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衢州日報
“我都七十多歲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把那些珍貴的、刻骨銘心的、必須述說的回憶,交給了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說。”近日,作家畢淑敏最新長篇小說《崑崙約定》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並在首都圖書館·首圖劇場舉辦了發佈會。作家、心理學家、內科主治醫師畢淑敏,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著名評論家施戰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圍繞《崑崙約定》,從創作、使命感、青春與奉獻等多角度展開對談。
《崑崙約定》是畢淑敏的第六部長篇小說,小說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原戍邊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艱苦、個性鮮明、敢於犧牲、保家衛國的軍人形象。氣候條件惡劣、物資匱乏、醫療條件簡陋,挑戰重重,戍邊戰士不畏艱難,用血肉之軀築起生命的防線。畢淑敏從親歷者的角度,以其一貫的細膩筆觸,刻畫邊防部隊的生活,也用醫者仁心詮釋著人性的光輝。
畢淑敏說,寫《崑崙約定》是埋在心裡幾十年的種子,也是她對一座山許下的承諾。年輕的時候沒有寫,是怕自己寫得不夠好,“我特別希望這部小說在生命末期臨近的時候去完成,所以我決定盡可能延後。但,歲月不饒人,再推,我害怕自己寫不完了。我已經70歲了,那就開始吧!”
當被問到創作過程中的艱辛時,畢淑敏答道:“我當兵的時候是最高等級的身體素質,所以才把我分到西藏去,那麼多年我幾乎沒住過醫院。但是寫這部長篇的過程中,我一共住了四次醫院、三次進急診,甚至報了病重。但是我真的不害怕,為什麼?因為我的《崑崙約定》第一稿完成了。”
梁曉聲表示,讀完《崑崙約定》,感覺這是一部受義務感、責任感驅動而創作的長篇小說。它的難能可貴,在於親歷性,這是一部傾注真誠和深情的作品,也是一部在題材上填補空白的作品。
俞敏洪說,畢淑敏老師的文字非常平穩,但文字背後的故事有著巨大的張力,他從中讀到了那代人的青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的人,一起聚在邊疆,同樣的青春,同樣的熱血,一起為理想而盡情奉獻,這是多麼美好的青春回憶錄。
施戰軍認為,《崑崙約定》的情節黏性強,群像描寫和深層意蘊處理出色。他說,從通識的意義上說,《崑崙約定》是一部寫人生海拔的書。“只有雲知道”,知道什麼?知道人生能有多高。同時,崑崙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度,畢淑敏通過描寫普通士兵的故事,將“人性的高度”“人心的尺度”“生命的廣度”“思想的深度”相融,喚起讀者們對精神高度的嚮往。
畢淑敏作為中國當代文壇獨樹一幟的作家,以其醫學背景與人文關懷,為文學創作開闢了嶄新的視角。她的作品融合心理學、醫學與社會觀察,在嚴肅文學與大眾閱讀之間架起橋樑。
據正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