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操布洛芬,送劉墉背背佳……祭拜古人別太離譜了!
更新于:2025-04-11 11:27:37

給現代人一個祭奠古人的機會,總有一些“小機靈鬼”能用祭品擺出一地滿漢全席,能讓祭拜增添善意的幽默。

當祭奠古人遇上現代人的超絕腦洞,一些讓人大開眼界的操作就出現了。

三國:現代人有自己的“卧龍鳳雛”

都說三國群英薈萃,就連前來祭拜的後人也不遑多讓,各類特色“祭品”層出不窮,爭奇鬥豔。哪怕被祭拜的先人看了,都會大為震驚:好傢伙,現代人怎麼回事,哪來這麼多“卧龍鳳雛”?

不得不感歎於現代人的想像力。路過武侯祠漢昭烈墓,往劉備墓前放包香煙,來一口不用客氣。路過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在門口放盒布洛芬,一顆下去偏頭痛都好了。

給這位網友提個建議:朗讀陳琳寫的《討曹操檄》或許會有奇效,畢竟“話療”不是浪得虛名。

影視劇中曹操頭疼的畫面 圖源/《三國演義》

而要說其中的翹楚,還得是“孫權快樂套餐”,包括但不限於:一張合肥地圖,以及一張三國殺張遼卡牌。

西元208年,剛剛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曹操元氣大傷,孫權決定乘勝追擊,一舉佔領合肥,結果鎩羽而歸。在此後將近三十餘年裡,他又出兵四次,始終未能吞下合肥。並且,在他病逝的第二年,太傅諸葛恪再次出兵合肥,仍然無功而返。

根據《三國志》《魏書》等史料的記載,孫權幾次出兵都“率十萬眾”,千里送人頭,禮重情意更重。為此,網友還送了孫權一個“愛稱”:“孫十萬”。

“孫權打合肥已經五次了,他打下了嗎?”
“沒有,他入土了。”

什麼地獄笑話。打個仗被人叨叨一輩子,孫權如果泉下有知,大概也很無奈。

孫權 圖/《三國演義》

為了彌補孫權的遺憾,後人在他墓前送上合肥地圖,供他細細賞玩,是不是很體貼?

圖/天地圖

體貼?孫權大概不會贊同:讓我看得到但是得不到,你們也沒放過我。

並且,孫權在合肥挨了五頓打,其中下手最狠的就是張遼,僅率八百人就破了孫權的“十萬大軍”。這一仗過後,張遼本人“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成功入選江東恐怖故事集。

在孫權墓前放張遼,簡直就是噩夢複現。隔壁曹操看了感歎:這是誰的部將,如此勇猛——哦,是我的啊,那沒事了,嘻嘻。

曹操 圖/《三國演義》

鑒於孫權的遭遇,隔壁司馬懿大概會鬆一口氣。

直到今天,司馬懿墓葬所在地仍然是疑點,無人前往祭拜,否則可能會喜提“女裝套餐”——諸葛亮北伐時為激司馬懿出戰,給對方送去一套女裝。

這件事情在《資治通鑒》中確有記載,後來被《三國演義》改編,形成一個著名的段子。生前被敵軍送女裝,身後還要提防現代人的“饋贈”,怎一個“慘”字了得。

司馬懿 圖/《三國演義》

說回東吳。

調侃完孫權百折不撓的精神,人們也不忘“遙想公瑾當年”。不知是誰在周瑜墓前放麻將,十幾張“東風”牌排排站,黑色的字越看越“燃”,眼看著一把火就要衝天而起。

破案了,當年赤壁之戰的東風原來是從這裡借的!

圖/寧波天一閣麻將陳列館

而到了武侯墓這邊,畫風倏然一轉,從娛樂頻道變成了老年頻道。

拐杖、降壓藥、營養餐食譜、保健品、足力健老人鞋、成都-西安火車往返票、西安(古長安)地圖……應有盡有,隔壁大爺大媽看了都羡慕。

等等,怎麼還有人放導彈模型玩具?別的不說,這份禮物肯定送到了諸葛亮心坎上——如果當年有這條件,哪裡還需要六出祁山?

來就來,怎麼還帶老朋友?

東漢如此抽象,與其並稱盛世的唐代也毫不遜色。而且,網友們不僅來掃墓,有時還“帶著”墓主人的朋友們一起來。老友相見,有些倍感溫暖,有些卻並不愉快。

先來看看“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韓愈曾作名篇《師說》,勸誡年輕人轉益多師,因此在他墓前出現戒尺很合理。但怎麼還有放鱷魚玩具的?

