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四月最美的城市,比蘇杭撩人,早茶不輸廣州,還是最宜居城市!
更新于:2025-03-27 12:31:22

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宛如一道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讓揚州從歷史的塵埃中鮮活地走來,直至如今,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

農曆三月,換算成陽曆約是四月。

此時的揚州,彷彿是春天的寵兒,迎來了它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要是在這個時候錯過揚州,那可就像錯過了一場絕美的盛宴,實在是太可惜啦!

圖源:視覺中國(下同)

別看揚州地處江北,可它那獨特的韻味,比江南水鄉還要濃郁幾分。

山,總是籠罩在一層朦胧的霧氣中,彷彿披上了一層薄紗;柳絲如同輕煙,在微風中嫋嫋飄舞;細雨輕柔地拍打著湖面,泛起一圈圈細密的漣漪。

那些亭台樓閣、畫舫水榭,就像是被這股柔情蜜意所環繞,浸泡在其中。

揚州,就如同是被唐詩浸泡過的一場綺夢,若你不親自踏上這片土地,親身感受一番,根本無法領略文人筆下春日揚州的絕美模樣。

生活在揚州的人,彷彿不受時間的約束。他們過著一種慢悠悠的日子,“眾慢慢”這個詞用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

在他們眼中,普普通通的日子也能過出散文詩般的意境。

當你漫步在揚州的大街小巷,就會發現這座被時光精心雕琢的城市,每一處角落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青煙與細雨纏綿交織,鮮花和春草在微風中翩翩起舞,整座城市宛如一幅活靈活現的水墨畫,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

/ 瘦西湖 / 

在時光的長河裡,瘦西湖宛如一位婉約的江南女子,靜靜地依偎在揚州的懷抱中。

她那清瘦的身姿,勾勒出一幅流動的畫卷,巧妙地將南方的秀美與北方的雄渾融合在一起,宛如一首動人的詩篇。

湖面似一條蜿蜒曲折的絲帶,時而寬闊如鏡,能清晰地映出天光雲影;時而狹窄如溪,仿佛在流淌著歲月的悄悄話。

兩岸的花柳,依水而生,隨風而舞。

冶春園春意盎然,綠楊村綠意蔥蘢,葉園靜谧幽深,長春嶺翠綠欲滴……

這些知名的園子,就像是她身上璀璨的珠寶,將她裝點得美輪美奐,共同編織出她獨特的神韻。

你可以選擇在湖上悠然泛舟,感受水波蕩漾的溫柔;也可以漫步在花間小徑,聆聽大自然的私語;還能坐在古色古香的茶館里,細細品味歲月的沉澱。

瘦西湖,不僅僅是揚州的一張亮麗名片,更是每一位旅人心頭揮之不去的一首詩。

/ 個園 / 

揚州的園林,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地。

個園,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無疑是揚州園林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星。

它是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的私家園林,一直被揚州人視為城市文化的瑰寶。

走進個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大片鬱鬱蔥蔥的青竹,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風一吹,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你漫步在這寧靜的園子裡,竹葉輕輕拂過臉頰,清風緩緩吹來,讓人感到心曠神怡,仿佛走進了一幅會動的山水畫。

然而,個園的魅力遠不止於此。

它最負盛名的當屬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每一座假山都造型獨特,一看便是匠心獨運之作,堪稱園林藝術的巔峰。

園林泰鬥陳從周先生都稱讚它為“國內隔離”,由此可見其藝術價值之高。

/ 何園 / 

何園,這座建於清代中期的私家園林,宛如一首能夠跨越時空的詩,巧妙地將淮揚鹽商的雅趣與書香世家的大氣融合在了一起。

如果說個園是淮揚鹽商富裕生活的縮影,那麼何園則是書香門第包容開放的象徵。

它不僅汲取了傳統中式木結構建築的精華,還巧妙地融入了西方建築的手法,被讚譽為“晚清第一園”。

園裡那長達1500米的複道迴廊,在中國園林中堪稱獨一份。

迴廊四通八達,時而向左,時而向右,時而升高,時而降低,環繞著山,依偎著水,幾乎連接起了園裡的每一處建築。

當你漫步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幅立體的畫卷之中,每一步都能邂逅不同的風景,每一眼都能感受到詩意的流淌。

/ 小秦淮河 / 

小秦淮河是江蘇省揚州市的一條重要河流,也是揚州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因與南京的秦淮河有幾分相似,故而被稱作“揚州的小秦淮”。

