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AI到來不能讓醫生,老師,律師失業?
更新于:2025-03-31 12:12:14

醫生、老師事業甚至都用不到AI出手。中小學老師已經直接感受到了人口快速下降帶來的衝擊,而醫生雖然在理論上是“越老越吃香”,但是醫生也是分不同的科室的。同樣是醫生,兒科醫生、婦產科醫生和骨科醫生、腫瘤科醫生對於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加入地域的元素。比如一些人口快速流出的地區,醫生、教師的待遇下降幾乎是覆蓋整個群體的,而在一些人口流入的地區,這個下降趨勢就很不明顯,甚至可能還繼續上升。

至於律師,現在的律師行業已經讓很多人差不多處於隱形失業的狀態——新律師幾乎接不到太大的案子,收入也就僅夠維持生活。而過去幾年AI的發展,讓很多律師連小案子都接不上。比如以前代人寫個起訴書可能還掙個幾百塊,但顯然有了AI,瞬間就可以生成一個基本符合要求的起訴書。

至於AI,現實中的AI已經開始大量的進入了這些領域。比如在醫學領域的AI審方、看片,就取代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前面提到的寫起訴書、法律諮詢,也直接影響了很多新律師的生存——有經驗的律師基本都不干這個了,更多是靠關係和口碑接案子,新律師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但這不是說以後這個行業就不可以做,就目前AI的發展來看,AI的幻覺問題依然比較嚴重,且在未來幾乎不可能徹底消除。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扛得住AI衝擊的,是一些在本行業內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和經驗的人——當然,這個比例會非常少,任何行業都是頂尖的人才佔少數。

舉個我自己遇到的例子,前兩天我讓某個AI給我找幾個互聯網新聞傳播的案例,AI給我的回答是:

一、微博:社交平台的互動優勢

微博作為國內領先的社交媒體平臺,新聞傳播的互動率對其傳播效果有著顯著影響。以2024年某娛樂圈明星事件為例,該新聞在微博上發佈后,24小時內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4.2億,討論量超過150萬。其中,用戶評論和轉發的行為使得新聞傳播範圍不斷擴大。高互動率不僅延長了新聞的生命週期,還使其在平臺上的曝光度持續增加。數據顯示,互動率高的微博新聞內容,其傳播範圍可擴大3-5倍。

二、抖音:短視頻平台的互動力量

抖音作為短視頻平臺,互動率對新聞傳播效果的提升同樣顯著。以2024年某重大體育賽事為例,賽事相關短視頻在抖音上的點讚數超過1000萬,評論數達到50萬,分享數超過200萬。這些互動行為不僅提升了新聞內容的曝光度,還通過使用者的社交網路進一步擴大了傳播範圍。抖音的演算法推薦機制也會根據視頻的互動率,將其推送給更多潛在使用者,從而實現更廣泛的傳播。

我為AI提出要求,說要明確表明到底是哪位娛樂明星、哪個重大體育賽事,然後AI給出的回答是:

一、微博:社交平台的互動優勢

微博作為國內領先的社交媒體平臺,新聞傳播的互動率對其傳播效果有著顯著影響。以2024年鄭爽代孕事件為例,該新聞在微博上發佈后,24小時內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4.2億,討論量超過150萬。其中,用戶評論和轉發的行為使得新聞傳播範圍不斷擴大。高互動率不僅延長了新聞的生命週期,還使其在平臺上的曝光度持續增加。數據顯示,互動率高的微博新聞內容,其傳播範圍可擴大3-5倍。

二、抖音:短視頻平台的互動力量

抖音作為短視頻平臺,互動率對新聞傳播效果的提升同樣顯著。以2024年東京奧運會為例,賽事相關短視頻在抖音上的點讚數超過1000萬,評論數達到50萬,分享數超過200萬。這些互動行為不僅提升了新聞內容的曝光度,還通過使用者的社交網路進一步擴大了傳播範圍。抖音的演算法推薦機制也會根據視頻的互動率,將其推送給更多潛在使用者,從而實現更廣泛的傳播。

顯然,鄭爽代孕事件並不是2024年發生的,而是在2021年,2024舉辦的奧運會也不是東京奧運會,而是巴黎奧運會。我不知道AI如何將這兩個2021的時間當成了2024年發生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人不知道這兩個資訊,也懶得去查,就很可能將此當做真實的資訊。

而如果AI連這個基本的時間都可以胡說八道,後面的新聞數據自然也就難以相信,最後也還是要靠我自己一點點去查找、篩選、分析和整理。

有些答主說即便AI未來會很發達,但也需要人來簽字和擔責。不過在我看來,這並不僅僅是一個擔責的問題,而是當AI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只有比AI水準更高或者至少與AI同等水準的人才能看出來AI本身的錯誤。對於那些水準還不如AI的人來說,就算讓你給AI擔責,你也沒這個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