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似乎,等一部高品質韓劇,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
當看到這部評分高達9.4的韓劇時,它愛情向的海報風格和劇名時,讓我十分警惕。
但當連夜刷完,確認了一把把的鼻涕眼淚,並不是為了愛情而流。
我知道,今年的劇王,已經出現了:
《苦盡柑來遇見你》
01
三個女人·三代女人
全光禮·鑿開土地的海女
1960年,韓國,濟州島。
29歲的全光禮死了老公,為了生計,只好改嫁又生了孩子。
光禮把大女兒愛純寄養在亡夫家,原想著起碼能比跟著自己好,但沒想到小叔子不幹人事:小叔子覺得學習好的侄女,偷了堂弟的氣運,不讓愛純吃飽飯。
這天夜裡,光禮跑到小叔子面前,一把掀了桌:去你爹的,老娘的孩子,自己養!
點擊播放 GIF
現任丈夫游手好閒,孩子嗷嗷待哺,海女善光,一天除了睡覺吃飯,都在海裡捕魚撈蝦,日子苦得啊,畜生都比人吃得飽。
家裡窮,孩子難免要受欺負:選班長時,愛純原本得了高票,但老師卻讓家裡有錢的孩子當了班長。
點擊播放 GIF
窮孩子擅於自我安慰:當副班長也沒什麼。
全光禮知道后,穿上家裡最體面的衣服,借了親戚的首飾,拿著藏著錢的年糕,偷偷賄賂老師,讓孩子當了班長。
點擊播放 GIF
她抓著孩子的肩膀:可憐的是我,絕不是你,任何困難都不要退縮…我的孩子,要盡情享受人生。
點擊播放 GIF
她說:我的孩子聰明絕頂,她能讀書識字,以後是社會的棟樑!
然而,海女的工作太苦了,長時間的海下閉氣作業,讓全光禮的呼吸裡,都充滿血絲的味道。
29歲這年,全光禮給女兒留下了一片可以耕種的土地,永遠地成為了孩子的回憶。
點擊播放 GIF
吳愛純·從土地躍上航船
媽媽去世那年,10歲的愛純開墾出家門前的荒地,用直不起的腰和皸裂的雙手,養活了同母異父的弟妹。
點擊播放 GIF
但繼父續弦,她被趕出家門,土地不再屬於她。
17歲時,愛純生下了女兒金明,也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曾經擁有文學夢的少女,成了囿於廚房的主婦。
點擊播放 GIF
幸運的是,她有可靠的丈夫,可愛的女兒。
人在屋簷下,即使被婆家催著生二胎,樂觀的她,也只能逆來順受。
一天,曾婆婆說:讓金明去當海女吧,以後還能養活弟弟。
一向順從、隱忍的愛純,想起了因為當海女,早早離世的母親,心裡又驚又氣。
她一把掀翻了桌子:我的孩子,絕不會當海女!
點擊播放 GIF
愛純和丈夫搬出了家,在別的村子里,艱難求存。
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米缸越來越空。
她忍住羞恥,從奶奶那借來了一筆錢,讓丈夫當上了船長,從此,家裡有了捕魚的穩定經濟來源。
她踏上屬於自己的船,不顧“女人上船會招來厄運”的說法:靠我養活的海神,應該敬畏我!
30歲時,她的小兒子,因為意外,命喪黃泉…
悲慟的愛純,終日以淚洗面,茶飯不思、動彈不得,魂魄彷彿墜入了地獄。
點擊播放 GIF
她控訴老天:我只是第一次當媽媽,為什麼要對我們這麼嚴厲,就這樣搶走了我的孩子?
