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爛《傅雷家書》才頓悟:最高級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做到這5點
更新于:2025-04-03 14:03:09

周國平說:“以培養孩子心靈為主旨的《傅雷家書》,對於青年人和父母們,都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心靈是窗戶,培養孩子的心靈,對於略顯浮躁的當今社會來說尤為重要。

學習技能也許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心靈上的健康。

《傅雷家書》堪稱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家書之一,傅雷先生始終把培養孩子的心靈當成首要任務。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不妨看看《傅雷家書》中這5條教育鐵律。

01

  •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金庸曾這樣評價《傅雷家書》:

“這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兒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傅雷一再和兒子強調,做人是第一位的。

他希望傅聰成為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傅雷看來,一個人真正的成才,不在於名氣有多大,財富有多少,而是在於內心的教養與修為。

第一次見恩德的時候,傅聰聽了恩德彈的琴,直說她彈得不知所雲。恩德勸在練琴的傅聰早點休息,傅聰反問:“像你那樣,我還會有成績嗎?”

傅雷事後在信中提及此事,他告誡兒子平時說話不能太直白。

有的時候,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會傷到他人的自尊。

有句話說:“教養的本質,一是分寸,二是克制。”

真正有教養的人,能將心比心地體諒到他人的處境,也能適當地保持分寸感。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刻不容緩的事。

教育孩子做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凡事有交代: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凡事要對人有交代,比如週末去哪和誰一起要告訴父母;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及時給個反饋。

2. 說話不可太直:說話注意分寸,不可口出狂言,不能因為是熟人或家人就說話口無遮攔。

3. 常懷感恩之心: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做一些公益活動或做志願者。

比能力和才華更重要的,永遠是骨子裡的教養。

02

  • 孩子的“財商”教育,從小培養

培養孩子的財商,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點。

傅雷也是如此,直到傅聰出國留學后,才在信中反覆強調理財的重要性。

他說:

“唯有妥善安排才能不受物質奴役。凡不長於理財的人少有不吃銀錢之苦的。”

傅雷直言十分後悔小時候沒有好好培養傅聰的理財能力。

學會理財之道,關鍵時候才能有購買必需品的財力。

先教孩子如何用錢,再教孩子如何賺錢。

應該從小給孩子足夠的探索金錢的空間,讓其自己通過“練習”,體會出何為“好的消費習慣”,磨鍊出理財的能力。

即使偶爾的犯錯,也不要緊,父母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

懂理財,擁有健康消費觀的孩子,長大後,他不會因為一大筆錢不知如何花,也不會一下子敗光或當個守財奴。

培養孩子的財商,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

1. 給孩子零花錢:每個月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零花錢,告訴孩子這些錢他可以自己作主,但是這個月內用完了就只能等下一月了,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

2. 給孩子開一個帳戶或儲蓄罐:專門給孩子開一個帳戶,存儲孩子自己的錢,比如過年收到的一些紅包,或者獲獎的獎金等等。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儲蓄罐,每天往裡面存錢,培養積累的習慣。

3. 培養孩子記帳的習慣:現在的孩子容易攀比,花錢大手大腳,教孩子學會記帳,可以用Excel表格形式,也可以是本子的形式。養成記帳的習慣後,孩子會更珍惜錢財,合理消費。

父母應該主動和孩子談“錢”,培養孩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03

  • 閱讀經典,提升孩子思辨能力。

林語堂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錮。”

讀經典,讓人深度思考,開闊眼界,跳出眼前的所有禁錮,提升思辨能力、構建自己的世界觀。

讀書就是跟大師級的人物交流,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甚至改變著我們。

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世間的一切煩惱都將煙消雲散,在書中,我們能找到重新出發的信心與勇氣,在書中,我們能超脫人生中一時一地的困境。

