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它是一款有著強大認知能力的AI,在很多領域,都能為我們答疑解惑,說出驚人的見解。
前段時間,我也問了DeepSeek一個問題,它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01
保持規律的睡眠
英國醫學團隊,曾做過一項睡眠實驗。
他們觀察了每天只睡6小時與睡滿8小時的人,並記錄下了他們的面容變化。
結果顯示:睡眠充足的人精神狀態良好,而睡眠不足的人像是老了10歲。
這恰恰印證了DeepSeek的一個結論:睡眠,是人生的“隱形投資”,是一個人活力和健康的源泉。
作家馬修·沃克,也曾在書中列舉規律睡眠的一系列好處:
充足的睡眠,能提高你的記憶力,增加你的魅力;
讓你保持苗條;
保護你遠離癌症和老年失智症;
降低你心臟病、心梗和糖尿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它還能讓你感覺更快樂,不抑鬱,不緊張。
好好睡覺,是一個人成本最低的養生。
往後沒事早點睡,有空多休息,把睡覺調理規律了,你自然就能收到身體的回饋。
02
每周進行三次有氧運動
為什麼有氧運動是高回報的投資?
DeepSeek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運動時大腦釋放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數(BDNF)能提高記憶力達30%;
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40%;
同時使年度醫療費用降低80%。
對於很多疾病,運動,都能對它產生很明顯的改善作用。
央視主持人朱迅,曾被查出甲狀腺癌,後來手術成功后,她就一直堅持跑步。
如今多年過去了,她的癌症也一直沒復發過。
在北京的一次長跑活動現場,朱迅就對在場的跑步者說:
“跑步的好處真的很多,甚至能替代很多藥物。如今,我站在大家面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猶如一汪清泉;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統則更像是一潭死水。
如果你想投資健康,讓身體活力滿滿,那就先從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開始。
比如:跑步、騎行、游泳、跳繩、慢走等等。
這些運動,做起來並不難,只要每周做三次左右,就能對人體產生很大的益處。
03
建立緊急資金儲備
在過去的幾年裡,相信大家也切身體會到了時代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各種考驗。
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黑天鵝”事件只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
這個時候,作為普通的我們,要如何應對這些未知的風險呢?
DeepSeek給出的回答是:建立緊急資金儲備。
楊瀾曾說:“幸福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我們要學會投資和儲蓄,才能擁有養足未來的資本。”
懂得儲蓄的人,遇到失業,也有能力安然度過;碰到家人突發生病,也有辦法全力支撐。
在未知面前,人最重要的,就是置頂自己的儲蓄能力。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DeepSeek提出的三個具體可行的儲蓄方法:
一、12存單法:每月存一筆定期存單,一年你就有12張存單。
二、階梯存錢法:將一筆資金分成多份,分別存入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
三、星期存錢法:每周選擇一個固定的存款日,例如星期一或星期五,每次存入固定金額。
人生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現在你多存一點錢,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錢就會連本帶利地回到你身邊。
04
每周投入一小時閱讀
DeepSeek說:
“年閱讀量達到50本可以超越99%的人,知識的複利效應將在10年後顯現,形成認知上的優勢。”
讀書,都是拓寬人生邊界的過程。
書讀得多了,你的人生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民作家馬慧娟,初中因貧困輟學,之後就早早嫁人生子。
但不同於其他農婦的是,馬慧娟喜歡讀書。
家裡沒錢買書,她就去山上摘蕨菜,等賣了錢,就去買書看。
後來她買了部手機,她就開始在手機上寫作。
她一個字一個字地在手機上敲,十多年間,她按壞了13部手機,出了5本書。
如今的她,早已實現了階層的跨越,加入了寧夏作協,成為了知名作家。
讀書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能勘破命運的不確定性。
你墊在腳下的書本越厚,你就能觸摸到更高更廣闊的天空。
哪怕每周你只投入一小時閱讀,你也能收穫到讀書帶給你的複利。
05
維護好身邊的深度關係
DeepSeek曾檢索出哈佛大學一項長達85年的研究,結果表明:
親密關係的品質,是預測幸福度的最有力指標。
擁有和諧家庭與5—8人深度社交圈的人群,其神經內分泌指標(如皮質醇水準)更優。
簡單來說,深度的人際關係能夠為我們提供情感支援,增強生活的意義感。
這幾段關係里的貴人,還能為我們的人生修橋搭路。
導演餃子未發跡前,啃老三年失業六年。
但他的母親,雖然每月只有1000塊退休金,仍默默支援他的動畫事業。
最終,一個曾失業在家的青年,竟搖身一變,成了國際知名的動畫導演。
沈從文走投無路時,朋友鬱達夫給他送來生活費,還把他的稿子推薦給相熟的編輯。
在郁達夫的引薦下,沈從文的人生才踏上正軌,得以在報社發表作品。
作家劉墉曾說:“人這一生,其實限制你發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學歷,而是你所處的生活圈。”
反過來說,成就你的,也正是身邊這幾段最親密的關係。