恍惚間,她看到了母親的臉:愛純,記得媽媽的話嗎?當你感覺日子過不下去了,去幹活兒,去種地、去打零工、去掙錢,不要放棄。
愛純知道,自己已經失去了孩子,她要堅強起來,讓媽媽的孩子,活下去。
梁金明·從濟州島到遠方
高檔餐廳里,男友的媽媽對金明說:結婚了以後,就不要出去工作了,女人,還是應該以丈夫為主。
金明的腦海裡,閃過小時候,媽媽為了不讓自己當海女,一把掀了飯桌的畫面。
她記起,媽媽送了自己一輛三輪車:我希望我的女兒,學會騎車,這樣她的天地,就不再只是廚房和家,她可以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
金明微笑著抬起頭:我絕對,不會放棄我的工作。
她是爭氣的,從小品學兼優,和調皮的弟弟比起來,金明是父母更偏心的那一個。
但貧窮,是她身上抹不掉的烙印。在首爾上學,她能感受到眼界和物質都優越的同學,向她投射來的白眼。
正因為知道,在貧窮的家庭里被偏愛,對媽媽需要先發制人的強勢和霸道,才不至於被內疚和虧欠感淹沒。
受制於昂貴的學費,想去日本留學,是個遙遠的夢。
聽到媽媽電話裡的擔憂,女兒金明心煩大吼:我們家這麼窮,怎麼可能讓我去日本?
一夜無眠的媽媽,兩天后,把濟州島的房子賣掉,把錢全給了女兒去日本的費用,搬進了逼仄的小公寓。
金明曾問過媽媽:你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在做什麼?
媽媽吳愛純想了一下:好像,一直在懷孕。
金明嗤之以鼻:我絕對不會過上,像你一樣的人生。
媽媽無奈地苦笑…在女兒的眼裡,媽媽的人生不值一提:輟學、懷孕、貧窮、受氣。
點擊播放 GIF
去往日本的飛機上,金明打開媽媽做的便當,看著包得嚴實又精緻得便當,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她開始明白,早在她四歲那年,女兒將要過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這件事,媽媽愛純就已經預料到,並早已替她完成了。
02
是媽媽,是孩子
網飛出品,李知恩、朴寶劍和文素利等演員主演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近日上線;
一播出就獲得豆瓣9.3的高分,一共16集,現在放出了12集,評分已飆升至9.4,是近期上線流媒體的資源裡,品質和口碑俱在的劇集。
導演金元錫,曾經拍出《信號》《我的大叔》《未生》等均分達9分的優秀作品。
《信號》《我的大叔》《未生》
老實說,剛看到本劇的劇名和海報,烏鴉以為,這頂多是一部,製作相對優良的愛情向韓劇。
但從第一集開始,它就狠扇了先入為主的觀眾一耳光。
眾所周知,韓劇自從拋棄了早些年的“車禍、絕症、三角戀”三件套,製作出《請回答》爆款系列后,就找到了絕殺的賽道。
他們把目光投准了最市井的生活,從最普通的題材和設定中,瞄準和捕撈最細膩的情感流動瞬間,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心甘情願地落入名為親情的圈套。
在社會運動頻發期間,爸爸擔心在首爾的女兒,特意趕來。
見到為了留學費用煩惱的女兒,爸爸安慰她:
去看世界吧,水裡的魚爸爸都能去抓,別喝烈酒,別和當兵的談戀愛,別去參加抗議,催淚瓦斯會讓你不停流眼淚。
六十年代,人販子在島上橫行。
9歲的愛純,被人販子哄騙到山間小路。
正當人販子想拐走孩子的千鈞一髮之際,媽媽從樹林中突然出現,救下了孩子。
愛純不明白,從來不去那片樹林的媽媽,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驚險一刻,救下自己。
直到她當了媽媽後,女兒在房間裡玩耍,她如同有心靈感應一般,在櫃子砸到孩子頭上的前一秒,摟住孩子。
她忽然明白了媽媽說的那一句:當媽之後,背後要長出第三隻眼。