傅雷給傅聰推薦了不少中外名著。在東西文化的薰陶中,傅聰的音樂造詣越來越富有魅力。

書籍是有魔力的,它能讓你在困苦中看到希望,在艱難中穿越時空,抵達理想的彼岸,在孤獨中成就自我。

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一個郵差。而飽讀詩書的人,即使在家門口,也能看到詩與遠方。

任何人生的問題,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

1.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多帶他去圖書館,坐下來安靜地看一兩個鐘的書,培養閱讀興趣。

2. 讓客廳變成書房:多給孩子推薦書,多買書,把家裡的客廳變成書房,父母平時多看書,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同寫讀後感。

3. 帶孩子去聽講座:多留意一些講座資訊,遇到喜歡的作家、專家的講座,帶孩子多去聽聽,增長見識,讓孩子愛上閱讀與寫作。

告訴孩子:

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為未來鋪就的路。在所有改變自己的方式中,門檻最低的,大概就是閱讀了。

04

  •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

米開朗基羅說:“在藝術的境界裡,細節就是上帝。”

傅雷是一個對細節要求極其嚴苛的人,他自己如此,對待兒子傅聰也如此。

在家書中,他曾多次提醒孩子,要注意生活中的各種小習慣和禮節。

比如,他會注意到傅聰偶爾的信中字體潦草、信封上的字太大,或信封上不乾淨等問題。

傅雷事無巨細地叮囑傅聰,包括吃飯時手怎麼擺放才符合禮儀,出臺行禮或謝幕禮等等。

他告訴傅聰,要學習的不僅僅在音樂,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都要多學他人的長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與修養。

平時多注意一些小細節,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有助於提升自己的品味與能力。

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在不經意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為人。

人生就是無數習慣的總和。

所有的細節,都是平時日積月累的習慣,好的習慣方能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則會毀了一個人。

關注細節,養成好習慣,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實踐:

1. 關注生活上的細節:告訴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要領,發現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提出來。盡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間、洗碗、洗衣等,在實踐中關注細節。

2. 關注學習上的細節:告訴孩子“慢就是快”,多關注細節上犯的小錯,不怕麻煩,不怕慢,學細一點,把基礎打牢了,日後才會學得快,學習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3. 鼓勵孩子做事有始有終:交給孩子的事,家長要監督,讓孩子做到有始有終,努力完成每一件小事。

從小關注細節,養成好習慣,做好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長大後方能成大事。

05

  • 做成長型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從小過於嚴格,有時近乎苛刻。

傅聰出國后,傅雷寫給兒子的第一封信就道歉: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傅雷深受他自己的苦難童年的影響,不經意間竟把兒子的童年也過成了他小時候的模樣。

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敢於向兒子道歉,他後來在信中寫道:

“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得到的少。”

傅雷對傅聰真誠的道歉以及語重心長的教誨,終於讓父子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並且志趣相投。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懂得自省的父母,方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發現自己的一些錯誤,看到自己的不足。

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局限,並努力爭取做得更好,讓孩子看到父母的真誠與坦率,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以下幾點供參考:

1. 堅持做“成長型父母”:父母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自己也要變得優秀起來,堅持做成長型父母、學習型父母。允許自己的不完美,懂得自省與反思,知錯就改,與孩子坦誠溝通。

2. 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一個孩子都有其閃光之處,父母要去發現並鼓勵孩子。允許孩子犯錯,指導他如何避免這一類錯誤,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3. 做孩子的心靈按摩師:在孩子受到委屈,心靈受傷的時候,給予孩子及時而溫情的撫慰,讓孩子重拾信心與勇氣。

父母與孩子最好的關係,莫過於,孩子和父母共同成長,亦師亦友。

《傅雷家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浸透著作為父母的汗水與智慧,這是傅聰成長的養料。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教材,父母唯有不斷進取、自省,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喚醒孩子的心靈。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比成才更重要。

以上5條教育鐵律,與大家共勉。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遠離讓你內耗的人
2025-04-06 00:08:01
欣賞的力量
欣賞的力量
2025-04-06 00: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