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才過沒多久,關於食品安全的話題尚未平息,千禾味業,卻一頭撞在了“槍口”上。
近日,千禾味業因旗下醬油產品檢測出微量重金屬鎘及“千禾0”商標標識問題,陷入輿論漩渦。
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以前,千禾味業靠“千禾0”走上了高峰,如今,“千禾0”卻讓大眾對千禾味業產生了最大的誤區。
2022年,“醬油茅”海天味業慘遭“科技與狠活”反噬,業績連續兩年下滑;與此同時,把“零添加”作為賣點的千禾味業卻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業績連續兩年高增長。
但是,去年開始,海天味業“科技與狠活”影響逐漸消散,千禾味業與海天味業的業績表現又反了過來!
“千禾0”現今又遭遇“零添加”風波,在醬油股市值已蒸發上萬億的情況下,
醬油巨頭們又該如何“逆襲”呢?
01
登上熱搜、股價連跌5天,“零添加”的千禾味業最近麻煩不斷。
近日,一款“千禾0”醬油中檢測出鎘,引發熱議同時,大眾對“千禾0”與“零添加”的關係存疑,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據報導,有媒體前不久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包括千禾等多家知名品牌在內的13款宣稱零添加的醬油。檢測結果顯示,送檢的13款宣稱零添加醬油中,有12款檢出鎘,有7款檢出總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中,檢測出0.0110mg/kg的有毒元素鎘。
檢測結果一出馬上引發熱議,有消費者認為,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作為一款零添加醬油,不應該檢測出鎘;也有人指出,千禾這款醬油並非“零添加”醬油,只是打上了“千禾0”商標,誤導消費者以為是“零添加”醬油。
對此,千禾味業採取了三項應對措施:一是全面公開原料檢測數據及生產工藝;二是啟動常態化工廠開放計劃,邀請消費者實地監督生產流程;三是對非“千禾0”系列產品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方式進行複核,確認其符合國家標準。
千禾味業3月21日聲明稱,公司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和其它化學劑,使用的原材料也均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3月23日,告別了連日的綿綿細雨,東坡故里四川眉山的天空終於放晴,而被動推上風口浪尖的千禾味業風波也逐漸走向平息。
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通告稱,對千禾味業成品庫房、商場超市在售的相關產品進行監督抽檢23批次。經檢測,結果符合企業標示的釀造醬油國家標準。
3月24日,千禾味業再發公告澄清,凡是使用“千禾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
目前來看,市場上關於千禾味業的“千禾0”系列產品的爭議主要聚焦在兩個方面:“千禾0”旗下產品重金屬含量究竟有沒有超標?“千禾0”商標本身是否構成消費誤導?
02
一份檢測報告似乎一下扒掉了這些所謂“零添加”的底褲,不是零添加嗎,怎麼還含有毒性極強的重金屬,而且還不是單一品牌的問題,而是全行業的全軍覆沒,品牌越強的重金屬含量還越高。
其實,這些被檢出的微量重金屬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並不存在超標的問題。
不過,此次事件中,“鎘”的檢出還是最讓人擔憂的一個點。
要知道,鎘是人體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變的風險,大家的擔憂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指出的是,“鎘”存在於水、土壤、各類農產品中,醬油產品檢出的微量“鎘”皆來源於原料(如大豆和小麥),這些原料在成長過程中吸收了土壤中的“鎘”。
針對這次的檢測結果,有業內人士表示:“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對咱們消費者來說,大家別迷信"零添加",有機醬油照樣可能含重金屬,關鍵還是要看檢測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風波的核心,不僅僅是鎘含量的爭議,更指向了千禾醬油瓶身上那個碩大的“千禾0”商標。
關於商標與“零添加”關係,千禾味業表示,該系列產品不存在蹭熱點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為。該商標設立的初心是為了對零添加產品做區別,便於廣大消費者選購,不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千禾味業董事長伍超群表示:“‘千禾0’既是品牌商標,但更是零添加的產品。”
資本市場是最敏銳且聰明的,它們從來都不是用拳頭說話,而是用漲跌停板來表態,檢測事件最終的走向還是體現在了調味品的股票走勢上,不管你如何口吐蓮花,市場自有判斷。
3月24日早盤,連跌5天的千禾味業股價回升,盤中漲幅一度達3.7%。截止25日收盤微漲報11.61元/股,市值約119.32億元。
雖然千禾味業已然止跌,但千禾味業“零添加”風波卻並未徹底平息。
誰又能想到,千禾味業借行業危機逆襲,如今卻因信任危機面臨可能“歸零”的困局。
03
千禾味業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東坡故里四川眉山,是醬油行業巨頭之一。
千禾味業成立之初,彼時國內調味品市場已經有李錦記、海天味業、恒順等大咖,想要在這個市場有所突破實屬不易。
2008年,在中低端調味品競爭愈發激烈,盈利空間變小的大背景下,千禾味業嘗試性地推出零添加產品,與海天、李錦記等品牌錯位競爭。
而後,以“零添加”“高端醬油”為品牌特色的千禾味業,在日趨飽和的調味品市場一路穩紮穩打,並於2016年成功上市成為“高端醬油第一股”, 僅次於海天、中炬高新(美味鮮)醬油界排名第三!
