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湄洲日報
在風景中抵達內心
——讀《荒野之境》
□曉談
《荒野之境》是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鬆散的行走文學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這本書通過探訪英倫三島最後的荒野之地,用腳步繪製了一幅幾乎被遺忘的自然地圖。從蘇格蘭的拉斯海角到多塞特的“陷路”,從諾福克的風暴海灘到埃塞克斯的鹽鹼灘和河口,麥克法倫以優雅的文筆描繪了這些壯麗景觀,並反思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引導讀者重新思考我們的行為方式、道德意識以及對自然世界的關切。這本書曾獲博德曼·塔斯克山地文學獎、班夫山地文學獎,並被改編為BBC紀錄片。
在這本書裡,羅伯特·麥克法倫記錄了他對英國和愛爾蘭荒野之地的探尋旅程。他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英國和愛爾蘭還有真正的荒野之地嗎?”為了尋找答案,他穿越了不列顛群島上最為壯麗的景觀,如威爾士的海灘、蘇格蘭的紅峰等。無論是白天攀爬、行走、游泳,還是夜晚露宿在荒野、密林或峭壁上,麥克法倫都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書中不僅描繪了自然風光,還深入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荒野的重要性和獨特價值。
《荒野之境》的核心思想在於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麥克法倫認為,人類與荒野並非互相征服的物件,而是命運交織、彼此依存的夥伴。荒野並不只是遠離人類生活的無人之地,它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我們自身也可以成為一種“荒野”。我們應該與自然建立更長久、更親密的關係,通過想像與反思,去接受自然的真實,感知自然的力量,並在心靈的靜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麥克法倫的文字細膩而富有詩意,帶我們走進那些未被現代文明完全觸及的地方,仿佛親身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探險。無論是高聳入雲的山脈,還是波濤洶湧的大海,他的描寫都能讓你身臨其境。你彷彿能感受到風吹過臉頰的感覺,聽到遠處溪流潺潺的聲音,看到天邊那一抹絢麗的日落。
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自然美景的描述,更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麥克法倫通過自己的探險經歷,帶領讀者去探尋那些隱藏在荒野深處的歷史記憶,並從中反思人類未來的方向。他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內心變化:面對荒野中的各種挑戰,他經歷了身體上的疲憊和心靈上的孤獨。然而,正是這些挑戰讓他更加瞭解自己。他在書中寫道:“重返殘存的荒野,在有限中找到無限,在風景中抵達內心。”
書中最感人之處在於麥克法倫對自己內心變化的真實記錄。有一次,他在一片廣袤無垠的荒野中迷失方向,四周寂靜無聲,只有微弱的星光指引著他。這種孤獨感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脆弱,但也正是在這種時刻,他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他還通過自然景觀來反思生命的意義。比如,在一次攀登高山的過程中,當他終於到達山頂,俯瞰腳下壯麗的景色時,心中湧起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那種成就感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交織在一起,讓他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寶貴。
書中還有一些關於人與自然之間深刻聯繫的描寫。例如,他描述了一次在森林中的經歷,那裡有一棵古老的樹木,樹幹粗壯而堅實,彷彿見證了無數個春夏秋冬的輪迴。麥克法倫在樹下靜靜地坐了很久,感受著這棵樹的生命力,彷彿能聽到它的低語。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種超越語言的交流,仿佛與大自然建立了某種深層次的連接。
此外,麥克法倫還講述了關於環保的故事。他提到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畢生致力於保護一片古老的森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麥克法倫,也觸動了讀者的心弦。它讓我們意識到,保護自然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生態平衡,更是為了守護那些珍貴的記憶和情感。
麥克法倫的文字優美動人,彷彿能帶你走進書中描繪的每一個場景。這種優美的文學風格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自然的書籍,更是一部讓人陶醉其中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