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能夠使用deepseek的情況下還有騰訊元寶這個東西的存在?
更新于:2025-04-13 10:05:50

這就不得不再次拿出梁文鋒那句話了:

長遠來說,我們希望形成一種生態,就是業界直接使用我們的技術和產出,我們只負責基礎模型和前沿的創新,然後其它公司在DeepSeek 的基礎上構建toB、toC的業務。如果能形成完整的產業上下游,我們就沒必要自己做應用。當然,如果需要,我們做應用也沒障礙,但研究和技術創新永遠是我們第一優先順序。

所以騰訊元寶能用 DeepSeek,不止騰訊,百度、知乎也能用,國外的微軟、亞馬遜也能用,甚至那個無恥到魔改 DeepSeek 模型的 Perplexity 也能用,而且還都是免費商用。DeepSeek 似乎不在乎這些第三方平臺趴在自己身上吸血,反而歡迎有更多人拿他們的模型去做產品。

DeepSeek 甚至並不像 Llama 那樣在開源協定上增加限制,他們在發佈 R1 的時候,專門從之前的 DeepSeek License 轉變為 MIT License,「完全開源,不限制商用,無需申請」[1]

所以你看,這是 DeepSeek 官方的態度,不管他們是不在乎,還是明知吃不下應用層市場,總之他們更像是一個獨立的研究所,而不像是一個完全商業化的企業。他們給外界的形象,或者說大家對他們的期待,就是能做出更多從 0 到 1 的東西。

那麼從使用者的角度上講,這些第三方應用有存在的必要嗎?我覺得還是有的。

一方面,DeepSeek 官方的服務並不那麼穩定,雖然最近好多了,但那也是熱度下降,流量被分流之後的結果。畢竟官方算力有限,免費的服務沒有轉化為收益,API 才能掙多少錢。

所以第三方接入 DeepSeek 客觀上給用戶帶來了更多穩定可選的服務。而且 DeepSeek 自己沒做推廣,反而是元寶這種花了大力氣做應用層的下沉。

酒香也怕巷子深,讓更多人用上最先進的 AI,帶來平權和普惠,怎麼不能算一件好事呢?

另一方面,在大家都接 DeepSeek 的情況下,平臺自有的數據和知識庫就成了差異化的特點。自移動互聯網興起,各家平台的越來越封閉,搜尋引擎並不能有效檢索到應用內部封閉生態中的內容。

比如公眾號的文章,比如小紅書的筆記,長期以來一直是搜尋引擎的盲區(我知道搜狗能搜公眾號,但作用非常有限)。所以元寶能打通公眾號的 AI 搜索能力,這就是核心價值。同理,知乎直答主要以知乎上的內容作為參考資料,同樣接入了 DeepSeek R1。

現在的選擇極為豐富,完全可以廣泛嘗試、組合使用,而不用糾結於某一家廠商的行為。

從應用層的角度來看,機會還有很多,AI 搜索、AI 程式設計這倆算是發展比較快的,未來還會有各行各業、各種形態的 AI 應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