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落滬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更新于:2025-03-26 12:29:54

本文轉自:新民晚報

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

梅花獎落滬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第三十二屆梅花獎終評劇碼演出表

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6屆曹禺戲劇文學獎落戶上海!今天上午,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在滬宣佈,創辦了42年的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以及中國戲劇文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曹禺戲劇文學獎,首次在上海舉辦,時間是5月8日至21日。對此,本報獨家專訪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湧泉,這位去年在國際劇協第37屆代表大會上當選國際劇協執委會委員和副主席的中國著名編劇表示:“梅花獎在上海辦,能向世界展現中華優秀文化。”

創辦於1983年的中國戲劇梅花獎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國文聯、中國劇協共同主辦的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是所有戲劇演員共同的夢想,也是戲劇表演藝術家至高無上的榮譽。2005年起設立的曹禺戲劇文學獎,也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聯合主辦,旨在獎勵優秀戲劇作品、培養優秀劇作家,參評劇本題材覆蓋戲曲、話劇、歌劇、音樂劇、兒童劇和滑稽戲等。其前身為全國優秀劇本獎,對中國戲劇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上一屆獲得梅花獎的上海演員,是來自上昆的羅晨雪(見右圖)。她憑藉崑劇《牡丹亭》“摘梅”,這也是上昆演員第14次摘得梅花獎。而上一屆獲得曹禺文學獎的上海編劇,則是話劇《董其昌》的編劇陸軍、肖留,都出自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

陳湧泉談及,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近42年來從未舉辦過梅花獎,“梅花”與上海的今年彙聚,是一場雙向奔赴。“上海需要中國表演藝術最高獎,來呈現亞洲演藝之都的風采。梅花獎也需要上海這樣的大舞臺,面向國際。借助於上海這個國際舞臺,能夠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從而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與此同時,上海也有全國較為健康的演藝市場和演出生態,梅花獎在上海舉辦,也首次提出了與院團的票房分成。“對此,上海方面一拍即合,顯示出了風度與配合度。”在上海舉辦的梅花獎,還是一次“平均年齡最年輕”的角逐,在歷屆梅花獎終評里,35歲以下的候選人達到5名,佔據三分之一左右。與此同時,本屆梅花獎還首次為民營院團打開通道,邀請“兩新”——新文藝組織和新文藝群體,加入評選。在劇種參評方面,還有新劇種的突破……

談及曹禺戲劇文學獎,編劇陳湧泉有感而發。他分析了該獎項的重要性——中國作協的劇本創作重點基本都在影視,沒有戲劇;魯迅文學獎評選範疇有小說、詩歌、報告文學、散文,也沒有戲劇。“看起來舞臺上最鮮明的是表演,可是演員表演的是什麼呢?是文學。而戲劇,又是難度最高的文學。”茅盾文學獎的獲獎小說家未必能寫得出淮劇《金龍與蜉蝣》或者話劇《天下第一樓》,但是劇作家如陳彥一轉型就得了茅盾文學獎。“當我們把舞台簡化到只有一個演員站著讀劇本,照樣可以把觀眾感動得淚流滿面,就懂得我的意思了。這就是戲劇文學的重要性。”

他還透露,中國劇協正在參與中國戲劇振興的三年計劃,其核心思想就是堅守中華美學精神。而最能承載中華美學精神的中國戲曲和原創戲劇,在上海展演展示,才可能創造“國際傳播”的新舞臺、新天地。

本報記者 朱光

“要堅持,要努力”
“要堅持,要努力”
2025-03-26 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