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網友都在短視頻平臺刷到過一個東北姑娘“丹麥迷歌”(以下簡稱迷歌)的視頻。
看網名就知道,迷歌生活在丹麥,可刷著刷著視頻,網友們卻坐不住了:“這不是咱大東北嗎?”
原來,迷歌實在太想念中國美食,可丹麥沒有中國食材,她就帶著公婆去森林裡挖野菜、蘑菇,叫上閨蜜團到湖裡撈小龍蝦。
嫌丹麥的鍋小,她還特意從中國採購了一個東北大鐵鍋,在小院裡支起大灶燉大棒骨、燉大鵝。
迷歌的丹麥公婆還驕傲地招呼來左鄰右里,品嘗自家媳婦的手藝。
視頻里一群老週邊著一口大鐵鍋,直呼:“香迷糊了,香迷糊了。”
而迷歌公公的口頭禪則變成了:嘎嘎好吃。
如此接地氣的生活,讓很多網友成了迷歌的忠實粉絲。
不僅在丹麥吃上了東北菜,迷歌還帶著公婆到中國旅行,沉浸式體驗中國文化,為網友貢獻了無數“名場面”。
迷歌的媽媽也會時常到丹麥和女兒、外孫相聚,用自己的方式給這個家帶來歡聲笑語。
兩個家庭的文化碰撞,既搞笑又溫馨,受到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
截至目前,迷歌已經擁有210萬粉絲,視頻最高點擊量突破了3億,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博主之一。
很多網友都在評論區留言,為這個東北姑娘點讚。
可視頻看多了,網友們開始心生疑惑:“為什麼視頻中只有公婆和孩子?從沒見過迷歌的老公出鏡。”
隨著留言詢問的網友越來越多,迷歌拍攝了一個長達6分鐘的視頻,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這個視頻令萬千網友心痛落淚。原來,迷歌的未婚夫史蒂芬早在2020年就離世了。
那時,迷歌懷上了寶寶,兩人準備結婚,並前往泰國拍婚紗照,史蒂芬卻因為一次跳傘事故意外去世了。
悲痛的迷歌趕赴丹麥給史蒂芬開追悼會,卻因新冠疫情滯留在異國他鄉。
最痛苦的日子,迷歌和史蒂芬的父母互相照顾,彼此溫暖,攙扶著走出了悲傷。
迷歌說: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雖然前半生我嘗盡了人間的苦,好在幸福也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堅持之後,對我敞開了大門。
01
異國定情緣,生死兩茫茫
迷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姑娘,她天性樂天,熱衷於極限運動和旅遊,去過很多個國家。
2019年,在泰國的一次跳傘活動中,歌迷結識了同樣熱愛極限運動的史蒂芬。那一年,她35歲。
史蒂芬是一名工程師,曾在上海一家醫藥企業做專案主管。
雖然比迷歌小了5歲,但史蒂芬很喜歡這個性格爽朗樂觀的中國姑娘,並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然而,迷歌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中長大。她的媽媽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被影響的她長大後選擇做一個不婚主義者。
對於迷歌的拒絕,史蒂芬並未放棄。在他的溫暖呵護下,迷歌漸漸敞開心扉,最終陷入情網。
2019年,35歲的迷歌懷上了愛情的結晶。
在見過彼此的家長后,這對戀人準備去他們最初相遇的泰國拍攝婚紗照。
抵達泰國後,史蒂芬想外出跳傘。迷歌因早孕反應有些疲憊,沒有陪他一起去。史蒂芬囑咐迷歌好好休息,自己兩個小時后就回來。
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訣。
兩個小時後,迷歌接到了朋友的電話,稱史蒂芬在跳傘過程中嚴重受傷,正在醫院搶救。
迷歌慌忙趕到醫院,在搶救室門口焦急地等待。
