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糖尿病已成為一種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而降糖葯則是許多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降糖葯種類的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早早開始了與降糖葯的“終身相伴”。很多人認為,只要按時服用降糖藥,就能穩穩地控制血糖,生活依然可以如常。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吃了就好”的觀念,可能隱藏著巨大的健康隱患。
尤其是那些長期服用降糖葯的患者,如果沒有做到一些關鍵的細節保養,腎臟問題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降臨,甚至一不小心,腎臟功能就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害。我在醫院遇到過許多糖尿病患者,他們雖然按時服藥,甚至有些人已經服用了多年,但卻未曾意識到,自己在服藥過程中存在一些疏忽。比如,有的人服藥過量,有的人忽視了藥物的副作用,還有的人根本沒有注意到降糖葯對腎臟的潛在影響。
結果,一些患者在長期使用降糖葯之後,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受損,甚至出現了需要透析的嚴重情況。這些患者本可以通過一些調整、監控和科學用藥來避免這些問題,但他們卻在享受降糖葯帶來的短期效果的同時,忽視了藥物背後可能對腎臟帶來的隱性傷害。這種情況常常是在患者不經意間發生的,直到有一天,腎臟問題變得嚴重,甚至需要更複雜的治療時,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降糖葯:腎臟負擔的悄然增加
許多患者以為,吃降糖葯就能穩住血糖,不再為高血糖或低血糖而煩惱。然而,他們可能並不知道,降糖葯長期服用,腎臟會因藥物代謝的負擔而逐漸受損,甚至可能無法恢復。降糖葯本身並不是“零負擔”的藥物,以口服降糖葯中最常見的二甲雙胍為例,它的代謝主要依賴腎臟。
當腎臟功能不全時,藥物的代謝速度會變慢,藥物殘留在體內的時間增加,這不僅會大大增加腎臟的負擔,甚至可能讓腎臟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我曾遇到一位60多歲的男性患者,他早年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體重逐年增加,最終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剛開始,他聽從醫生的建議,按時吃藥控制血糖,情況還算穩定。但隨著時間推移,他開始感到疲倦無力,四肢水腫,甚至偶爾感覺腰部酸痛。
他原本以為這是工作太累造成的,但一檢查,醫生發現他的腎功能已經出現了輕度衰竭。究其原因,醫生懷疑是長期服用二甲雙胍,腎臟代謝藥物時負擔過重,導致腎功能受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藥和控制,他的腎功能有所恢復,但這次警鐘敲得很響——長期使用降糖葯如果不注意腎臟的健康,最終受害的可能不僅僅是血糖。
藥物相互作用:隱藏的腎臟危機
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來控制不同的癥狀,有時候,患者並不會顧及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覺得多吃幾種藥物不會有大礙。但實際上,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讓腎臟在“被牽連”中越來越疲憊。比如,一些降糖葯和其他藥物合用時,可能會降低腎臟的過濾能力,造成藥物的積累。這不僅無法有效控制血糖,反而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
我有個患者,年紀大了,糖尿病病情逐漸加重,醫生為她開了降糖葯,同時,她也在吃一些控制血脂、降壓的藥物。第一,患者覺得血糖控制得還不錯,但她並未注意到這些藥物可能相互影響。一天,她突然開始出現頻繁的腿部抽筋和手腳冰冷的情況。檢查結果顯示,她的腎功能已經下降了不少。醫生查閱她的用藥史后發現,降糖葯與降壓藥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藥物在體內堆積,直接增加了腎臟的負擔,最終影響了腎臟的正常功能。如果當時她能及時向醫生報告自己的所有藥物使用方式,調整藥物組合,情況就不會變得如此嚴重。
過量服藥:讓腎臟提前“退休”
對於長期服藥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常常存在這樣一種誤區——只要藥物起效,就應該按照原來劑量長期服用。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患者的身體狀況可能發生了變化,降糖葯的劑量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可能會導致藥物的積累,進而引發嚴重的副作用。過量的藥物不僅會加重腎臟的排泄負擔,還可能導致藥物中毒,進而影響全身器官的健康。
例如,我曾接診過一位35歲的患者,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且體重較重。她一直堅持服用醫生開具的降糖藥,但因為工作繁忙,常常忘記定期檢查血糖,藥物劑量也未得到及時調整。漸漸地,她開始感覺到小腿有沉重感,尿量減少,睡覺時常常被口渴醒來,甚至食慾減退。
檢查後發現,她的血糖水平雖然在可接受範圍內,但藥物劑量過大,導致腎臟逐漸出現了排泄功能障礙。醫生為她及時調整了藥物和劑量,並推薦她定期檢查腎功能,防止問題加重。如果她早些注意到藥物的劑量問題,調整用藥,她的腎臟不至於承受如此大的壓力。
藥物副作用:別忽視的隱性風險
降糖葯的副作用有很多,有的患者可能只關注到短期的效果,卻忽視了藥物長期積累帶來的後果。降糖藥中一些成分對腎臟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特別是像磺脲類藥物,它們通過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來降低血糖,長期使用可能引發低血糖,嚴重時可能引起腎臟損傷。降糖藥物的副作用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但當它出現時,往往是“潛伏性”的,且容易被忽視。
比如,一位患者,糖尿病控制不佳,每天按時服用藥物,但他沒有及時發現,自己在使用某種降糖葯后,感到口渴、尿頻,甚至有時頭暈。直到一次急診,他因低血糖昏迷被送到醫院。經過檢查,醫生發現他不僅血糖波動較大,藥物劑量和種類選擇上也存在問題,導致了腎臟的逐漸衰退。通過進一步的治療,患者的情況有所改善,但他依然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水準。這樣的病史充分證明瞭,降糖葯的副作用常常是患者不容易察覺的,忽視藥物副作用的後果往往就是慢性腎功能衰竭。
要知道,降糖葯雖然是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但它並不是無害的“萬能藥”。長期服用不當的降糖葯,可能會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糖尿病患者應該定期檢查腎功能,保持合理的用藥習慣,避免藥物過量、藥物相互作用以及忽視藥物副作用的危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既控制好血糖,又保護好腎臟,不讓健康的“代價”成為代價。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