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武俠迷的青春期,可能都幻想過飛簷走壁,但物理規則讓人清醒得格外迅速。
直到最近,一種名為“八步趕蟬”的運動火遍全網,重新燃起了人們對輕功的執念。
如果你還沒在各個平臺刷到相關視頻,那可能說明你被大數據判定為不適合輕功。
畢竟,這項運動不僅需要極限體能,還需要極大勇氣。
閒庭信步,一腳踏出,雲煙四起。練八步趕蟬的人們步履生風,隨時能衝破現實的引力,消失在玄幻小說的封面之中。
在城市公園、公司樓道甚至地鐵站出口,如果你最近看到一群身法飘忽的人影,也不用驚慌,人類對於速度的追求是一種剛需,“一想到孫悟空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裡,就更有動力練了”。
這些習練者經常在人群間穿梭,一臉肅穆神情,仿佛古裝刺客誤入了現代都市。
據說,八步趕蟬的精髓在於“追雲、踏浪、摘星”八組動作的迴圈交替,結合腰腹核心發力,使人可以迅速滑步向前。
一些年輕人說,他們學習這種身法的最大動力,就是讓這項運動成為職場生存的利器。
“練會了八步趕蟬之後,我成功從公司大門追上了跑動的外賣小哥,在外賣丟失之前就順利拿到了我的奶茶!”
“不僅追得上crush,還能趕得上地鐵呢。”
還有些朋友自從學會了身法,便自動承擔起村裡巡邏的重任,連村長養的狗都失業了,“上回二黑跟著他跑了一圈,回來累得直吐白沫”。
“一天轉悠七八圈,鞋底子磨漏了才回家。”
八步趕蟬似乎解鎖了人們挑戰極限的心,有人說持續練習可達到每小時30公里,也有人說,它讓自己追上了風的自由。
更有極端玩家開始嘗試進階版,負重練功成了潮流,綁腿沙袋銷量猛增,仿古寬褲直接霸榜運動服飾類目。
“上樓練,倒垃圾時也練,我們就是要用這些碎片化的時間,悄悄驚豔所有人。”
有人甚至研發出滑板鞋+八步趕蟬的聯合打法,一腳出去,直接步入量子態。還有景區工作人員,學會八步趕蟬,不僅通勤上班再沒遲到過,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普通的小電驢都追不上。
“景區有遊客剛播報了失物啟示,喇叭的回音還在,趕蟬的大哥就給送了回來。”
這一系列魔幻的起源,要從一個工地的青石板說起,一位在工地工作的大哥,用八步趕蟬運送物料,效率快得不像話。
這一幕被人拍下發到網上,意外創下2.8億播放量,掀起了一場打工人“集體練功”的風潮。
短短數月,這種步法從工地一路趕到各大城市公園,人們在廣場、地下車庫、地鐵站出口,以沉肩、提膝、側身的動作流暢前進,就像是某種不明流派的江湖俠客正在完成某種神秘儀式。
社交媒體上的#八步趕蟬挑戰#話題閱讀量已經突破15億,但八步趕蟬固然輕盈,可現代人的半月板比不上古人的堅韌。
曾有運動醫學專家教授指出:“未經系統訓練強行模仿,可能造成半月板磨損、踝關節錯位。武俠小說里可沒拍主角拄拐杖的鏡頭。”
“別忘了《天龍八部》後傳《乾坤殘夢》里,虛竹可是殘疾了。”
社交媒體上流傳著大量練習失敗的慘案,很多人滿懷期待地衝上廣場,結果不到兩分鐘,就捂著膝蓋坐在花壇邊上沉思人生。
然而,這些並不能阻擋八步趕蟬的熱潮,在一些人還在看熱鬧時,第一批外國小哥已經開始出教程了。
江湖浩蕩,步履不停。
八步趕蟬似乎填補了現代人對於武俠情懷的精神空缺。看過武俠小說的人們,可能曾幻想自己能像李尋歡一樣一襲青衫,在屋簷上飛來飛去,而如今,這個夢想終於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變成了現實可參與的集體活動。
類似的全民運動狂潮,在互聯網時代時有發生。從幾年前的“跑酷”風靡一時,到更早的“風火輪”鞋,每一代人都有那麼一項讓人們在城市角落翻騰跳躍的流行運動。
只不過,八步趕蟬比它們多了一層武俠濾鏡,讓人們彷彿真的短暫掙脫了現實的束縛。
雜技裡也有個類似的專案叫“八步趕驄”,表演者能在八步內追上狂奔的烈馬,然後敏捷地跳到馬背上,還能在馬背上倒立、翻騰,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是馬戲團的傳統絕活。
一個在夕陽中爬出史詩級美感,一個在空中步步生風,誰才是當代輕功之巔?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夜風與霓虹之間,人們短暫地掙脫了現實的束縛,在一剎那,仿佛自己又變回了那個曾在夢裡翩翩而行的少年。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