟲。”

記憶專家之間存在關於語言在嬰兒期失憶中的作用的爭論。人類研究人員認為,記憶可能受到無法用語言表達早期經歷的限制。“但肯定還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在起作用,因為我們在像老鼠這樣的非語言動物身上也看到了同樣的(嬰兒期失憶)效應,”新南威爾士大學的Rick Richardson教授說。

大腦儲存記憶的方式不像電腦那樣以離散檔的形式,而是以遍佈大腦的神經元網路的形式。回憶記憶會啟動這些網路並加強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這並不是說記憶是穩定的:“每次你重溫記憶並思考它時,你都在改變它,”Reese說。

Wang說,重複的暗示會導致人們創造圖像並形成虛假記憶,她引用了著名兒童發展心理學家Jean Piaget的一個著名案例。Piaget清楚地記得他的保姆在他兩歲時擊退了一名試圖綁架他的人——但多年後,她承認她編造了這個故事。

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中,39%的受訪者報告說他們的第一次記憶發生在兩歲或更小的時候。研究人員認為,“不可能的早”的記憶,例如回憶起被推著嬰兒車或第一次走路,很可能是虛構的,並且基於照片或家庭故事。但是,儘管記憶是可塑的,幼兒更容易受到暗示,“虛構記憶並不那麼常見”,Wang說。“在正常情況下,即使是孩子也不會認為你告訴他們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並將其納入記憶中。”

因此,如果我們早期里程碑的經歷——第一個生日、第一步、第一次去海灘——似乎都儲存在大腦的某個地方,為什麼我們無法有意識地訪問它們呢?雖然心理學家說忘記可能是一種適應性行為,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七歲之前形成的記憶似乎比我們成年時衰減得更快。Alberini假設,早期未被回憶起的記憶可能作為模式發揮作用,成年記憶就是建立在這些模式之上的。就像房屋的地基一樣,它們仍然隱藏但至關重要。

本文譯自 The Guardian,由 BALI 編輯發佈。

人類為什麼要玩遊戲
人類為什麼要玩遊戲
2025-03-26 08:16:41
霜淇淋背後的科學
霜淇淋背後的科學
2025-03-26 08: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