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共享單車賽道可以說已經不像前些年那麼擁擠了,甚至於已經有些趨於平淡,然而就在這個日漸平淡的賽道上,哈啰創始人卻大手筆拿下了永安行,讓人不禁想問哈啰這麼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一、哈啰創始人拿下永安行?
據介面新聞的報導,永安行披露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由孫繼勝變更為上海哈茂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孫繼勝變更為上海哈茂的實控人楊磊,公司股票於3月17日開市起複牌。
公告顯示,上海哈茂與孫繼勝、常州遠為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索軍、陶安平及黃得雲簽署了《股份轉讓協定》,通過本次協議轉讓,上海哈茂將取得永安行3272.17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3.67%),轉讓價格為13.76元/股,涉及總金額4.5億元。
日,楊磊與上海雲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定》,楊磊將從上海雲鑫獲得1436.39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轉讓價格為15.28元,總價為2.19億元。
持有上海哈茂100%的股權Hong Kong RideTech Limited,由哈啰出行100%控股,意味著哈啰出行為接盤方上海哈茂的間接控股股東。
而轉讓股份方上海雲鑫,由螞蟻集團100%控股。據哈啰出行此前的美股IPO上市招股說明書,哈啰出行的第一大股東為螞蟻集團,其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間接持有哈啰出行36.3%的股份。
據哈啰官網,楊磊為哈啰聯合創始人、CEO。楊磊通過境外信託安排享有哈啰出行11.84%股權的受益權,同時控制哈啰出行董事會11個董事席位中的5個席位,多於其他股東所控制的董事席位。
二、哈啰究竟想幹啥?
近來,哈啰創始人拿下永安行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這件事?
首先,哈啰和永安行都是螞蟻投資的企業,這種共同的資本背景為它們之間的合作或者收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商業世界中,資本的流向往往暗示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潛在的合作機會。螞蟻作為重要的投資方,其在戰略佈局上可能有促使二者合作的考量。
其次,相比於當前大部分的共用單車企業都沒能實現單獨上市來看,永安行無疑是少有的上市企業,其殼資源價值無疑巨大。永安行作為“共享單車第一股”,早就成功登陸了資本市場,成為共用單車行業中為數不多的上市企業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共用單車市場的競爭加劇和監管政策的收緊,永安行的業績出現了大幅下滑。儘管如此,永安行的上市地位仍然為其帶來了獨特的殼資源價值。對於哈啰來說,通過收購永安行,不僅可以獲得一個上市平臺,還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和業務協同,提升永安行的經營水準和盈利能力。同時,永安行的上市地位也為哈啰未來的資本運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借殼上市等。
第三,對於永安行來說,當前的共享單車模式已經成熟,其所採用的有樁共用單車已經失去了價格優勢。在無樁共用單車的衝擊下,永安行的有樁單車市場不斷萎縮,原主營共用出行增長乏力。此外,永安行在氫能業務上的佈局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公司業績持續下滑。面對這一困境,永安行選擇與優勢企業聯合無疑更有價值。哈啰作為共用單車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強大的技術實力。通過與哈啰的合作,永安行可以藉助哈啰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影響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同時,雙方還可以在業務層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增長點和發展方向。
第四,哈啰和永安行的合作,從理論上來說具有實現 1+1>2 效果的潛力,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雙方在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如何實現有效的融合是一個關鍵問題。另一方面,業務整合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雖然雙方在共用出行領域有一定的業務重疊,但在具體的業務運營、市場定位等方面仍存在差異。如何充分發揮雙方在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實現業務的協同發展,也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因此,哈啰創始人拿下永安行這一事件,背後蘊含著複雜的戰略考量。從資本關聯到上市殼資源的價值,再到共享單車模式變革下的戰略選擇,每一個因素都在推動著這一合作的達成。雖然合作前景充滿挑戰,但如果雙方能夠有效應對,實現優勢互補,那麼哈啰和永安行的合作還是有比較大的希望的,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