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車發佈會上,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的言論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日系車已全面落伍”,“BBA智能化落後”,甚至稱“新勢力缺乏走四方的能力”。這樣的言論不僅引發了友商的強烈反擊,更讓外界對上汽大眾的行銷策略產生了質疑。
傅強此番言論,是否真如上汽大眾所願,成功凸顯了自身的技術優勢?恐怕答案並不那麼樂觀。事實上,這番言論更像是上汽大眾在銷量下滑、電動化轉型遲緩的背景下,試圖通過貶低友商來轉移視線的無奈之舉。
首先,從銷量數據上看,上汽大眾的表現並不理想。2024年,上汽大眾銷量為1148091輛,同比下滑5.51%。進入2025年,銷量更是持續下滑,上汽大眾的累計銷量為138150台,同比下滑了12.59%。這樣的業績,顯然無法支撐起傅強那番“貶低友商”的豪言壯語。
其次,上汽大眾在電動化轉型方面的步伐也顯得遲緩。儘管ID系列在2024年銷量有所增長,但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表現更為搶眼。而日系品牌雖然電動化轉型步伐不快,但日產N7即將搭載的高通8295晶片和端到端大模型智駕系統,至少在參數上已經形成了對上汽大眾的代際優勢。
再者,傅強強調“油車也能智慧化”,試圖為上汽大眾爭取轉型時間,但這樣的言論顯然無法掩蓋其在智慧化、電動化方面的短板。如今,消費者更關注智慧座艙、自動駕駛、補能效率等“新三大件”,而上汽大眾在這方面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為關鍵的是,傅強這番言論不僅未能有效提振銷量,反而引發了友商的強烈反擊和業界的廣泛質疑。東風日產新能源品牌總經理王騫公開回擊,稱其言論是“五十步笑百步”,並強調“當下不應分德系日系,大家都是中國本土車企”。這樣的反擊,無疑讓上汽大眾陷入了更為尷尬的境地。
記得去年9月份,也就是傅強履新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之後的頭一個月,在上汽大眾最重磅的年度B級車煥新、帕薩特Pro上市發佈會上,因為傅強及團隊的準備+彩排不足,釀造了一出“大型翻車”好戲。 “嗨帕薩特,雲南的過橋米線有什麼故事”,一度淪為行業內外廣為人知的的笑談。傅強可以說,以一己之力硬生生讓帕薩特Pro的“智障車”標籤深入人心。
其實,上汽大眾高管的言論風波,只是合資品牌在智慧電動化賽道上困境的一個縮影。在智慧化、電動化重塑行業規則的今天,合資品牌既需維護品牌調性,又不得不向本土供應鏈低頭;既要應對銷量壓力,又需投入鉅資研發。這種矛盾與困境,讓合資品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和發展策略。
對於上汽大眾而言,與其在言論上爭鋒相對,不如在產品力和用戶體驗上下功夫。畢竟,市場的裁判席上,從來只有產品力,沒有“言論致勝”。在智慧化、電動化的大潮中,上汽大眾唯有放下派系成見,以使用者需求為錨點,才能在變革浪潮中守住一席之地。否則,即便再出格的言論,也救不了銷量下滑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