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蕪湖日報
黃啟平
在翻開《大腦傳》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這是一本大腦研究相關的科普類書籍,會介紹人類有史以來對大腦的理解。事實上它確實介紹人類一直在努力研究我們自身的大腦,但我萬萬沒想到,這麼厚的一本書讀下來,我們最後的結論竟然是——我們很可能對大腦一無所知。《大腦傳》探討的問題是,數千年來人類對大腦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歷程?以前的經驗教訓又是否能讓我們更準確和全面地認識大腦?這本書既回顧了人類幾千年來探索大腦艱難而激動人心的歷程,又全面講述了腦科學研究對計算機、人工智慧、腦機介面等領域的誕生和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堪稱“一部巨集大的腦科學史詩”。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從17世紀開始到今天腦科學研究的發展脈絡。從完全沒有生理學基礎的無端猜測,到基於電化學傳導機制的實驗研究,人們花了上百年時間,終於搞清楚人腦的底層運轉機制。這期間,用作實驗的動物和人,以及被神經外科手術改造的患者,為真理的發現作出了巨大貢獻。探索大腦的過程就像盲人摸象,人們被局部的表像迷惑,從而做出種種看起來正確,但離真相十萬八千里的設想。人類早期對大腦工作原理的猜測,往往受限於當時的科學進展,在今天看來顯得莫名其妙。讀這本書,我們就可以瞭解到那些有趣但又令人嘆惋的歷史時刻。
縱觀歷史,可以看到,腦科學真正走上正軌,其實不過是20世紀以後的事情,只有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在此之前的歷史,基本上都可以貼上“完全不靠譜”的想法。然而,正如作者所說,每一種思想,不管現在看起來多麼過時,但都曾經新穎、前衛和激動人心過。我們可以覺得過去的怪異思想很好笑,但不應當心懷傲慢。因為那些對我們而言顯而易見的事實,其實都源自大量的辛勤工作和深入的思考對過去錯誤的糾正,而這些錯誤在當時通常都是難以被發現的。我們永遠都不應該用愚蠢這樣的字眼來描述過去的思想和人。我們也終將成為過去,我們的思想毫無疑問也將會被後來者認為是奇怪而好笑的。和我們的先人一樣,我們也只是在盡自己的所能。而且就像前幾代人面臨的情況那樣,我們的科學思想不僅受到科學證據本身的影響,也會受到外在的社會和技術背景的影響,正是在後者的框架下我們發展出了這些科學思想。
時至今日,必須要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我們對人類大腦的探索依舊十分有限,但我們應當將此視作一種需要克服的挑戰,而不是失敗的跡象,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未來的實驗證據可能會發現我們現在的理論和解讀中存在的錯誤和不完整之處,而我們將會棄舊圖新,這就是科學發展的力量。
作者單位:無為市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