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露傳統網格法嚴重低估農村人口,阿爾托大學發現全球數據偏差高達84%,或漏計數十億人,呼籲關注農村統計。
我們這顆藍色小星球可能比想像中熱鬧得多。一項新研究指出,人類一直在低估農村地區的人口,原因竟是常用的網格計數法出了岔子。這方法聽起來簡單:把地球分成一個個方格,靠人口普查數據估算每個格子里的人數。可問題在於,這些估算大多是在城市裡校準的,農村的誤差就這麼悄悄被忽略了。
來自芬蘭阿爾托大學的研究者們決定深挖真相。他們發現,農村人口佔全球43%,按上次統計,全球人口剛過80億。如果他們的計算沒錯,漏掉的人可能多到數十億。“我們首次證明,全球人口數據里可能遺漏了大量農村居民,”環境工程師Josias Láng-Ritter說,“實際住在農村的人遠比數據反映的多,視數據集不同,低估幅度在53%到84%之間,真是出乎意料。”
為了搞清楚這事,研究團隊翻看了1975到2010年間的數據,特別挑了水壩建設這種有實地記錄的場景。他們分析了35個國家的307個水壩專案,把官方記錄的移民人數和五大主流人口數據集的估計數放在一起比對。結果觸目驚心:實際搬遷的人數和估計人口差得太遠。原因很簡單,農村地區的詳細數據——像普查、健康記錄、基礎設施資訊——實在太少,研究者解釋說。
想想看,一個水壩淹沒的小村莊,官方說遷了5000人,可數據集估計那兒才2000人。這種差距可不是小數目。Láng-Ritter感歎:“這些數據集被成千上萬的研究引用,還用來支持決策,但它們的準確性卻沒人系統驗證過,太不可思議了。”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買帳。一些沒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對Chris Stokel-Walker說,現在衛星影像和部分國家的數據品質都提高了,這種偏差應該沒那麼誇張。不過,即便沒到數十億,修正人數可能也有幾億,足夠引起重視了。畢竟,人口估算牽扯到公共服務供給、氣候變化影響評估等方方面面,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研究團隊希望推動更多資源投入到農村人口追蹤上。Láng-Ritter強調:“要讓農村社區也能公平享受服務和資源,我們得好好反思這些人口地圖的過去和未來用法。”比如,一個偏遠村子如果被低估了幾千人,學校、醫院這些基本設施可能就跟不上,居民的生活品質自然受影響。
這場討論才剛開始。數據偏差的根源複雜,解法也不簡單。但有一點很清楚:要想真正瞭解地球上住了多少人,尤其是那些隱在鄉野的生命,我們得把目光投向城市之外。或許,下次統計時,農村的每一盞燈火都能被看見。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