千禾味業憑藉“零添加”這面大旗,在中高端醬油市場撕開了一道裂縫,一度成為行業里的現象級玩家。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千禾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3.55億元、16.93億元和19.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9%、24.95%和13.70%;淨利潤分別為1.98億元、2.06億元和2.21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7.40%、3.81%和7.58%。
2022年9月,海天醬油爆發“雙標”事件,讓民眾對食品添加劑問題越發重視,引發醬油行業的大洗牌,“科技與狠活”的這一記重錘,千禾味業不僅完美避開,甚至還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市場是存在競爭關係的,一個塌陷了,就需要另一個甚至無數個來替代;
人也是趨利避害的,不少曾經的海天醬油忠粉變成了千禾醬油的忠粉,不為別的,就為瓶身“零添加”那三個字。
資本與消費者的眼光都轉向了千禾這邊,千禾成業績自然迅速增長,2023年千禾味業營收32.07億元,比2022年增加了7.71億元,歸母凈利潤也創下了5.3億元的歷史最佳。
有人深陷輿論焦頭爛額,有人藉此機會風光無限;有人因股價大跌登上熱搜,有人卻因意外漲停迎來花路。
行業危機中,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的財報、股價就表現出了明顯背離現象!
2022年、2023年這兩年,海天味業營收從2021年的250.04億降至245.59億,淨利潤從66.71億降至56.27億。
04
2024年,兩者的風評和表現又反轉了!
隨著“零添加”概念普及、市場競爭加劇,千禾2024年三季報營收凈利雙降,報告期內營收22.88億元,同比下降1.85%;歸母凈利潤3.52億元,同比下降9.19%。
海天味業2024年三季報顯示,期內營收203.99億元,同比上升9.38%,歸母凈利潤48.15億元,同比上升11.23%。
海天味業營收是千禾味業的8.9倍,淨利潤約是千禾味業的13.68倍。
截至到目前,千禾味業股價較2021年初高位已經暴跌超67%,市值已經從331億的歷史高位縮水至如今的119億,蒸發約212億。
截止25日收盤,海天味業總市值2251億,千禾味業的市值還不足海天味業的十八分之一!
這體量對比,別說千禾掀翻醬油老大,就是想要追上海天這艘“巨輪”,也是任重而道遠啊!
中國人的廚房離不開各式各樣調味品,醬油就算是個高頻剛需的大行業。
不過,從2021年初A股調味品股被捧上天,到2022年10月海天味業“雙標”事件,再到如今醬油行業普遍含重金屬以及消費者對“千禾0”的質疑,醬油作為重要調味品的重要性似乎在下降。
自2021年1月以來,海天味業、千禾味業兩家公司的市值及股價縮水幅度都超70%,如果把金龍魚、中炬高新、蓮花、加加這幾家涉及醬油的上市公司市值也算上,A股醬油股市值已經縮水超1.15萬億。其中金龍魚、海天味業兩家就縮水超萬億。
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準提高,對飲食健康要求提高,少鹽少油日漸成為趨勢,醬油的整體需求在明顯降低。
當概念紅利逝去,監管來臨之際,企業是繼續以行銷為突破核心,還是以技術創新、品質安全來重塑競爭力?
千禾味業也在尋求答案,千禾味業副總裁最新回應稱,為避免混淆,後續“千禾0”系列產品將不再標註“零添加”字樣。
事實上,調味品產品是很難做到絕對“零添加”的,國家現在對於零添加產品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也在嚴抓監管,但不是所有產品都完全具備“零添加”的條件。另外,零添加的產品也不一定最適合消費者,更多只是賣一個行銷概念。
對消費者而言,自然是配料表越短越好;可對廠家而言,肯定是製作工藝越嚴謹越安全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