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場困倦?是能力問題嗎?
有人說,因為年輕,二十多歲註定有一段又窮又忙的時間;因為職場環境,三十歲以後註定進入穩定但沒有方向的時期。
可這段時間是多長呢?
看著別人穩步增長,薪資年年翻倍,或是成功轉型,買房買車;好像他們從來不曾被現實拖住腳步,佩服他們的能力和收穫,既羨慕又妄自菲薄。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職場困倦期;差距就在於,你能多快走出迷茫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路徑。
許多人將職場停滯期,簡單歸因於能力問題,但忽略了性格對職業發展的重要性。
性格將決定我們在職場上走哪條路,走多遠: 能力的提升和發展,也是要基於自身性格和智能結構。
所以迷茫的根源,還在於對自我的認知不明確。
二、想要成功,必須懂的職場逆向思維
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成功領域在哪裡,只是朝著績效達標的方向努力, 但那樣的吃苦磨鍊一點都不勵志,只是在走彎路; 既浪費了青春,也浪費了真正實力。
就像《生活大爆炸》裡,佩妮曾經一心想做演員,不過她長相中等偏上,演技不出眾,又沒足夠資源,根本養不活自己;
期間她也做過服務員、芝士工廠員工,但樂觀活潑的她記性差,做事不仔細,那些工作她都做得不出色;拿著微薄的工資,想著遙不可及的演員夢,不時懷疑自己一無是處……
後來機緣巧合,朋友鼓勵她嘗試醫藥銷售,作為派對達人,擅長交際的她很輕鬆地大獲成功,收入甚至比科學家丈夫都高。
所以說, 不要輕信,有能力的人做啥都會成功。
“庸碌”的人,並不是因為資質不好、努力不夠,而是因為迷茫,在他人的規則下前進,怎麼走都只能被壓制。
相反,成功的人,都懂得逆向思考,都足夠自知; 他們從自己的性格優勢出發,去選擇和駕馭職場,主宰人生。
要讓自己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成長,你就必須找對努力的點。
三、如何找到自己的職場性格優勢?
職場提升,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難;一旦找到方向,你就會像火箭般成長。
而且 沒有不適合職場的性格,每種性格都能成功; 就看你如何利用自己的性格優勢取勝。
你不是世界上第一個遇到職場困境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職場選擇和發展問題,不確定自己做什麼才能成功?不知道如何去應對職場挑戰。
前人在探索出路的時候,也早已總結出許多職業性格理論;比如DISC職業性格測評,它是最權威、通用的性格分析方法之一,被廣泛應用於招聘、經理人發展、團隊建設、職業生涯以至情感匹配規劃中。
從這個象限圖,我們可以看到,四種職業性格,各有其定位和優勢。
比如前文提到的佩妮,是典型的【影響者/互動型】,適合在銷售、商務等行業發展;
而馬雲,則是【指揮者/主導】,他不像思考者一樣能在技術性崗位做到極致,也不像穩健型人士一樣做事求穩,他就是發揚自己敢想敢為的人格魅力,調動了其他性格的人才共創帝國。
此外,DISC模型,除了讓我們認識自我,找準定位和道路;還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協調合作。
人的職業生命非常寶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為別人的夢想服務中。
先充分認知自我,才能在職場中實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