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專家談肥胖:為什麼會胖?什麼情況要吃藥、做手術?
更新于:2025-03-25 22:57:21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近日,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在記者會上“喊話減肥”,讓體重管理引發廣泛關注。若個人體重管不好,甚至因肥胖患上慢性病,則需要專業醫生和醫療機構干預。那麼,肥胖治療怎麼治?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減肥手術,如何選擇?

肥胖治療需多學科協作,涉及多種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肥胖與代謝性疾病MDT門診3月12日對澎湃新聞記者作了系統介紹。該門診由華東醫院普外科主任顧岩主任醫師、內分泌科主任鹿斌主任醫師、營養科主任吳江主任醫師、消化內科賈明磊副主任醫師等專家共同坐診。

為什麼會肥胖?

為什麼會肥胖?影響肥胖的因素較多,簡單來說,是長期攝入量大於消耗量,加上遺傳、環境、疾病、睡眠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之所以肥胖是“病”,因為肥胖與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骨骼關節疾病、癌症、心理健康問題等,形成複雜的健康危機網路。

目前定義肥胖常用的指標是BMI,即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根據國家衛健委體重指導原則(2024),中國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範圍為 18.5≤BMI<24,BMI<18.5為體重過低,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

診斷肥胖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病史和查體結果,如激素異常(甲狀腺功能減退、皮質醇增多症)、精神病(如暴食症)、醫源性肥胖(如藥物治療)和遺傳疾病(如阿黑皮素原缺乏症)等,篩查是否為繼發性肥胖。同時,評估體重相關的合併症情況,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這對於後續患者的轉診和治療非常重要。

肥胖的治療通常採取階梯式方案: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治療和減肥手術。

生活方式干預是肥胖全程治療的基石

生活方式干預包括營養、運動、心理指導等方式,是肥胖全程治療的基石,適用於所有超重及肥胖症患者。生活方式干預是預防肥胖及其合併症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更是促使藥物或手術治療達到理想效果的必要前提。

飲食上,建議採用低熱量、高纖維的飲食模式,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攝入。運動方面,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同時結合力量訓練,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心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情緒管理(通過放鬆訓練、冥想等方法排解壓力,改善情緒狀態)、獲得社會支援(積極與家人、朋友分享減肥經驗,獲得情感支持和鼓勵)。

運動有助於維持體重和心臟代謝健康。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定義為最大心率的50%~70%)與內臟脂肪減少和適度的體重減輕(平均減重2~3 kg)有關。抗阻訓練(肌肉強化)有助於減肥過程中保持瘦/無脂肪品質。肥胖症患者每周應採取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的劇烈體力活動,以及每周2~3次抗阻訓練。鼓勵不要久坐

什麼情況下需要藥物治療?

近年來,減重藥物發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為基礎的新型減重葯不斷問世,為減重管理提供了支援。什麼情況下需要藥物治療?

①超重(BMI在24~27.9)且伴有至少一種肥胖相關合併症:如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血管疾病等,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無法達到減重目標時,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減重藥物治療。

②肥胖症(BMI≥28)患者:如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無法達到減重目標,可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聯合應用減重藥物治療。

③特殊情況患者:如肥胖程度較輕(如BMI24~27.9)且無明顯合併症的患者,可在嘗試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佳時(如3個月減重<5%或未達預期),選擇聯合減重藥物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減重藥物的選擇,服用的劑量及療程,需由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制定,切不可盲目用藥。

減重手術有明確的適應證

減重手術是通過縮小胃容積和/或縮短小腸有效長度,從而減少食物攝入,降低營養吸收,調節激素分泌,達到減輕體重、改善/緩解肥胖相關疾病的目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手術,減重手術有明確的適應證。

基於《中國肥胖及代謝疾病外科治療指南(2024版)》,符合以下條件的可進行減重手術:

①BMI≥32.5,強烈推薦減重代謝手術。

②27.5≤BMI<32.5,患者若合併肥胖相關合併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性肝病、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腎病、多囊卵巢綜合征、胃食管反流病、高尿酸血症、骨關節疾病等),推薦行減重代謝手術。

③25≤BM<27.5,患者若合併2型糖尿病,經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難以控制血糖且合併肥胖相關合併症,需評估胰島素分泌功能,經多學科綜合治療協作組評估及倫理審查后開展手術。

需要注意的是,減肥是長期“事業”,關注隨訪很重要。減重手術的適應證需結合BMI、腰圍、合併症情況及年齡、身體營養狀況、手術耐受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對於符合條件的,手術治療是有效且持久的選擇。但需牢記,減重手術並不是一勞永逸,術后需長期隨訪和管理。

同時,肥胖症的治療需多學科協作,包括但不限於內分泌科、營養科、減重代謝外科、消化內科、麻醉科、精神心理科、心血管科等多學科團隊共同參與。多學科診療模式可為患者提供個人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