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雖然腦部出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變化,但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癥狀,彷彿他們的大腦對這種疾病更具抵抗力。一項新研究探討了這一令人費解的現象,可能為治療方法指明瞭方向。
由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存儲在荷蘭腦庫的腦組織樣本。這些樣本來自5000多名死於腦部疾病的捐贈者。
在這數千個樣本中,團隊發現了12個生前認知健康但卻有明顯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特徵的大腦。
這些罕見的樣本不僅展示了大腦如何避免阿爾茨海默病的嚴重影響,還讓研究團隊有機會瞭解這些大腦為何如此具有韌性。
“這些人在分子和細胞層面上發生了什麼並不清楚,”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Luuk de Vries說道,“因此我們在腦庫中尋找那些有腦組織異常但未表現出認知衰退的捐贈者。”
這種韌性以前也被注意到,人們認為先天的基因和後天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有影響。這些不同的因素也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有關。
通過分析數百個基因在認知健康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健康對照組中的表達情況,研究人員發現了與星形膠質細胞相關的關鍵差異。這些細胞參與了大腦垃圾的清除工作。
更重要的是,具有韌性的大腦似乎更善於清除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毒蛋白質。看起來這些大腦在阻止神經垃圾積累方面表現得更好。
另一個差異是韌性大腦的細胞能量生產更高效。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也不清楚它們與阿爾茨海默病的聯繫,但確定這些差異是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我們能找到韌性的分子基礎,就能為開發新藥提供新的起點,這些藥物可能激活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與韌性相關的過程,”de Vries說道。
目前,全球約有4700萬人受到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而且這個數位還在迅速上升。我們仍然不確定導致病情惡化的各種因素組合,也不清楚如何預防這種疾病或逆轉其損害,但每項這樣的研究都讓我們離答案更近一步。
這項研究的下一步是弄清楚為何韌性大腦的生產過程存在這些差異。從那裡開始,可能就能開發出幫助大腦更好地自我保護的藥物。
“從人類數據中很難確定哪個過程引發了疾病,”de Vries說道,“你只能通過改變細胞或動物模型中的某些東西並觀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來證明這一點。這是我們現在必須做的第一件事。”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