當你維護好了這幾段深度關係,那麼這些情感帳戶的複利效應,才會支撐我們走得更遠。
06
消除三類消極個體
社交中有三類人很可怕。
第一類,是抱怨者。
這類人張口閉嘴都是生活的不如意,與他們待久了,你也會負能量爆棚,失去生活的動力。
第二類,是能量吸血鬼。
這類人通常都是索取型人格,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和他們為伍,你討不到一點好,還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把自己弄得滿身戾氣。
最後一類,就是操縱者。
他們以操縱別人為樂,你遷就他,他們就給你一點甜頭;你稍微有點自己的想法,他們就會施以貶低、欺壓。
時間久了,你就會失去自己的主見,成為他們手中的提線木偶。
DeepSeek曾這樣警示道:
“負能量社交就像一種情緒污染,它會侵蝕你的心理健康、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
作家梁軍也說:“很多人之所以廢掉,就是因為他爛在了底層的生活圈裡。”
如果你想讓生活給你正向的回報,那就不能沉迷於低位社交。
07
每次專注處理一件事
義大利學者弗朗西斯科·西洛裡,曾提出一個事半功倍的工作方法:番茄工作法。
它規定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內,人要主動遮罩外界的干擾,專心做好手頭的事情。
隨後可以進行5~10分短暫的休息,用於處理手機資訊,喝水,上廁所等。
休息之後,再投入一項工作中,如此,我們便可高效處理要完成的所有事情。
吳軍博士,是外界公認的“跨界之王”。
他具備計算機專家、投資人、暢銷書作家等多重身份。
可當人們問他是如何做到這麼多的事情時,他卻回答:
自己的工作狀態是單任務的,做好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
恰如DeepSeek所說:“多任務處理會增加50%的錯誤率,而深度工作2小時的產出等於分散注意力8小時的效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一時間處理多件事情,只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你要知道,所有高品質的工作產出,一定與你所花的時間和專注程度成正比。
只有你在一件事上多花時間,足夠專注,你才能獲得成倍的回報。
08
每周進行物品整理
有人說,整理好自己的房間,是改變命運的支點。
這句話,有它的科學依據。
DeepSeek曾給出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結果:環境的整潔程度與專注力成正比。
長期生活在髒亂的環境里,人的心情就會變差,專注力也會被各種雜物分散,做什麼都會不順。
就像《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的作者近藤麻理惠,曾經也不愛整理房間。
她每天生活在雜物堆裡,活得非常焦慮。
為了改變現狀,她給自己定下一個“一天扔一物”的原則,不出一個月,她的家裡便煥然一新。
除此之外,她整個人的變化也非常大,不僅重新掌控了生活,就連工作起來也思路清晰,得心應手。
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如果你想要自己人生變好,只需清理掉多餘的物品,保持環境的整潔。
這個時候,你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都會跟著大變樣。
09
實踐正念冥想十分鐘
《十分鐘冥想》裡講過一個故事:
主人公安迪因為目睹朋友車禍而死,深陷抑鬱,整日寢食難安。
直到在一次無意中接觸到冥想,他才發現:
人的許多痛苦,不是來自過去的經歷,而是來自我們的大腦,那些恐懼、焦慮,實際上是大腦營造出來的。
要想擺脫這些痛苦,就要通過冥想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心獲得寧靜。
於是,在接下來的10年裡,他每天都會冥想。
雖然每次只冥想10分鐘,但他卻憑此走出了心裡的困境,徹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對於冥想的奇妙效果,DeepSeek也做了解釋。
它說,冥想可以減少大腦中杏仁核的體積19%(這是焦慮控制的中心區域),這相當於免費的心理輔導。
而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會有痛苦的回憶,還會有煩亂的思緒。
若要擺脫這些痛苦的糾纏,重新回到積極自信的生活狀態,最好的方式,就是堅持十分鐘冥想。
心裡靜下來了,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10
制定個人原則清單
原則,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巴菲特就曾有一條不可妥協的原則,叫:絕不投資自己不理解的行業或公司。
也正因此,他才能專注自己有把握的領域,並取得巨大的成就。
而我們生活里,也應當設置自己的原則清單。
DeepSeek說:這樣做可以極大程度地減少選擇上的內耗,並且將重大決策的速度提高三倍。
比如,在開始工作前,你給自己制定一條原則:不把xx做完,絕不休息。
那麼,你就一定能在規定的時間,甚至提前完成工作任務。
在準備健身時,你告訴自己,無論多麼累都不要半途而廢。
一段時間后,你就能感受到身體明顯的變化……
一個人的原則,其實就是他的人生走向。
在這世上,按照原則去塑造自己人生的人,做什麼都會成功。
DeepSeek列舉的這10件事,每一件,都能讓我們獲得巨大的複利。
但若不能堅持去做,一切都將功虧一簣。
人生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日復一日地堅持。
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就曾說:
“任憑怎樣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從現在起,就讓我們全心去種一顆種子,去做一件事情,時間會向你證明,回報永遠不會缺席。
來源/每晚一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