女兒愛純在夜晚,夢見了去世的媽媽。
夢中,媽媽一遍遍重複:記住隔壁鄰居有車…女兒以為媽媽是嫌自己窮,埋怨媽媽不體貼。
轉眼半夜醒來,發現自己破了羊水即將臨盆,家裡距離醫院太遠。
她猛地想起媽媽的提醒:鄰居有車,快搭他們的車去醫院。
社會保障的差異、兇殺案頻發的八十年代,愛純擔心女兒金明的安全,心裡總隱隱不安。
她搭早班機去到女兒的出租屋,卻發現女兒煤氣中毒、昏迷不醒。
柔弱的媽媽,不知哪來的力氣,一把敲開了鐵制的門鎖,火速把女兒送到了醫院。
她事後哭著回憶:我就說晚上一直做惡夢,幸虧買了早班機去首爾,不然。
有段時間,我的身體不太好,精神壓力很大,幾乎每天失眠,但從未和任何人提起。
某天,我收到了媽媽的一通電話:你最近是不是有點困難?媽媽夜裡睡不著,你小時候生病住院,我也這樣。
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
我們已經長大成人,長到了對很多事,都已經是堅定的無神論者的年齡了。
但似乎,在媽媽和孩子之間,總有些超越常理的感應和例外。
原來,已經離開的媽媽,那個以為已經無能為力的媽媽,那個天然和自己有著特殊聯結的女人,總會穿透一切阻礙,識穿意外的詭計,先於死神一步,擋住奪走孩子的風。
意外失去了小兒子的年輕父母,為了另外兩個孩子,只能咽下所有苦楚,重新振作。
他們努力工作、養育孩子,像所有任劳任怨的父母,堅強得甚至讓孩子們認為,他們不再記起那樁悲劇。
直到多年以後,年近五十的愛純,在市場偶遇了同學。
同學穿戴光鮮體面,愛純始終不敢抬頭和同學對視。
有人以為,她是在同學面前自卑。
只有多年朋友明白:她不敢看的,是同學身旁,那個四五歲的孩子。
悲劇發生後,愛純再也不敢直視同年齡的孩子,那會讓她想起,自己離開的孩子。
而愛純的丈夫,總是在中學門口給陌生的孩子買糖吃,因為他記得,小兒子喜歡吃糖。
愛純的母親去世后,她曾問奶奶:等我活到您這歲數了,是不是就不會再想媽媽了?
奶奶搖搖頭:失去父母的痛苦,會隨著歲月加深,而失去孩子的痛苦,會刻印在你的心裡。
活下來的人,需要承受…
直到90多歲,壽終正寢的奶奶,對子孫笑著說:我這次去的地方,可以見到我的媽媽,也可以見到我的大兒子呢。
大家這才記起,愛純的父親早逝,而奶奶這麼多年來,見到孫女,總不忘稱呼一句:我兒子的女兒來啦。
生命最後的那幾年,奶奶已經失智,但什麼都忘了的她,仍然會在兒子的忌日,徹夜不睡。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帖子:博主是汶川中學的學生,地震發生那年,住的小區里,只有他是倖存者。
長大後,每年回家,鄰居的叔叔阿姨,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總會專門過來迎接,摸著他的頭:都長這麼大了。
都說人生久別不成悲,但至親的離開,有些失去的苦痛,總會伴隨每一次午夜夢回、每一次偶然觸碰,更加清晰、更加恆遠。
只是,人們為那些苦澀,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思念。
03
時代里的守望相助
除了催淚彈般的親情線,還有笑中帶淚的女性群像。
劇集以插敘的方式,鋪展出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外婆全光禮、媽媽吳愛純、女兒梁金明三條線為中心,講述她們的經歷、愛情和命運。
同時,在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中,也以各種小的切面,映照出整個韓國社會的改變和歷史。
從電視裡傳來的呼籲,顯現社會的更迭:政府呼籲人們穿著更簡便的服裝,放棄長裙;
1988年韓國舉辦奧運會,政府為了市容,清理濟州島漁民的攤檔,島民據理力爭:就為了取悅地球另一頭的人,你們就要毀掉我們的生計?