令人痛心的是,2020年2月1日,因搶救無效,史蒂芬永遠離開了迷歌和未出生的孩子。
第二天,史蒂芬的父母趕到泰國處理兒子的後事。
對於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這對善良的老人沒有向任何人追究責任。跳傘基地送來了賠償金,公婆拒絕接收,他們說:“我們不會花我兒子用命換來的錢。”
史蒂芬走了,但生活還要繼續,何況迷歌的腹中還有丈夫的骨血。她打起精神,跟隨史蒂芬的父母返回丹麥,為深愛的人舉行了追悼會。
迷歌本想在追悼會結束后就返回中國,可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她困在了丹麥。
就這樣,迷歌只能滯留在丹麥,和史蒂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而在此之前,他們只見過兩次面。
起初,巨大的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讓迷歌很緊張。
好在兩位老人都是善良真誠的人,他們承受著失去兒子的悲痛,還不斷地鼓勵和安慰迷歌,妥善安排好她的飲食起居。
若干年後,當迷歌回憶起那段時光時,無不感慨:自己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
2020年9月18日,迷歌順利生下了8斤2兩的兒子小曲奇。
迷歌在丹麥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生產前後都由史蒂芬的母親悉心照料。他們還按中國傳統習俗,讓迷歌做了一個舒舒服服的月子。
一轉眼,小曲奇3歲了。
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思念家鄉的迷歌,曾經考慮帶孩子回國生活,可看著年邁孤單的兩位老人,她猶豫了。
孫子是兩位老人的心頭肉,她不忍心讓他們在失去兒子後,再次面對與孫子的離別。
再三權衡下,迷歌做出了一個艱難而又勇敢的決定,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留在丹麥陪伴二老。
02
東北媳婦和丹麥公婆
起初,迷歌只是隨手拍一些丹麥的風土人情分享到網上,偶爾也發一些孩子的成長視頻。
後來,畫風漸漸變了,只見迷歌帶著兩位老人和孩子滿山遍野地挖野韭菜、採蘑菇,邊挖邊喊:“哎呀媽呀,馋死我了,馋死我了。”
食材到手后,迷歌開始大展身手,什麼韭菜盒子、小燒烤,瞬間喚醒了東北人的DNA。
從此,迷歌下定決心要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頓頓吃上東北菜。
她嫌丹麥的鍋裝不下東北的菜,特地從中國採購了一口大鐵鍋。看著碩大無比的鍋,兩位老人興奮得像個孩子,沒事兒就圍著鐵鍋琢磨今天該吃點兒啥。
為了給大家打牙祭,迷歌帶著閨蜜團下湖去撈了一桶小龍蝦,又到豬肉店去拿老闆特地為她留的大棒骨,還現殺了一隻大野鵝(丹麥抓野鵝是合法的)。
隨著麻辣小龍蝦、醬棒骨、鐵鍋燉大鵝陸續上桌,鄰居和朋友們也陸續到了。
一群人端著碗,圍著大鐵鍋,邊吃邊豎大拇指,他們品著高腳杯里的紅酒,既愜意又驕傲。
2024年6月歐洲杯期間,迷歌為了讓兩位老人盡興地看球賽,特地訂購了一台100吋的國產品牌電視機。
這下二老可坐不住了,顯擺一下是必須的。
他們把電視放在村口的小廣場,喊上全村村民一起來看球賽,說一定要讓大家看看中國的電視機。
有的鄰居不在家,他們還一個個打電話、發郵件,生怕有哪個人不知道自家買了一台大彩電。
03
異國親家共同托起一個家
2023年,迷歌帶著兩位老人和孩子回國探親,和4年未見的媽媽團聚。
在機場相見的那一刻,迷歌和媽媽相擁而泣,所有的思念都在那一瞬間奔湧而出。
迷歌的媽媽和親家雖是初次相見,但這些年一直通過視頻交流。見面時,他們都對彼此很熟悉。
迷歌媽媽深知親家失去兒子的傷痛,希望能讓他們感受到在中國還有一個家,還有一群愛他們的家人。