該圖系AI生成

這就要說到韓愈與鱷魚的一段“孽緣”。

韓愈被貶潮州刺史期間,聽說境內有鱷魚作惡,於是寫下《鱷魚文》(一作《祭鱷魚文》),嚴詞警告鱷魚:七天之內務必搬離此地,否則我就要發動群眾,將你們全部殺滅。

後世學者多認為此文包含隱喻,以鱷魚代指朝中貪官污吏,表達自己為民除害的願望。這麼看來,後人在韓愈墓前放鱷魚實在有些扎心了。

想像一下那個畫面:韓愈振臂高呼“為民除害”,一低頭發現遍地都是鱷魚,除害除了個寂寞。

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永州柳侯祠柳宗元像前的橡皮蛇。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山窮水惡,當地許多人以捕蛇為業,雖然日日辛勞,冒著生命危險與毒蛇搏鬥,卻連賦稅都交不上。

柳宗元深感民生多艱,在《捕蛇者說》中感慨“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往柳宗元像前放橡皮蛇,會不會讓他回想起當年那個窮苦的時候呢?而現在的永州已經今非昔比,柳侯祠遊人如織,人們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讓這座小城鎮日新月異。當年為生活所迫的捕蛇者,已經化作歷史長河的涓滴。

柳侯祠 圖/紀錄片《唐宋八大家》

除了上面兩位,“唐宋八大家”中其他幾位也沒能逃過。蘇洵收到了一個鑰匙扣,上書“中國好爸爸”,令人淚目。

蘇轼收到的禮物雜亂無章,食譜、樂譜、印章、指甲油……

令人眼花繚亂,這就是全才的苦惱嗎?蘇轍收到一本手畫的“房產證”,感謝後人的饋贈,他終於能圓一個“買房夢”。

此外,還有人送漏勺,衷心祝福他在“撈哥哥”的時候能輕鬆一些。

等等,怎麼還有人放王安石小像?

這位也是蘇轼的老朋友了。在歷史上,王安石與蘇轼“相愛相殺”幾十年,白天你上書罵我,晚上我躺在床上越想越氣,爬起來寫篇文章再罵回去。

王安石像 圖/視覺中國

雖然吵吵鬧鬧大半輩子,但兩人一直是知己神交。能在後人的禮物中見到王安石,蘇轼或許會感到欣慰吧。

宋朝歷史上,和蘇轼一樣愛玩的還有一位——李清照。李清照年輕時活潑愛玩,喝酒、打牌、鬥雞……凡是刺激的遊戲,必然少不了她的身影。後人投其所好,不僅送煙送酒,還有人直接搬來一整套麻將。

留學嗎,故地重遊的那種

再來看看明清時期的墓葬,由於經濟文化不斷發展,明清時期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這也給現代人提供了更多“整活”思路。例如下面這位:

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在蒙古瓦剌分支度過了一年有餘的囚徒生活。這是明代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場戰爭。或許是想提醒朱祁鎮勿忘歷史,在四百多年後的現代,一張北方某國《留學生申請表》悄然出現在明裕陵(明英宗朱祁鎮與其皇后的陵墓)前。

填了這張表,就不再是階下囚,而是能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大學生。為了説明朱祁鎮順利畢業,還有人送上了《英宗北狩畢業論文答辯PPT》,主打一個從入學到畢業的“一條龍”服務。

更離譜的祭品還在後頭:《土木堡生存指南》就罷了,還有《夕陽紅旅遊計劃:草原風情深度游》……

到了清朝,現代人的禮物更是五花八門。給乾隆送印章盒和小紅花貼紙——不是很愛蓋章嗎,今天讓你蓋個夠!

被乾隆蓋過的《女史箴圖》(上)和《王珣行書伯遠帖》(下)圖/視覺中國

這是誰給劉墉送的背背佳?

雖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但現在才開始矯正是不是太晚了?

並且,越來越多的史料可以證明,劉墉並不是傳聞中的“劉羅鍋”,而是一個身材筆挺的高個兒。

但這並不影響網友們想像,在諸多故事的渲染中,“劉羅鍋”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子孫後代學習的典範。

圖/《宰相劉羅鍋》

另一頭畫風一轉,進入懷古頻道。

人們在左宗棠墓前插下柳枝,告訴先人:努力不會白費,春風終於還是吹過了玉門關;

在鄭板橋陵園裡放泡麵,希望當年鄭板橋在濰縣放糧救災時,能有足夠的糧食;

往張之洞墓前放磁鐵玩具,往鄧世昌衣冠塚前放軍艦模型,以紀念洋務運動那段特殊的年代……

這些當年人們眼中的稀奇玩意兒,如今已經印刻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道路上,成為閃閃發光的足跡。

玉門關風景 圖/紀錄片《遠方的家》

海上風景 圖/紀錄片《共繪這片藍》

圖/紀錄片《共繪這片藍》

圖/紀錄片《共繪這片藍》

或調侃,或溫情,都是時光長河裡浮動的花燈,寄託著人們對歷史的敬意與追思。

當“東風”吹向赤壁的戰場,當蘇轍墓前飄起千年後的煙火氣,當積木堆疊成烽火臺,清明種種祭奠,仿佛今人寫給歷史的另一種家書。

文明薪火相傳,始終捧著一簇永不熄滅的溫柔火苗。塑膠刀劍會捲刃,磁鐵玩具會失效,但千百年後的人們依然願意駐足,與古人共用同一片月光下的悲歡。

如果你去祭奠古人,你想帶啥?快在評論區分享吧!

參考書籍:

來源:國家 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