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實名羨慕「我們上 1 次熱搜像過次年一樣,結果小米雷軍天天過年」,你認為品牌怎樣和流量結合?
更新于:2025-04-01 15:12:32

現在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來源基本就是來自網路,所以網路營銷也顯得愈發重要,而網路行銷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車圈的營銷本質上就是流量之爭,尤其是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更是如此。

以前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把產品做好了,那最終總能經得起市場考驗,被市場所認識和認可。

然而現在,就是酒香其實也怕巷子深,因為汽車品牌太多了,車子更新反覆運算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沒有流量去迅速破圈,消費者根本記不住你。

關於雷總的行銷能力,在行業內那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以前劉強東也說過,不要跟小米比行銷,因為你比不過。

這雖然是調侃,但也可以看出雷總在行銷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從小米汽車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雷總過人的行銷能力。

比如虛心的向同行學習,積累好自己在車圈的好人緣,通過和各車企大佬頻繁的互動製造熱點,為小米汽車造勢。

又比如親自為消費者開車門,拉進消費者和品牌的距離,像“千億總裁為我開車門”等話題迅速登上了熱榜,為小米汽車增加了不少熱度。

一定的行銷手段,加上真誠作為必殺技,這或許正是小米汽車能夠出圈的原因,也為車圈提供了一個學習的範本。

很多人可能覺得雷總經常上熱搜是在花錢搞行銷,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常識:雷軍會真誠地與使用者交朋友,和友商處理好競爭關係,用心的打磨好產品。

再往前看,雷總10多年來不斷的行銷,打造個人IP,日積月累的積累了一定的口碑,粉絲基礎足夠牢固(大量的米粉支援)。

在流量經濟的年代,這種效應被無限放大化,才有今天的結果,這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簡單花錢就能搞定的。

不過,確實也沒必要把上熱搜看得過於重要,上熱搜本身是利弊皆存的事情。

好處是可以讓品牌的熱度更高,可以讓品牌觸及更多的消費群體,這個效果並不亞於真金白銀的廣告投入。

壞處就是流量有時候會起到反噬的作用,如果產品品質不及預期,或者品牌出現一些問題,那很容易就招來一些負面的詆毀,嚴重的話可能會對品牌形象造成極大的損害。

所以歸根結底,產品力才是根本,市場接受度高的產品加上適當的行銷,才能起1+1>2的效果,車企確實不必過分執著於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