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塑陶生韻 成就一代傳奇
更新于:2025-03-26 13:00:38

本文轉自:佛山日報

巧手塑陶生韻 成就一代傳奇

被譽為“泥與火的詩人”,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廖洪標走完藝術人生

廖洪標與作品《釋迦牟尼坐像》。
廖洪標代表作《濟公》。
廖洪標代表作《畫龍點睛》。
  

  文/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黎紅玲

  圖/新石灣美術陶瓷廠

  時間定格在這一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廖洪標先生於3月22日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91歲。廖洪標從藝七十餘年,為石灣陶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創 作】  

  突破束縛賦予泥胎以鮮活生命

  廖洪標先生,被譽為“泥與火的詩人”,1936年出生於佛山石灣陶藝世家,自幼隨父學藝,深得家傳陶藝精髓。15歲時,他的作品便憑藉獨特的創意和精湛的技藝,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與讚譽。1955年,他正式進入工藝社,全身心投入陶藝創作;1957年美術陶瓷廠合併后,他獲得寶貴的機會,被派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之後又師從著名工藝美術家劉傳,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攀登新的高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以人物為主,擅長塑造老人、羅漢等人物,人物作品氣魄雄厚,剛勁清奇,粗豪古拙而耐人尋味。代表作品《釋迦牟尼》《濟公》《漁翁得利》等均獲國家級獎項,並被國內多家博物館收藏,享有盛譽。

  廖洪標從藝七十餘年,為石灣陶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保留石灣陶塑傳統韻味的基礎上,融入西洋解剖學原理,注重人物衣紋與筋骨的刻畫,讓作品既有傳統藝術的含蓄內斂,又兼具現代寫實的生動逼真,成為石灣陶塑的標誌性人物。他深刻領悟石灣陶塑“形神兼備”的藝術真諦,從傳統人物造像到現代藝術表達,突破常規束縛,通過細膩地描繪肌肉筋絡來凸顯人物性格,以剛勁有力的線條勾勒衣紋褶皺,賦予冰冷的泥胎以鮮活的生命力與靈魂。

  【傳 承】  

  傾力推動石灣陶藝薪火相傳

  晚年,廖洪標先生投身教育事業,致力於培養青年陶藝家,將石灣陶塑的薪火代代相傳。他推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為培養後繼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石灣陶塑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他曾說:“泥土有靈,創作需敬畏。每一刀刻下的不僅是形,更是心與歷史的對話。”

  “驚聞噩耗,心情萬分沉痛。廖大師的一生,是為石灣陶藝發展與傳承不懈奮鬥的一生,他的離去是佛山陶瓷藝術協會、石灣陶藝界乃至中國陶瓷藝術界不可估量的重大損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佛山市陶瓷藝術家協會會長潘柏林,在談及廖洪標大師的離世時,滿是惋惜。他回憶道,“標叔”不僅在藝術創作上大膽革新,將西方雕塑藝術的結構、比例法則巧妙融入石灣陶藝創作,創作出《釋迦牟尼》等堪稱石灣陶藝天花板級別的作品,成為一代宗師;同時,他還十分關心陶藝事業的發展和陶藝後人的成長,即便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仍拄著拐杖積極支持各類陶藝活動,為石灣陶藝的傳承與發展不遺餘力。

茶濃時光淺
茶濃時光淺
2025-03-26 04:37:31
《靖康之敗》
《靖康之敗》
2025-03-26 04:47:17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從敬惜一本書開始
2025-03-26 04:51:34
春分應識節氣美
春分應識節氣美
2025-03-26 04:52:02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詩詞裡的唯美花朵
2025-03-26 04:53:08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隆黛爾宮裡的中國瓷
2025-03-26 04:53:10
唐詩裡的愛情
唐詩裡的愛情
2025-03-26 0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