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工作,都會讓你感到痛苦
更新于:2025-04-01 19:00:09

移動支付巨頭Stripe派翠克·克裡森與英偉達CEO黃仁勳有一次爐邊對話。

 

他問黃仁勳:你在斯坦福大學的活動上,為什麼會說,我希望你們經歷足夠劑量的痛苦和折磨。

 

黃仁勳這樣回答:

人們常常誤解,最好的工作是能一直給你快樂。但其實沒有哪一件偉大的事情,是容易做到的。所以根據定義,我希望你偉大,用我的話來說,我希望你受苦。

 

一個人躲了苦,避了麻煩,也註定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真正好的工作,都會讓你受難受苦。

01

 

我一直很相信一句話:You are what you suffer.

 

意譯過來就是:承受怎樣的痛苦,成就怎樣的人生。

 

一個在工作中受不得一點風吹雨打的人,和一個經歷千錘萬磨的人,註定會走向不同的未來。

 

蘇寧電器發起一項“1200計劃”,預備從各校優秀畢業生中挑選人才,爭取用2~3年的時間,將這群畢業生培養成企業的中層領導。

 

實習生林南,就是這“1200計劃”中的一員。

 

林南畢業於一線名校,歌唱、主持、樂器無不拿手,是學校里的風雲人物。

 

因為她簡歷突出,所以蘇寧的HR一開始就對她抱有很高的期望。

 

然而林南入職不久,就讓公司同事們大跌眼鏡。

 

她正式上班之後,經常像個無頭蒼蠅一般無所適從。

 

趕上節日大促,整個部門都在火急火燎地趕業績,可林南卻時常在衛生間躲懶。

 

領導有些看不下去,說了她幾句。

 

沒想到,林南一下就破防了,對著領導淚眼盈盈地訴說委屈:

 

自己是新來的,同事們都不主動幫自己;

 

工作節奏太快,讓她感覺很有壓力……

 

領導聽完,忍不住問她:“那你有沒有想過主動去學習,努力去適應呢?”

 

林南嘴巴一噘,再也不說話了。

 

隨後不久,她因為承受不了工作強度,向公司提出了離職。

 

這次事件之後,蘇寧無奈表示:“對不起,我們只招成年人。”

 

這世上,從來沒有容易的工作,只有誰比誰更能熬得住痛苦。

 

許多人把工作視為洪水猛獸,遇到一點挫折就叫苦連天,受到丁點委屈就要撂挑子不幹。

但是不管在什麼單位,做那些簡單沒有門檻的事,也許會讓你獲得短暫歡愉,但禁錮的是你的一生。

 

02

 

現在,有一種新型處世哲學:逃避不可恥,摸魚很幸福。

寫代碼多痛苦,所以程式師們凡事不決問百度,以至於敲代碼的能力日漸消退,搜答案的功夫爐火純青。

上班多年的他們,沒有更上一層樓,反而越來越平庸。

想創意多折磨人,所以很多設計師收藏幾十套現成的範本,領導有什麼要求,就扒出一套範本應付。

敷衍到最後的他們,成了一顆螺絲釘卡在那個位置,沒本事往上爬,沒能力往外走。

人逃避痛苦,就是在逃避成長。

當我們選擇難熬的事,在事上磨、在心中練,才能真正成全自己。

廣告創意人東東槍講過一個故事。

 

入職北京奧美後,他接到一個廣告任務。

 

當時一位美國創意總監設計了一張平面稿,畫面上是一輛汽車停在一面鏡子前,鏡子里也顯示出這輛車。

 

這廣告的英文文案為:Meet your alter-ego。

 

東東槍的任務就是寫一句中文版。

 

他抓耳撓腮地寫了至少幾十個版本:“遇見新我”“遇見自己”“恰逢知己”……

 

領導林桂枝看了說,輕飄飄地說,還可以更好。

 

無奈的東東槍只能接著繼續琢磨,想得崩潰的他,最後還是覺著“恰逢知己”就可以了。

 

林桂枝在他桌旁坐下來,盯著那張畫面和備選標題看,看了一會兒突然說:你看,這句話寫成“何妨自戀”好不好?

