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也會“連累”腎臟
更新于:2025-03-25 23:09:40

本文轉自:金陵晚報

肥胖

也會“連累”腎臟

這些飲食很傷腎

別忽視“求救”信號

  □通訊員 宮丹丹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婕妤

  慢性腎臟病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醫療花費和低知曉率的特徵,已成為全球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據數據統計,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深受其擾,重視腎臟健康,早期篩查和科學管理刻不容緩。然而,大眾對於腎臟病的認識依舊不足,甚至常常忽視身體的“求救”信號。“其實,肥胖也是導致腎臟病的因素之一,但往往被忽視,尤其是年輕人。生活中,一些日常飲食習慣也很傷腎。”昨天是第二十個世界腎臟日,針對腎臟病的防治誤區,專家一一解讀。

  肥胖正透支著身體“淨化器”

  “喝完這最後一杯奶茶再減肥吧!”這種甜蜜的放縱似乎成為不少減重人群的日常。然而,肥胖不僅是造成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悄然透支著身體的“淨化器”——腎臟。

  剛過而立之年的張先生體重已接近150公斤,由於肥胖原因引發了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衰、腎衰等諸多併發症,每天需要吃多種藥物來控制血壓,不僅身體健康受到了危害,家庭生活上更是受到了影響。“年邁的父母擔心我的身體,連六歲的兒子都不願意讓我接送上下學,覺得很沒面子。”在減重的各項治療下,張先生終於將體重維持在80公斤左右,而各種肥胖導致的健康問題也有了改善,“連兒子也誇我越來越帥了。”

  昨天,在省人民醫院舉辦的以“您的腎臟還好嗎?早檢查,保健康”為主題的大型公益活動現場,記者也見到了不少因肥胖導致腎臟問題而前來求助的患者。“肥胖確實會影響腎臟。”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毛慧娟教授解釋,肥胖影響的不僅僅是心腦血管,腎臟也是受累的一個重要器官,“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承擔著‘淨化器’的關鍵功能,包括過濾血液,排出毒素,清除體內代謝廢物和多餘的水分;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維持體內酸鹼平衡和電解質穩定;參與血壓調節等。”

  大多數人認為,能吃能喝就沒問題,但實際上肥胖就會導致一系列的代謝問題,導致腎臟負擔太重。“臨床我們在做腎穿刺時,發現肥胖相關的腎臟病,它的腎臟肥大、主細胞有病變,會表現為蛋白尿,甚至出現後期的腎功能異常。而且它往往也伴有血壓、血脂、尿酸增高,甚至發生痛風等。”毛慧娟表示,“肥胖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這些病本身也會影響到腎臟,比如高血壓會引起腎臟壓力增高,導致腎小管間質損害;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管理不好,會影響到微血管,進而影響到腎臟。”有研究顯示,肥胖的人得尿毒症的机会比一般人高10倍多。

  莫忽視這些“求救”信號

  全球慢性腎臟病患病率已超過10%,而中國患者人數高達1.5億,但知曉率卻不足10%,對腎臟疾病的早期篩查和干預至關重要。

  “腎臟疾病因其早期癥狀隱匿,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主要是因為腎臟有極強的‘代償能力’——哪怕一半功能受損,患者也可能毫無癥狀。就像一台超長待機的手機,電量只剩20%時還能正常使用,但一旦關機,往往已經來不及充電了。一旦出現癥狀,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腎臟功能已經嚴重受損,甚至可能已進展至終末期腎病如尿毒症,只能依賴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毛慧娟提醒,關注早期癥狀能夠及早識別身體的“求救”信號——如泡沫尿、水腫等異常。

  “普通老百姓可以觀察自己的尿液,如果尿液表面出現細密且久不消散的泡沫,這種往往是蛋白尿。這時要去醫院做一個尿常規檢查,尤其一些代謝性疾病患者,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高脂血症、肥胖等高危人群,可能要比肌酐檢查更早地發現腎臟疾病。”毛慧娟提醒,“而高血壓患者可能尿泡沫沒增多,但是夜尿頻繁,那就表示尿的濃縮稀釋功能可能出現問題,還有尿的顏色發生改變,如果出現了紅色、葡萄酒色也要注意,尤其是劇烈運動后尿液紅了,也要警惕是腎臟出了問題。”

  此外,專家提醒:晨起眼瞼浮腫,可能是腎臟排水功能減弱,導致水分滯留;莫名疲勞,可能是腎臟功能下降,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導致毒素積累,影響身體狀態。專家建議,慢性腎臟病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篩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肌酐檢測;每年成人體檢時,檢測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肌酐。

  改變飲食習慣也可養腎

  肥胖累及腎臟,那麼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輕腎臟負擔嗎?

  “腎臟健康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會損害腎臟健康,有些壞習慣會讓它‘過勞’或‘受傷’,譬如長期高鹽高糖飲食。”毛慧娟建議,市民要保持低鹽低蛋白飲食,控制每日鹽攝入量不高於5克。

  “吃得太鹹,鹽攝入多了,腎臟就得拚命工作,把多餘的鈉排出體外。長期高鹽飲食不僅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還可能導致高血壓,這對腎臟來說簡直是‘雙重打擊’。所以,做菜時少放點鹽,鹹菜、醃制品也要少吃。”毛慧娟表示,“而針對高蛋白飲食,雖然蛋白質對肌肉生長和修復至關重要,但過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如紅肉、奶製品和蛋白粉,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腎臟需要過濾掉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廢物,過多的蛋白質會導致腎臟過度工作,可能引發腎損傷。對於已經有腎臟問題的人來說,高蛋白飲食尤其危險。”

  喝水太少同樣加重腎臟負擔。“很多人忙起來就忘了喝水,或者不喜歡喝水,這其實對腎臟非常不好。水喝得少,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的廢物和毒素濃度就會升高,容易形成結石,還可能引發尿路感染。建議每天至少喝1.5升到2升水,保持尿量充足。當然,如果已經有了腎臟病,且存在水腫時,應該限制飲水。”毛慧娟建議。

  腎臟病的預防應從生活方式干預入手,毛慧娟支招:飲食要保持低鹽低蛋白飲食,優選攝入魚肉、蛋類等優質蛋白;科學飲水,避免長期憋尿;規律作息,適度適量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限酒,避免濫用鎮痛藥、抗生素及含馬兜鈴酸的中藥、保健品等。

運動多少才能減肥
運動多少才能減肥
2025-03-28 11:27:22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如何科學有效減重
2025-03-30 15: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