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食不僅靠減重延壽,免疫健康與基因更關鍵。新研究顛覆傳統觀念,揭示節食的複雜影響。
少吃能讓人更瘦,也可能延長壽命。過去,人們通常認為這是由於減重和新陳代謝的變化。然而,一項關於實驗動物的超大規模研究挑戰了這種傳統看法。
這項研究涉及近1000只實驗鼠,給它們餵食低熱量飲食或進行定期禁食。結果顯示,雖然這些方法確實帶來減重和代謝改善,但其他因素,如免疫健康、基因以及身體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似乎更能解釋熱量限制與壽命延長之間的聯繫。
研究共同領導者、緬因州傑克遜實驗室的小鼠遺傳學家Gary Churchill表示:“代謝變化很重要,但它們並不直接導致壽命延長。”
外界研究者對此結果表示,節食對身體的反應非常複雜且個體化。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生物老化學家James Nelson認為:“這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干預方式的複雜性。”
這項研究由Churchill及其合作者發表在《自然》上,研究得到了抗衰老生物科技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的資助。
計算熱量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長期限制食物攝入的熱量限制,可以延長實驗動物的壽命。有些研究表明,間歇性禁食(短時間不進食的模式)也能延長壽命。
為了深入瞭解這些飲食方式的作用,研究人員監測了960只實驗鼠的健康和壽命。每隻小鼠的基因不同,反映了人類的遺傳多樣性。有些小鼠採用了熱量限制飲食,另一組則是間歇性禁食,還有一些小鼠可以隨意進食。
減少40%的熱量攝入使壽命得到最大提升,但間歇性禁食和較溫和的熱量限制也能延長平均壽命。此外,節食的小鼠在體脂和血糖水準方面也有積極變化。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代謝變化和壽命延長並不是同步的。令人驚訝的是,在那些限制熱量的飲食中,減重最多的小鼠反而比那些減重較少的小鼠死得更早。
這表明,驅動身體對熱量限制反應的因素不僅僅是代謝調節。最重要的是與免疫健康和紅細胞功能相關的特徵。整體的適應能力,可能由基因編碼,也對食物減少的壓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Churchill解釋道:“這種干預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最具適應力的小鼠減重最少,免疫功能保持穩定,壽命也更長。
瘦身與長壽
這些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人類節食研究的看法。在一項關於健康非肥胖個體的低熱量飲食的臨床試驗中,研究者發現,這種干預能夠降低代謝率,這被認為可能對壽命有長期的好處。
然而,Churchill團隊的實驗鼠數據表明,代謝指標可能反映的是“健康的預期壽命”——即無慢性疾病和殘疾的生命階段——但要判斷這些“抗衰老”策略是否真正能延長壽命,還需要其他指標。
研究衰老的流行病學家Daniel Belsky警告說,不應過度從小鼠推斷到人類。但他也承認,這項研究“讓我們更加認識到健康壽命與實際壽命並不完全相同”。
本文譯自 nature,由 sein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