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光報
老年人堅持走路,真的健康嗎?
研究數據顯示:堅持步行可降低死亡風險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如何保持健康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在眾多健康生活方式中,走路作為一種簡單、低成本且對身體負擔較小的運動,逐漸成為許多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走路真的能讓老年人保持健康嗎?最新的科研數據顯示,步行不僅能有效削減致命風險,還對年長者的健康大有裨益。
走路的益處 走路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鍛煉,更是降低健康風險的有效途徑。
走路作為一種運動方式,常被認為“很輕鬆”或“很無聊”。然而,研究數據顯示,走路對身體健康的益處遠超我們想像。對年長者而言,步行是一項既能促進心肺健康,又能提升肌肉強度的整體性鍛煉活動。長期堅持走路,能顯著提高血液迴圈,大大增強體力,有效改善平衡感,明顯降低跌倒風險,並能緩解關節痛和背痛。
此外,走路對於提升精神健康的影響尤為明顯,能帶來顯著的心理健康益處。步行可以促進大腦中“快樂激素” —— 內啡肽的分泌,從而有效緩解壓力和焦慮,讓老年人在繁忙或孤單的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心理健康水準的提升,也能進一步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的良性迴圈。
研究數據顯示:堅持步行,能顯著減少老年群體面臨的死亡風險。
一項針對老年人進行的長期研究發現,有規律的步行可以顯著降低早逝的風險。該項目對數千位老年人的健康狀態進行了長期跟蹤,同時深入剖析了他們的日常習慣與致命風險之間的關聯性。結果表明,堅持每天進行適量走路的老年人,相比於不活動或運動量不足的群體,死亡風險明顯降低。
該項研究的核心理念在於,步行能夠促進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態,並減少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罹患概率。然而,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長期以來一直是造成老齡人口逝世的首要因素。因此,通過走路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也間接地減少了老年人死亡的概率。不僅如此,該項研究還發現,每天走路超過30分鐘,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增加其自理能力,並延緩其衰老過程。這些顯著好處的不斷累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説明老年人更好地保持生活質量和獨立性。
如何堅持走路? 儘管走路有著如此多的健康益處,但如何讓老年人能夠長期堅持走下去,成了一個關鍵問題。首先,規劃一個恰當的步行方案極為關鍵。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說,剛開始時,不必追求步伐過快或步數過多,可將每日的30分鐘步行鍛煉時間拆分為兩次進行。當體力漸增時,可逐漸增加步行時長以及步行力度。
其次,走路時所處的環境同樣至關重要。在空氣清新、风景宜人的地方步行,可以增加樂趣,避免因為單調而讓人心生厭倦。同時,在行走的過程中,應當穿上柔軟且合腳的鞋履,從而避免硬質鞋底給雙腳施加壓力,影響行走的效果。
此外,社交因素也是激勵老年人堅持走路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入一些步行群體或與家人一起走路,不僅能讓運動變得更加有趣,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記者 郭璟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