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路口揮拳罵車,卻被評為“昆明好人”:他的人生,被困在了1996年
更新于:2025-03-26 13:42:36

“他的人生被困在了1996年。”

車流洶湧的昆明街頭,有一位80多歲的老頭,對著路過的車輛“揮拳”,罵罵咧咧,半小時功夫,就兇了10輛電瓶車,5輛轎車。

但路人卻說他是“昆明好人”。

這位奇特的老人名叫張愛清,總是穿著破舊的馬甲和露出線頭的褲子,頭上的帽子寫著兩個大字“聾子”。

而他之所以耳聾,其實源於一場悲劇。

曾經的張愛清,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

自1990年,姐姐因車禍去世后,溫柔賢慧的妻子和兩對雙胞胎便是他此生最大的牽掛。

可這幸福的時光,停在了1996年10月13日。

那天,妻子帶著兩對雙胞胎去郊遊,沒想到麵包車在宜良縣68道拐彎時不慎翻下了懸崖。

當因故未能同行的張愛清接到電話,跌跌撞撞趕到現場時,只看到5架蓋著白布的擔架,以及一隻藍色書包——那是大女兒小芳的,拉鍊上還掛著他親手編的紅色中國結。

當法醫掀起白布一角,露出孩子那半張青紫色的面孔時,張愛清撕心裂肺的哀嚎聲讓在場的人無不心碎。

這場車禍不僅帶走了他的五位至親,還震碎了他的耳膜。

醫生診斷書上的“突發性耳聾”四個字,像一柄生鏽的鎖,把他關進了無聲的牢籠。

失聰后的第三個月,張愛清出現在昆明東風東路口,義務指揮交通。

或許在失去所有至親之後,交通安全在他眼裡真的太重要了。

他聽不懂紅綠燈的提示音,便整日盯著交警的手勢模仿。

交警們得知他的遭遇后,出於同情,便給他發了件舊制服,他如獲至寶般穿上,從此再也沒脫下。

漸漸地,大家也習慣了早晚高峰期時,路口有一位身穿破舊制服的假“交警”,兢兢業業地疏導交通。

儘管這位“交警”沒有一毛錢工資,可他依舊如守護神般,護著過往行人的安全。

當交通沒那麼繁忙的時候,他會推著一個小推車四處檢瓶子,而車上的小木牌寫著:

“保護好孩子,氣死人販子。”

2015年冬天深夜,張愛清推著撿廢品的小車路過夜市。

一個神色慌張的男人抱著啼哭的幼兒疾走,繈褓里露出半截注射器。

他扔下小車撲過去,死死箍住對方脖頸。

人販子咬穿他左臂,鮮血浸透三層毛衣,直到巡邏民警趕到,他仍像樹根般纏在歹徒身上。

“娃娃爹媽該急瘋了。”

他在派出所比劃著,護士包紮傷口時發現,那道新月形傷疤下還有十幾處舊痕。

這些印記連成一部無聲的勳章:他抓過327個小偷和人販,資助了19個貧困學生,賣廢品的帳本上卻記著“3月15日,收入8.4元,給小紅買作業本”。

每月15日傍晚,張愛清會提著五碗米線走到盤龍江邊。

四碗鋪滿香菜碎,一碗不見紅油——這是妻子生前給孩子們定下的規矩。

他把米線擺在礁石上,對著江水“說話”,儘管他早已忘記如何發聲。

2021年社區給他裝了助聽器,他卻在次日退了回去:

“聽見汽車喇叭聲,總以為是孩子們在喊爸爸。”

他的床頭貼著泛黃的紙條,上面歪歪扭扭寫著:

“小芳要買《安徒生童話》,小寶的足球鞋補一補還能穿。”

這些永遠無法兌現的承諾,成了他與1996年最後的通道。

今年春天,張愛清在指揮交通時突然踉蹌。

急救車呼嘯而至,他卻在醫院醒來后扯掉輸液管,比劃著要回路口。

此刻的東風東路口,晨光正掠過老人佝僂的脊背。

路過的公交車司機按下兩聲鳴笛,這是昆明人獨特的問候。

張愛清聽不見,但他對著車流露出笑容,仿佛看見四個系紅領巾的孩子正穿過斑馬線,朝著1996年的春天飛奔而去。

來源/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