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更新于:2025-04-11 10:44:16

本文轉自:中國電子報

圖為銀河航天技術人員在準備衛星出廠

本報訊 記者齊旭報導:4月1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主要用於開展手機寬頻直連衛星、天地網路融合等技術試驗驗證。

據瞭解,本次任務中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由商業航太公司——銀河航太和長光衛星承擔研製。作為新勢力“造星”的代表,銀河航太已累計成功發射自主研製技術先進的20余顆衛星,包括我國首次批量研製的低軌寬頻通信衛星、我國首顆使用柔性太陽翼的平板可堆疊衛星、國際上首個分散式多星編隊SAR衛星等。長光衛星專注於高性能、低成本衛星的研發與技術創新,以批產技術體系為核心,優化衛星設計、打造衛星產線,目前已具備年產200顆遙感衛星和200顆通信衛星的生產能力。

當前,太空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商業航太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前不久,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優化衛星網路國內協調程式,提升國內協調效率,推動航太產業高質量發展。

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預測,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而太空對更廣泛的經濟和社會的價值預計將達到約7.9萬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低軌、低成本、大規模衛星星座組網將是商業航太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為快速響應我國大型衛星星座的組網建設,“造星”新勢力在衛星製造技術突破與成本下降等方向持續探索,用工業化手段賦能衛星批量生產。據銀河航太衛星智慧工廠負責人成明介紹,該公司衛星智慧工廠使用數位化測量、自動精測、品質特性測試等多種數位化手段,柔性數位化製造能力不斷增強,“智慧大腦”+“柔順靈巧手臂”讓衛星研製周期縮短80%。目前已具備2000公斤以下衛星製造能力,可以實現年產百顆中型衛星。

採摘草莓的樂趣
採摘草莓的樂趣
2025-03-25 23:02:06
成長中的苦惱
成長中的苦惱
2025-03-25 23:12:58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2025-03-25 23:22:01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2025-03-25 23: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