在中國的這些天,迷歌媽媽邀請親戚們來家中做客,把親家介紹給大家認識。
親戚們熱鬧地圍坐在一起,教遠方的親人包餃子、講東北話,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讓這對丹麥老人倍感溫暖。
為了讓親家感受地道的“東北風情”,迷歌媽媽還帶著老兩口去東北洗浴中心泡澡。
兩位老人覺得十分新奇,洗完澡出來後,還在滔滔不絕地討論搓澡環節。
婆婆說:“我感覺他們在用砂紙給我搓,但是為什麼現在全身皮膚都滑溜溜的?”公公說:“給我搓下來200-300克老泥,現在上秤肯定輕不少。”
聽到親家的話,媽媽在一旁樂得合不攏嘴。
不僅如此,迷歌和媽媽還精心策劃了丹麥公婆的中國行,參觀瀋陽故宮,坐高鐵,體驗綠皮火車……
一路上,兩位老人欣賞著沿途的美麗風景,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富饒和強大,發自內心地讚歎:中國真的太美了,我們太喜歡中國了。
與中國親人依依惜別後,返回丹麥的二老又開始向朋友們秀起了自己從中國帶回的特產,除了宣傳中國文化,他們還不停誇讚中國親家溫暖貼心。
2024年,兩位老人邀請迷歌的媽媽到丹麥遊玩兒。
迷歌的媽媽一到丹麥,親家就迫不及待地帶著她到處遛彎,介紹丹麥的風土人情。
不承想,最後竟成了迷歌的媽媽帶公婆薅免費食材,摘野板栗、打野鴨、挖生蠔,回來就把它們做成他們愛吃的口味。
為了可持續吃到美味,媽媽的種族天賦覺醒,開始在家裡種菜,小蔥、香菜、蒜苗,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應有盡有。
但因為室內日照不足,蔬菜長勢不好,媽媽乾脆在把院子裡的草坪刨了,翻新成菜園:“破草有啥用,種上菜,能看能吃的。”還做了詳細規劃:“這片種豆角,那片種黃瓜,苞米也得種上。”
迷歌直呼:“有媽就有一切啊!”
在媽媽強大基因的影響下,迷歌很快熟練掌握了種菜的技能。
蔬菜有了保障,肉也不能少,一家人驅車去農場買來了小雞、小鴨、小鵝,養在院子里。
雖然後期因為養雞鴨鵝打擾鄰居作罷了,但一家人生龍活虎的生活絲毫不受影響。
迷歌的媽媽每次去丹麥,幾乎都會選在春節期間。
對於別人來說,春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對迷歌和兩位老人來說,卻是最傷心難過的時刻。
因為,史蒂芬就是在春節那一天去世的。
2025年2月1日,一家人帶著鮮花去墓園看望史蒂芬。
5歲的小曲奇將奶奶手中的花拿過來,插到爸爸的墓地上。
他太小了,並不明白失去爸爸意味著什麼。看著天真懵懂的孩子,迷歌淚流滿面。
迷歌的媽媽則撫摸著墓碑,和史蒂芬說起了心裡話:“你要是在有多好,一家人多幸福啊,你不在了,艾米麗(迷歌的英文名)有多難啊!但是艾米麗很勇敢,她把你們的兒子照顧得很好。家裡都挺好的,希望你也快快樂樂的。”
逝者已逝,但愛和回憶,永遠都不會消散。
04
打好最爛的牌
當迷歌拿到那張命運給予的最爛的牌時,沒有退縮,而是始終相信一句話:我命由我,不由天。
迷歌是不幸的,永遠失去了深愛的人,但她沒有困在原地,而是勇敢地爬起來,不斷向前,重新擁有了幸福的生活。
史蒂芬的父母也非常慶幸遇到了這麼孝順貼心的迷歌,他們說:雖然我們不幸失去了兒子,但收穫了一個女兒。
迷歌獲得了公婆的愛,她還有愛她的媽媽,在她情緒低落、需要幫助的時候,陪伴在她身邊;有愛她的孩子,健康活潑,慢慢長大,撫慰著她受傷的心。
一家人在彼此的陪伴和守護下,攜手走過失去摯愛的至暗時刻,迎來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愛,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希望迷歌一家人能越來越好!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