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永遠不要讓別人借運
更新于:2025-04-01 15:55:48

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體,過度在意別人,或過度受別人干擾,自身的能量就會被消耗,從而影響自己運勢。

管好自己,能量內收,才能守住自己的運氣。

01

  • 別人的遭遇,不過度共情。

加州藝術學院曾發過一個動畫短片《Side Effects》。

一個男孩本來心情愉悅地出門。

一路上,他看到一個小女孩因氣球飛走哭得很傷心,便趕忙上前安慰,幫她帶走了壞心情;

看到一個男生站在原地委屈,又化身為傾聽者,支撐對方走出壞情緒的泥潭……

就這樣,男孩一路走,一路安慰別人的遭遇。

輕快的步伐,逐漸變得沉重,原本明亮的身體,也被黑暗填充。

雖然成功幫人化解了悲傷,但自己也因此深陷痛苦、疲憊不堪。

心理學家查理斯說:長期暴露在共情壓力下,人在身體和情感上會感到疲憊和功能障礙。

別人的遭遇,可以安慰、可以理解,但一定別過度共情。

看過作家史鐵生和權菊先的故事。

權菊先18歲時,因一次意外導致高位截癱。

身心備受折磨的她,無數次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掙扎。

得知史鐵生也是雙腿癱瘓,21歲就坐上了輪椅後,她便鼓起勇氣給史鐵生寫了一封信,向他傾訴自己的經歷,希望能從他那得到安慰。

同樣風華正茂的年紀,同樣不忍回首的經歷。換做常人,怕是收到信后便已共情,甚至可能再度掀開自己的傷疤。

但史鐵生沒有,他只是鼓勵權菊先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好好地生活,要讀書,要有自己的工作。

而他自己,也依舊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閱讀,寫作,向上生活。

沒有過度共情,只有恰到好處的寬慰與鼓勵。

可反觀我們身邊,卻難有人做到如此。

很多人看到別人的不幸,便想著安慰;同情別人的遭遇,努力拯救。

一直做著別人的樹洞,吸收著別人的痛苦,結果也讓自己變成了情緒的垃圾場。

人終究不是上帝,不能以一己之力眷顧所有人。

一旦共情過了度,也終會為自己招來霉運,反噬自身。

學會將自己與他人分開,明確自己的情緒邊界,守好自己的磁場,才不至於被人擾亂自己的生活。

02

  • 別人的因果,不過度干預。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不要輕易介入別人的因果。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的功課,只能他自己去背,誰都無法干涉。

過度干預,強行介入,最後損耗的,便是你自己的運氣。

作家楊本芬有個表叔。

表叔年輕時,聲稱自己要做生意。

楊本芬父親聽說后,二話不說任由表叔借去了大半積蓄。

結果表叔空手而歸,身無分文,連居住的房子都沒了。

這時大家才知道,他根本沒去做生意,而是把錢騙去賭博了。

借出去的錢說沒就沒,可即便如此,楊本芬父親還是原諒了他。

為了勸表叔回頭,他還主動拿出自己餘下的存款,讓表叔找個房子好好生活。

但表叔早已賭紅眼,拿到錢,又跑去賭場輸了個精光。

如此付出,不僅沒換來表叔的感激,反倒因沒錢再借他,被其怨懟。

而楊本芬父親也因此積蓄全無,此後幾年吃盡生活的苦頭。

《偷影子的人》中說:你不能干涉別人的人生,哪怕是為了對方好。

每個人的性格秉性,都是經年累月形成的,你難以扭轉,也無法改變。

適度幫扶,是悲憫,過度干預,就是災難。

就如爛泥,它攤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付上牆,它便會濺你一身;

就像瘋狗,它瘋得好好的,你非要給它救治,它便會反咬你一口。

永遠別剝奪命運施加於他人身上的痛苦,如此,才不必背負別人的因果。

03

  • 別人的看法,不過度在意。

《奇葩說》中,選手馬薇薇給我的印象很深。

因為講話犀利,她被稱為金句女王,首次參賽就一舉奪魁。

但後來的幾季里,外界的看法,讓她逐漸失去自我。

有網友批評她面相刻薄,言語尖銳,她就一改強勢的形象,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溫柔。

可節目播出後,大家又嘲諷她狀態差、沒鋒芒。

於是她重拾犀利的段子,結果觀眾又譴責她脾氣大、戾氣重。

最後她決心拋開一切束縛,敞開心扉講自己的故事。

但還是有人不買帳,甚至失望地說:馬薇薇,你怎麼不像自己了呢?

經歷這些后,馬薇薇一度陷入崩潰抑鬱,最終只能告別舞臺。

而原本那個風光無限的自己,再也找不回來了。

作家米蘭·昆德拉說:把自己交給他人去評判,是產生不安和懷疑的根源。

幸福的人生不在於別人,而源於自己。

一味活在別人的看法里,便會慢慢耗掉自己的好運,讓生活陷入谷底。

作家劉同的朋友小火,從小就喜歡街舞,卻被周圍的親朋好友說成不務正業、二流子。

但任憑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不辯不反駁。

說他不務正業,他就把所有的“不務正業”的朋友集合在一起,開了一個舞蹈公社,不僅自己跳,還教別人跳。

他把所有的熱情和關注點都放在自己和舞蹈上,不想僅是第一期,舞蹈公社的學員就爆滿。

後來,他的公社更是越做越大,就連劉同回郴州拍電視劇時,所有演員的舞蹈動作,都是他設計的。

最後,劉同表示:

“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命運的幾次垂青,對一件事情感興趣,願意花時間去學。

不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十分投入,你才可能把握住機遇,成就自己。”

深以為然,活在別人的眼裡,就無法活出自己。

世俗的看法,別糾結,他人的評價,別在意。

遮罩外界的干擾,沉浸式做自己。

生活的主動權會回到你手中,好運,也自會被你留住。

很認同這句話:沒有人能從你身上借運,除非你已然默許。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守護者。

少共情別人的遭遇,少干涉別人的因果。

永遠不要讓他人影響到你,守住好運,活好自己,才能收穫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