1986年到1991年期間,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後,大街小巷張貼的通緝令,人們看彼此的眼神充滿猜疑和警惕。
但轟烈巨集大的時代敘事中只是背景,劇集把目光投向了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女性之間,可圈可點的守望相助。
六十年代,濟州島的女人不再只滿足於在家裡,出門跳社交舞。
男委員認為傷風敗俗,在村子里到處抓跳舞的女人。
同樣是紀律委員的愛純,見到男委員的妻子也在跳舞,偷偷幫助她逃離;
島上的社長一直被沒有責任心的男性壟斷,大媽們聯合起來,推舉愛純成為島上第一任女社長;
愛純失去孩子后,年邁的海女,特地在夜裡偷偷送去了好不容易捕到的鮑魚,鼓勵小倆口堅強活下去;
房東老夫婦偷偷往愛純家裡的米缸加米,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還細心得只在夜裡一點點加,積少成多;
小情侶私奔後,被黑店坑騙,特意告知女客人要當心;
多年後,因緣巧合,在金明被人冤枉偷東西時,這位女客人也説明了愛純。
即使是不討喜的角色,也足夠立體。
刻薄的婆婆,在知道愛純失去孩子后,沒有一句責怪:這已經是對一個母親天大的懲罰,如果我再說她,她就活不下去了。
愛純的繼母,即使不願撫養她,仍然肯定她的善良:你不是天生的保姆,只是天生有顆照顧人的心。
得知金明受制於留學費用,她的導師不吝解囊:如果是因為錢,我可以幫你,不用著急還,因為你值得去見識更廣闊的未來。
在劇裡,從個人到大環境,都不時遭遇著或大或小的衝擊,就像一片風雨飄搖的大棚。
但這次,鏡頭對準的主角,是那些聯合起來,不斷修補、互相吶喊助威、彼此守望相助的女性。
她們參與選舉、保護漁村、養育下一代、破除偏見,以最微弱又強勁的力量,一點點在歷史之中,組成了具體的聯盟。
04
從海底到天際
最近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股“拒絕弱女敘事”“拒絕重複苦難敘事”的言論。
有人認為,不斷提及和敘述女性的苦難史,是一種對女性的貶低和製造恐慌。
某程度上,《苦盡柑來遇見你》符合了這種敘事。
然而,我卻從中看到了超越苦難的更多東西。
比如,即使是再艱苦的情節和鏡頭,劇裡都充滿了喜劇的氛圍。
在艱難的世代裡,海女善光,為了全家的生計投身大海;
她為了女兒不餓肚子,和婆家對抗,為了女兒的尊嚴,給老師送禮,堅信女兒有更好的人生。
主婦吳愛純,為了不讓女兒重複困在家裡的命運,送女兒腳踏車,送她去上學,賣掉房子,幫助女兒實現夢想。
為了不讓女兒當海女,她掀翻婆家的桌子,對貶低女兒的人說:她是我的珍寶。
從海女外婆、主婦媽媽、可以踏上遠方的女兒。
從海洋到土地,從廚房的火爐到登上異國的天空,宛如人類進化史般的圖譜,一個女人的征途,背後是幾代女人的托舉和接力。
在女性主義被頻繁提及和運用的今天,所有的巨集大口號和主義,落到生活和實處時,都不過是母親對女兒、女性對女性、人與人之間,實在的關懷、守護、説明和愛。
而所謂拒絕重複苦難敘事,不是要像某些人喊的那樣“拒絕弱女敘事”。
而是在看見她們的苦難後,選擇組成更大的力量,為後人搭起一把傘,讓故事不以苦難為結局和終點。
因為,無數次的歷史證明,女性頑強而柔韌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足以對抗千百年的苦難,她能潛入海底、開墾荒地、飛上天際。
然後,創建一片不再需要面對和克服苦難的時空。
來源/烏鴉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