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帶飛周雲傑,流量是海爾及時雨嗎?
更新于:2025-03-26 05:04:09

撰文丨一視財經邱邱 編輯| 西貝

機會或許只被有準備的人抓住,但流量有時卻意外而至。

隨著海爾CEO周雲傑在參加兩會時,意外被雷軍帶火,這位冷面總裁最初偶然因同框雷軍時表情冷淡、以典型的i人體質被網友發現,製成表情包走紅全網,后又在多次參訪、露面中憑藉謙遜、幽默、務實的硬實力成功圈粉,引得網友紛紛“請願”:“周總快開個號吧”。

對此,海爾集團的社交賬號熱情回應:“大家別著急,我們老總即將出道”,不過即使會開個人帳號,周雲傑在各個場合的系列表述都希望盡可能突出海爾品牌,而非自身IP。面對破天流量,能穩住開號節奏,三句不離海爾,周總性格之沉穩、對海爾之“忠貞”可見一斑。

如今,千呼萬喚後,周雲傑正式從抖音“出道”,連續兩天發佈短視頻作品,持續引爆網路,其在視頻中佩戴著“海爾兄弟”胸針、正襟危坐著說自己“聽勸”,“要和大家零距離交互”。高冷形象裡反差著樸素的親切感,讓評論區秒變大型整活現場,各種跨界互動,認親、許願、打廣告的,都來了

01、願做中國製造的螺絲釘

能有此“忠貞”,離不開海爾對周雲傑三十年如一日的培養,作為唯一供職過的企業,海爾親手塑造了周雲傑從熱血少年到冷面霸總的轉變。

1998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后,周雲傑受到老一輩企業家張瑞敏“怒砸76台有品質缺陷的冰箱”的創業精神的感召,帶著求職信中“願做中國製造的螺絲釘”的夢想,回到山東老家,加入海爾。作為彼時極度稀缺的名牌大學畢業生,周雲傑甘願“自降身價”從基層幹起,在銷售崗位跑過市場、在生產車間研究優化過製造工序、也在實驗室里帶頭攻堅,研發出獲國家級“科學進步二等級”的無污染電冰箱,系列經歷,既把這位“理科學霸”的工學頭腦發揮地淋漓盡致,也讓周雲傑在同消費者、一線工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現實的優秀的產品體驗,絕非僅來源於冰冷的實驗數據。

除了個人能力突出,時勢同樣造英雄。1996年,為擺脫貼牌代工的企業現狀,張瑞敏決心打造海爾品牌,周雲傑奉命打造第一家海爾專賣店,並在全國推進海爾的專賣店體系。

此後又搭上全球化的東風,周雲傑先在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建成了海爾的第一個海外園區,后又促成中國白色家電的第一次海外併購:海爾對義大利邁尼蓋蒂公司旗下冰箱產業線的收購,並從2004年起,長期負責海爾的海外銷售。到2009年,周雲傑升任海爾高級副總裁,算是逐步開始全面執掌海爾,成為張瑞敏心中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不同於雷軍多次創業、幾經輾轉的起起伏伏,周雲傑近40年的職業生涯全部奉獻給海爾,這在某種意義上同董明珠的經歷更相似。但海爾比格力幸運,周雲傑接班后並沒有發生類似格力的委託代理問題,這及得益於張瑞敏在退休之前就給公司規劃了相對清晰的股權結構,以張瑞敏、周雲傑、梁海山為核心,百名高管共同通過海創客、海創睿、海創智三家公司控制海爾集團,進而控制整個海爾的商業版圖,但也從側面證明周雲傑在更多時候確實是個“琢磨事的人”,“螺絲釘”的夢想並非空談,產品之外的個人IP、企業權力也確實非其所求。

02、光作螺絲釘可能不夠了

暫拋開此次的意外走紅,周雲傑在前段時間交出的海爾集團2024年業績,其實更為亮眼,2024年海爾集團營收達到4016億,創歷史新高,利潤同比增長13%,達到302億元。根海爾官方統計:在海外銷售的每10台中國品牌家電產品中,就有6台來自海爾。

類似這般的成績單,海爾其實還有很多,更多人的家中也或多或少都會有海爾的電器產品,但問題是若非此次兩會上的意外走紅,海爾日常的曝光實在太低了。這導致雖然在集團層面,憑藉大健康、工業互聯網等業務實現增長,但海爾的電器基本盤,海爾智家其實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

業績上看,2024年前三季度海爾智家營收僅增2.17%,增速為近年最低,但看三季度營收僅微增0.47,基本陷入停滯。根據奧維雲網總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白電市場零售額2319億,同比下滑7.0%;零售量7774萬台,同比下滑3.6%,家電行業與房地產榮枯綁定,整個行業還看不到拐點,這必然對海爾智家構成壓力。

而在整個行業一致看好的智慧家居方向,雖說早在2019年就從青島海爾更名海爾智家,但目前看來卻有起個大早、趕了晚集的意思,消費者心智反倒被小米之家、鴻蒙智家等科技企業、手機產商搶佔。

此次周雲傑走紅後,網友喊話海爾,希望推出三桶洗衣機,海爾迅速回應,獲得網友一致好評。單看這件事,確實是海爾的成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若非此次周雲傑的偶然走紅,消費者的訴求如何才能被海爾聽到,又要多久才能有與之相適應的產品推出?當然這樣的問題在家電行業、乃至中國製造業,絕非只有海爾一家存在,但誰能將之解決好,誰才能在存量時代切到更大的市場蛋糕。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周總的夢想恐怕需要升級:考慮做一個更貼近消費者、能傾聽消費者訴求的智慧螺絲釘。

03、不止於家電製造

不同於代表通道里的“i人體質”,接班后的周雲傑在資本市場上算是展現了一把“狼性品質”,開年以來,短短一周內,豪擲150多億元,接連宣佈將收購機器人公司新時達和汽車生態入口網站汽車之家。再加上2023年年初,海爾集團花125億元買下上海萊士13.29億股股份,去年8月海爾集團持股45.33%的保險仲介公司眾淼控股在港股成功上市,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數量已達8家,橫跨家電、保險、大健康、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

這些操作看起來手筆雖大,行業雖多,但總體上都還是圍繞海爾原有業務的有序擴展。

汽車之家被海爾旗下的卡泰馳拿下,試圖藉助前者在垂媒領域的獨特優勢,儘快做大海爾在汽車交易平臺、二手車業務、以及汽車生態方面的業務;海爾旗下的卡奧斯,作為工業互聯網企業,可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數字化轉型方案,入股新時達,以打開公司通過機器人賦能傳統企業的想像空間;入股“血王”上海萊士,完善盈康一生的血液產業鏈,成為海爾大健康業務發展的重要舉措。

白電市場天花板逐漸顯現,美的、海爾、格力三大巨頭都在多元化佈局上下功夫,但花出去的錢如何聽到響,其實也是一門學問,格力有手機、晶片業務的折戟,美的系也在影視、傢俱等領域面臨不小的浮虧,對比之下,海爾在周雲傑的帶領下步子相對更加穩健,這或許同周總內斂、埋頭幹事的性格有關。但換個角度說,穩健時常又同保守挂鉤,多元化過程中怎麼把握好度,是周雲傑面臨的關鍵考題。其實此次小小的出圈或許就是契機,借此貼近消費者,自然會更有把握把錢投向正確的方向。

躺不平的有道
躺不平的有道
2025-03-26 06:00:07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騰訊視頻正在失速
2025-03-26 1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