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反著人性來,你就贏了
更新于:2025-04-14 15:51:51

,大學士張英收到了一封家書。

信中寫著家人為了和鄰居爭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地方,發生了紛爭。

張英看後,揮筆附詩一首: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後,主動讓出三尺,鄰居深受感動,也讓出了三尺。

《道德經》中講:“反者道之動。”

真正的高手,往往在與人性弱點背道而馳時,修得一片開闊天地。

 

1

高人一等,不如低頭謙卑

年輕時的我們,總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是世界的中心。

然而,經歷越多,越會發現:傲慢是人生最大的絆腳石。

一個人只有懂得放低姿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一次演出京劇《殺惜》時,看到一位老人連連搖頭。

梅蘭芳意識到自己的表演出了問題,便將老人請到家中,悉心請教。

老人指出:“按梨園規定,閻惜姣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深覺自己疏漏,於是低頭便拜,稱謝不止。

此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人觀看自己的表演,並請他多加指正。

正是梅蘭芳這種謙遜低調的態度,讓他的京劇表演愈發爐火純青,最終成為一代京劇大師。

劉慈欣曾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傲慢的人,總以為自己站在山頂,卻不知腳下的土地早已鬆動。

總是自視甚高,處處彰顯自己的優越感,只會讓人敬而遠之。

古人雲:“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昂首闊步可能踏空台階,躬身前行才能看清道路。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放低姿態,以低求高,以退為進。

放下傲慢,拾起謙卑,才能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2

得寸進尺,不如讓利三分

《孤注一擲》中有句臺詞:“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

貪欲如野草,稍不留神便蔓延成災。

錙銖必較者,看似精明,實則在福報的帳簿上早已透支。

胡雪岩的發跡與隕落堪稱商業史上的警世鐘。

清朝末年,這位"紅頂商人"在生絲市場展開瘋狂豪賭。

他動用手中權勢和全部流動資金收購全國生絲。

各地絲商跪求給條活路,他卻在西湖畫舫宴請官員:"這些泥腿子懂什麼生意?"

次年開春,義大利生絲豐收的消息傳來,生絲收購價驟跌。

胡雪岩囤積的生絲黴爛在紹興倉庫,堆成三丈高的黑色山丘。

破產當日,他用金剪刀絞碎朝廷賞賜的黃馬褂。

碎片飄進錢塘江,恰似他破碎的商界神話。

只管索取不懂知足,只佔便宜不懂回禮,註定會遭報應。

相反,同樣以商起家,山西喬家大院一直掛著塊“學吃虧”的牌匾。

喬致庸經商時,蒙古客商錯把貂皮當作羊皮售賣,他連夜追出三百里歸還貨物;

夥計算錯賬多收銅錢,他帶著掌櫃挨家挨戶退款致歉。

有同行譏笑:“這麼做生意,遲早賠光家底!”

他卻說:“天下之利,當取七分留三分。

數十年後,喬家商號遍布全國,而當年笑他的商號早已湮沒黃沙。

古人雲:“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人與人交往,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總想佔盡便宜,卻不知人情比利息更難償還。

適度索取,懂得感恩,禮尚往來,才能細水長流。

 

3

妒忌刁難,不如相互欣賞

嫉妒是人性中的一大毒瘤。

它像一把無形的刀,時刻在切割著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在痛苦和扭曲中掙扎。

哲人家亞里士多德早有洞見:"嫉妒不是來自他人的優秀,而是源於自我的殘缺。"

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成就時,往往會心生嫉妒,甚至想要通過刁難和挑剔來貶低對方。

嫉妒,是一個人墮落的開始。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都是才華橫溢之人。

然而,周瑜卻對諸葛亮的才能心生嫉妒,處處與之作對。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之力,大敗曹軍,立下赫赫戰功。

而周瑜卻因此心生嫉妒,欲除之而後快。

他屢設計謀,欲置諸葛亮於死地,卻屢屢落空。

反而諸葛亮以超凡智慧,三氣周瑜,使其怒火攻心,難以平復。

周瑜終因心胸狹窄,無法容忍他人之光芒,於盛怒之下,氣絕身亡。

周瑜之死,表面上看是諸葛亮所為,實則是他自己嫉妒心太重,自己害了自己。

季羨林曾說:“欣賞別人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自己的胸懷。

心胸狹隘者,見明珠便想碾作塵;格局恢弘者,遇美玉願琢成器。

真正的強者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和成就,並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欣賞別人的綻放,自己的花園才不會荒蕪。

就像黃山上的松柏,從不會嫉妒雲海壯美,而是藉著霧氣滋養根系,最終與奇峰共用日月。

《反脆弱》中寫道:“真正的強者,都在對抗人性弱點中淬煉韌性。”

人性本能讓我們追逐名利、攀比計較,但真正通透之人懂得: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2025-03-26 15:11:06
刷新自己
刷新自己
2025-03-26 17: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