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六大“怪菜”,本地人的心頭愛,外地人不敢下嘴
更新于:2025-04-02 17:18:21

上海菜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烹飪技巧多樣,擅長用糖來提鮮。它融合了江南水鄉的細膩和都市的精緻,形成了獨特的風味。然而,上海菜中也有一些“怪菜”,讓外地人望而卻步。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揭開這六大“怪菜”的神秘面紗。

1. 蒼蠅頭

不要被它的名字吓到,其實這道菜和蒼蠅沒有任何關係。它的特色是鹹香可口,別看這道菜名字起的怪,但是真的下飯。

烹飪時,先將肉末炒熟,加入豆豉等調料炒勻。口味類型偏鹹香,可以搭配米飯或麵食,由於蒜苔不易消化,消化不良者應適量食用。

蒼蠅頭這道菜,雖然名字讓人有些不適,但它的美味卻不容忽視。豬肉末的鮮嫩與豆豉的醇厚相互交融,每一口都散發著濃郁的鹹香。

蒜苔的加入增添了一絲清脆的口感,而紅辣椒則為整道菜帶來了微微的辣味。製作過程並不複雜,只需將食材依次炒熟,就能成就這道獨特的美味。

外地人不敢吃的原因主要是被名字嚇到,以為是真的蒼蠅頭。

2. 鹹菜飯

這道菜看似簡單,實則別有風味,特色是米飯粒粒分明,鹹菜的鹹鮮與米飯的香氣相得益彰。

先將鹹菜炒香,加入米飯炒勻,口味類型是鹹鮮味。可直接食用,可以作為主食,由於鹹菜含有較高的鹽分,高血壓患者應少吃。

鹹菜飯,承載著上海人家的家常味道。米飯在鍋中翻飛,與鹹菜一同起舞,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每一粒米飯都被鹹菜的鹹鮮所包裹,口感豐富。鹹菜的獨特風味與豬油的醇厚相結合,讓這道簡單的飯菜變得格外美味。

外地人不敢吃的原因是覺得過於簡單,不夠精緻。

3. 素蟹粉

雖說是素的,卻能吃出蟹的味道,這道菜的特色是口感細膩,味道鮮美。

這是人們為了模仿蟹粉的味道而創作的一道素菜,原料主要有土豆、胡蘿蔔、香菇等。將這些食材切成小塊,煮熟后炒製而成。

這道菜口味類型屬於鮮香味,可以搭配米飯或作為點心食用,素蟹粉沒有特別的禁忌人群。

素蟹粉,看似簡單的食材,經過精心烹製,竟然能呈現出蟹的鮮美。土豆的綿軟與胡蘿蔔的清甜相互映襯,再加上香菇的濃郁香氣,讓人回味無窮。

外地人不敢吃的原因是對其味道抱有懷疑態度。

4. 糟滷

這是一道具有獨特風味的涼菜,特色是口感清爽,帶有淡淡的酒香味。

糟鹵起源於古代的釀酒工藝,將食材浸泡在糟鹵中製成,常用的原料有雞爪、鴨舌、毛豆等。

烹飪時,將食材煮熟後放入糟滷中浸泡一段時間即可,口味類型是香鮮。這道菜可以直接食用,作為下酒菜。糟鹵含有酒精,孕婦和兒童應慎食。

外地人不敢吃的原因大概是不習慣糟滷的味道。

5. 冰糖甲魚

甲魚與冰糖的奇妙組合,特色是甲魚肉質鮮嫩,冰糖的甜味賦予了獨特的口感。

這道菜的原料包括甲魚和冰糖,烹飪時,將甲魚煮熟后,加入冰糖等調料燒製而成。口味類型是甜鮮味。做好之後直接食用,可搭配米飯,由於甲魚性涼,脾胃虛寒者應慎食。

將甲魚的鮮美與冰糖的甘甜完美融合,甲魚肉質鮮嫩,在冰糖的作用下,味道更加醇厚。這道菜不僅是一道美味的享受,更是一種對食材獨特運用的體現。

外地人對甲魚的口感和味道可能不太接受。

6. 蟹殼黃

形似蟹殼,金黃酥脆。這道菜的特色是外皮酥脆,內餡香甜。

蟹殼黃起源於上海的傳統點心,以其外形而得名。主要原料有麵粉、糖、油等。通過揉面、包餡、烘烤等步驟製作而成。

這道菜口味類型是甜香味,可以作為點心單獨食用。蟹殼黃糖分較高,糖尿病患者應適量食用。

蟹殼黃,外層的酥脆與內餡的香甜形成鮮明對比,讓人陶醉其中。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麵粉與糖的完美融合,是上海點心中的經典之作。

外地人不愛吃的原因可能是覺得過於甜膩。

總結:

儘管因為飲食習慣和口味的差異,外地人可能不太容易接受這些美食,但它們在上海本地卻大受歡迎。這些美食不僅是上海文化的一部分,更展現出了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校對 黃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