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觸摸屏到水晶球,汽車換擋器設計花樣百出,解放空間的同時也讓司機抓狂。標準化缺失,新手頻頻“翻車”,這到底是誰的主意?
Sean O’Malley 開過幾百輛車,這位在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幹了近四十年的資深測試員自認見多識廣。可幾年前,他坐進一輛 現代Ioniq 5 的時候,整個人傻眼了——怎麼都找不到換擋器在哪兒。他和同事們折騰半天,最後才發現那玩意兒藏在方向盤後面。“真是一點都不顯眼,”O’Malley 忍不住吐槽。
買車的人、租車的人,甚至停車場的服務員,都能體會到這種無奈。現在的汽車工程師們仗著電子控制的便利,早就把換擋桿和變速箱之間的機械連接扔到一邊。以前那種熟悉的大塊頭換擋器,不是裝在方向盤柱上就是中控臺上,如今正逐漸消失。Paul Snyder 曾是福特的設計師,現在在創意研究學院教交通設計,他說:“一旦沒了機械限制,設計師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於是,市面上的車開始五花八門:小的操縱桿、旋鈕、按鈕,甚至觸摸屏換擋都冒出來了。這些新奇的小設計不僅省下空間,能多塞幾個手機充電口和杯架,還真挺抓眼球。不過,對沒開過這些車的人來說,簡直是噩夢一場。65 歲的 Linda Hoff 在加州租了輛日產Rogue SUV,面對那個像操縱桿一樣的換擋器,她愣是倒不出去車。“我完全不知道這破車怎麼開!”她氣呼呼地跑回租車公司求助,工作人員教了一通,她才上路。她明白車廠想靠創意脫穎而出,可這種沒標準化的設計實在讓人頭疼。“每家都搞自己的,你去租車市場試試,簡直要瘋!”
33 歲的 Will Clayton 是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的金融從業者,出差時常租車。有次他租了輛克萊斯勒 Pacifica 麵包車,看到那個銀色旋鈕換擋器離收音機音量鍵近得離譜,他心裡直犯嘀咕:誰會蠢到想調音量結果掛倒擋啊?“我真沒聽說消費者嚷著要換擋器大變革,”他說,“重新發明輪子我懂,重新發明換擋器?這主意誰出的?”克萊斯勒對此不予置評。
有些車廠更是玩得花裡胡哨。韓國現代旗下的豪華品牌捷尼賽思在 GV60 電動 SUV 上搞了個“水晶球”換擋器。公司自誇這是汽車藝術品:車主靠近時,玻璃球會發光,像個高級雪花球;啟動車子時,它翻轉 180 度,露出旋鈕。捷尼賽思歐洲分部還特意拍了個近四分鐘的視頻解釋這東西怎麼用。他們說,水晶球不僅提升安全性,還能讓司機啟動時更有“情感共鳴”——畢竟電動車沒引擎聲,不靠點花樣還真不好判斷車子有沒有準備好。
可這設計也不是沒槽點。有個車主在網上吐槽,他隨手把一張寫著備忘的便簽塞進中控臺,碰到了水晶球。結果熄火時,球一轉把紙吸了進去。“現在每次開關車都能聽見紙的聲音,就是看不到了,”他無奈地說。
現在的潮流還有一種玩法,把換擋按鈕塞到中控屏下面。其實這想法不新,早在 1950 年代,福特的 Edsel 車就在方向盤上搞了個“Teletouch”按鈕換擋,廣告里還得意地說:“換擋就該這麼來!”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也跟風,有些車型直接在觸摸屏上切換停車或倒擋,當然也留了幾個小按鈕備用。43 歲的 Jeff Tropeano 是科羅拉多居民,他的 Model S Plaid 用觸摸屏換擋,剛開始不太適應,現在已經習慣了。可他老婆偶爾開這車就沒那麼輕鬆,“她一上車就說:‘我真不知道怎麼辦!’”
這些花樣設計也不是沒風險。十年前,聯邦監管機構就批評克萊斯勒的旋鈕換擋器“不直觀”,容易誤操作,導致多起溜車事故,甚至還有人因此喪命。最近,消費者報告測試 Rivian R1S 電動 SUV 時也出了岔子:一名測試員在高速路上想關掉自適應巡航,結果不小心掛了倒擋。Rivian 后來說已經更新軟體修好了。
面對這些讓人暈頭轉向的換擋器,O’Malley 還是那句話:“習慣就好。只要你摸熟了自己車的東西,就不會覺得它蠢了。”可對普通人來說,這熟悉的過程未免太折磨了點。誰能想到,開個車還得先上一課呢?
本文譯自 WSJ,由 BALI 編輯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