 

東東槍回憶,那個瞬間,自己昇華了、通透了。

 

這樣的體驗,許多打工人都有經歷過。

在嘔心瀝血后,在關關難過、關關闖過後,內心會產生巨大的收穫感與成就感。

其實,穿越痛苦的方法,就是經歷它、吸收它、探索它。

那些難搞定的任務、那些痛苦的經歷,都會成為你成長的能量。

正如畢淑敏在《心靈密碼》中所說:

“你不能要求擁有一個沒有風暴的人生海洋,因為痛苦和磨難是人生的一部分。

一個沒有風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捱住別人承受不了的痛苦,我們才能掙到大部分人掙不到的錢;

完成別人做不了的事,我們才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結果。

03

 

在《拆掉思維的牆》中,作家古典曾描述過兩類人:

 

一種人是受害者模式:總認為是外界、是別人導致我現在痛苦的狀態。

 

另一種人是掌控者模式:不管外界如何,我都有能力對自己的狀況負責。

 

受制於受害者模式,很多人對待挫敗是一種消極狀態,遇事就逃避或者怨天尤人。

 

如果是掌控者模式,雖然身處痛苦中,但你會主動去思索解決之道。

 

著名時尚編輯孫嬋剛入行時也是經常被領導罵哭的小菜鳥。

 

一篇文章的標題,如果領導不滿意,會讓她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想,直到想出滿意的標題為止;

 

文章中出現了錯別字,領導會截圖圈出來,發在工作群裡當眾把她一頓罵;

 

經常加班到深夜,完成了當天指定的工作任務才能下班……

 

很多同事受不了這個領導的暴脾氣紛紛選擇了離職。

 

那時,孫嬋也想離職,可她轉念一想:

 

如果是因為沒有做好工作辭職,那麼今後的工作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領導雖然要求嚴厲,但在行業內有一定的沉澱,跟著他能學到真本事。

 

所以她決定,先埋頭工作。

 

為了不挨駡,她只能精益求精,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工作。

 

漸漸地,隨著她能力一點點的提升,挨駡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後來新媒體行業井噴式發展,領導單獨把孫嬋叫到辦公室,向她拋來橄欖枝,問她願不願跟他一起出去創業。

 

就這樣,孫嬋離開原來的單位,作為合夥人跟領導一起出去創業。

 

華爾街投資大神瑞·達里歐在《原則》一書中說:

“我會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體會痛苦的時刻。我不會感覺喪氣或透不過氣來,而是把痛苦視為大自然的提醒,告訴我有一些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去學習。” 

凡是讓你痛苦的,都是來成就你的。

想一想,專業素養、技能水準、掌控和決策的能力……哪一樣不是經由艱難困苦磨礪而來?

坦途雖然好走,但終究會越走越窄。

痛苦雖然難熬,但熬過去,自己就會脫胎換骨。

我有個剛畢業不久的堂弟,之前應聘上了一個視頻剪輯師的崗位。

前幾天,他打電話向我倒苦水。

罵老闆太過苛刻,每一幀畫面都挑刺、每一個節奏鼓點都要卡准。

吐槽公司要求高,要求剪輯師們要懂得渲染包裝,進階學習下高級剪輯技巧。

堂弟覺得這份工作糟糕透頂,想立刻辭職。

我穩住他說:我有不同看法,這份工作是有價值的。如果你想辭,等真正勝任這個崗位時再辭職。

工作即修行,當你覺得很累很苦的時候,同樣也是你成長最快的時候。

楓不經霜葉不紅。

我們與其選擇逃避痛苦,不如選擇在痛苦中汲取力量。

離開讓你掉價的感情
離開讓你掉價的感情
2025-03-26 0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