明清時期,這裡可是揚州熱鬧非凡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岸邊遍佈著商鋪、茶館,許多文人雅士也喜愛來此駐足。

小秦淮河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靜靜地在揚州古城的懷抱中流淌。河水波光粼粼,倒映著兩岸的老建築,石橋橫跨在河面上,柳枝輕輕拂過水面,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歷史的聲音在耳邊迴響。

小秦淮河的夜晚,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有現代的浪漫氣息。

河水在燈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光芒,兩岸的老建築被柔和的燈光勾勒出優美的輪廓,石橋上人影來來往往,柳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為這寧靜的夜色增添了幾分靈動之美。

/ 東關街 / 

東關街從東邊的古運河畔一直延伸到西邊的國慶路,全長1122米,是揚州城裡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老街。

主街上商鋪林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過去的輝煌。

當你轉身走進那些岔開的小巷子,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安靜而神秘,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細細觀賞兩邊古老的建築和那些布滿歲月痕跡的磚牆,感受時光在這裡駐足的味道。

夜晚,東關街被柔和的燈光籠罩著,泛出一種溫暖的紅色,宛如給這條老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此時,過去與現在彷彿重疊在了一起,以前那些商賈往來、車馬喧鬧的場景彷彿又浮現在眼前,讓你彷彿一下子穿越回了那個繁華的朝代。

/ 大明寺 / 

當你漫步在大明寺裡,就像走進了一幅江南水墨畫卷,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散發著歲月的雅緻與禪意。

小橋彎彎如彩虹,流水潺潺作響,鳥兒嘰嘰喳喳喳地歡叫,花香四處飄散,為這座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古剎增添了許多詩意。

寺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栖灵塔。你順著台階緩緩往上走,到達塔頂時,揚州城的風景便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往遠處眺望,能看到瘦西湖波光粼粼;往近處俯瞰,能看到古城的青磚黑瓦。此時的揚州,彷彿被時間定格在了這一刻,美得讓人窒息。

從這個獨特的的角度往下看,外面的喧囂彷彿都化作了一陣清風,只留下寧靜與深遠,讓你流連忘返,心中湧起萬千思緒。

/ 觀音山 / 

與大明寺相比,觀音山似乎更受揚州本地人的喜愛。

無論是平日里,還是在節日期間,總有許多本地人來到這裡祈福、參拜,讓這座山增添了幾分親切與溫暖。

當你一走進山門,就能感受到觀音山處處都傾注了匠心。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往上走,經過古老的石香台,最終到達莊嚴肅穆的觀音殿,整個佈局彷彿是精心設計過的,既自然流暢,又充滿了禪意。

當你下山時,再回頭眺望這座山,會覺得它與大自然融合得恰到好處,仿佛原本就是一體的。

揚州慢

在忙裡偷閒地生活

在揚州,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老話:“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句話不僅僅描述了揚州人的日常生活,更體現了一種獨特的生活態度。

“皮包水”指的是揚州人早上享用的那頓豐盛的早茶。這頓早茶,可是揚州人悠閒生活方式的生動體現。

揚州人不追求快節奏的生活,他們更注重生活的品質,願意花費時間去細細品嘗美食,享受與朋友聊天的樂趣。

在揚州,時間彷彿被拉長了,每一口茶、每一個包子都代表著生活的品質,每一次與朋友的閒談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

點擊播放 GIF

“水包皮”則說的是揚州人特有的修腳文化。

以前,揚州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往來的商人眾多,很多人靠雙腳行走很遠的路程,腳病也就較為常見。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揚州逐漸發展出了一套精湛的修腳手藝,成為了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

如今,修腳早已不僅僅是治療腳病的方法,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放鬆身心的生活方式。

無論是早茶中的包子和茶,還是修腳帶來的愜意享受,揚州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活的藝術。

如今的揚州,早已褪去了往昔的繁華喧囂,沉浸在一種珍貴的“慢”節奏之中。

春天,時光慢悠悠地流逝,微風輕拂,柳枝搖曳,彷彿連花開的速度都放慢了。

就連街上行人的腳步,似乎也受到了這座城市節奏的影響,不再匆匆忙忙,而是帶著一種悠閒自在的感覺。

揚州,這座既古老又現代的城市,正以它獨特的“慢”姿態,詮釋著一種全新的生活美學。

來源:環球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