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福硬享”VS“沒苦硬吃” 你Pick哪一種?
更新于:2025-03-26 07:34:36

本文轉自:瀋陽晚報

“沒福硬享”VS“沒苦硬吃” 你Pick哪一種?

是兩代人的觀點碰撞,也是心靈溝通的契機

  “一堆水果永遠先吃壞的,結果一個好的都沒吃上。”“什麼水果要20元一斤?買一盒嘗嘗!”

  近段時間,老一輩“沒苦硬吃”與年輕人“沒福硬享”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有的老人生活條件不錯,卻要省吃儉用,甚至“閒不住”找事做,最後累壞了身子,錢也沒省下來。而有的年輕人抱著“錢不是省出來的”“生活是用來享受的”的想法,在有限的條件下尋求最大的快樂和滿足。

  兩代人的觀念碰撞,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摳摳搜搜,反而花了更多冤枉錢”

  沒苦硬吃:

  “買了水果,放著好的不吃,非先吃爛的,結果一口好的沒吃上,全放爛了。一邊搓著衣服,一邊抱怨腰快斷了,(為啥)洗衣機放著不用?放太久了,放壞了,放不轉了……”不久前,網友@OWEN歐陽子文創作的歌詞將老一輩人“沒苦硬吃”的集中表現“貼臉開大”。

  現象:得不償失的“吃苦” 

  前段時間,安徽有網友發視頻吐槽母親不顧身體有恙下地幹活,最後住進了醫院,自己還得專門請假5天,花4000多元路費回家照顧她,還幫她收了麥子和蠶豆。結果,病房裡有位同款老太太,因為頂著大太陽下地撿麥子引發腰痛,在醫院裡住了15天。

  不少網友留言表示“家有同款老人”。湖南有位網友留言稱“自己滿肚子委屈沒地方說”,因為她的母親每天沉迷撿廢品,200多萬元買來的房子里堆滿了破銅爛鐵。為了撿廢品,她母親有次腰部骨折花了3萬多元醫療費,還有一次被鐵塊砸中花了4萬多元手術費,但每次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現在仍舊每天雷打不動撿廢品。

  聲音:要看這個苦吃得值不值 

  “我既心疼他們的付出,又不理解他們的自我感動,關鍵是還沒法反駁。”一位年輕人這樣評價自己的父母。

  生活中,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享樂,忽視了吃苦的磨礪;也不能一味地強調吃苦,忘記了生活的美好。我們更應該學會求同存異,努力在吃苦和享福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讓生活更和諧。

  無論哪一代人,所追求的東西從來不是苦難,而是最根本的幸福。

  “先苦不一定後甜,但先甜一定甜”

  沒福硬享:

  所謂“沒福硬享”,指的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他們喜愛即時反饋“先甜后也甜”,樂於時不時獎勵自己。買點好吃的、好玩的,就算這一天過下來平淡無奇,也要自己給自己找福享。

  年輕人“沒福硬享”則更多地體現著他們“別致”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即時滿足,該吃吃,該喝喝,明天的事情後天再說。在消費理念上,年輕人更傾向於花點小錢,討好自己。

  現象:想方設法地享福 

  在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沒福硬享”話題有1.9億次播放量,而在小紅書相關標籤則有1589.5萬流覽量。

  網友曬給自家高壓鍋“過生日”的帖子:想吃蛋糕又沒到生日,就罷了?不存在的!“我家高壓鍋今天二十歲了,隨便找個理由,怎麼著都得慶祝一下。畢竟,對我的‘獨生嘴’好點,怎麼了?”

  瀋陽姑娘“00后”倩倩是個“沒福硬享”理念的貫徹者。平時上班,她會給自己帶豐富的營養早餐。週末煮飯做素麵,結果放一堆肥牛、丸子、蝦滑,把素麵午餐變成單人份小火鍋。倩倩坦言,“沒福硬享”是生活裡的小小打氣筒:“認真上了一個月班,發了工資肯定是要滿足一下自己的。”

  聲音:能掙會花,量力而行 

  95後小廖為了喜歡的歌手,特意向公司請假去看演唱會,也算是“沒福硬享”了一把。她覺得算是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但也是因為那位歌手很少開演唱會,花錢是偶爾一次。“雖然‘沒福硬享’了一次,但是我只享一次啊,我認為無可厚非。”

  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表示,“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就不是浪費”。“至於怎麼享福,還是要取決於自己的錢袋子,不能用老人吃了一輩子的苦,來換我們一時的甜。”

  兩種觀點

  “折射出的是心理滿足的不同表達”

  遼寧省家庭教育學會會長張思寧認為,“沒苦硬吃”和“沒福硬享”均是各自滿足心理營養的不同表達方式,背後想要的無外乎安全、認可、價值、愛、意義等,只不過人們滿足需要的方式不一樣。“比如,同樣是為了滿足價值感或認可的需要,老一輩可能在吃苦中獲得,年輕人則可能從享受中獲得。一句話,老一輩可能在花錢享受時難受,而年輕一代花錢享受時卻很開心。”

  老一輩的“沒苦硬吃”,可能源自其早年經歷的物質短缺和匱乏,與此相匹配的信念是勤儉持家、先苦后甜等。當踐行這些信念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受到安全、有價值。相應地,吃苦就變成一個可以滿足自己安全感的符號和象徵,而浪費和享受則成為不好的體驗與表現。

  年輕一代的“沒福硬享”,可能源自物質相對富足、沒有感受過饑餓的生活經歷。此外,年輕一代的家庭結構也經歷了變遷。在傳統家庭結構中,老年人地位高、權力大,好東西優先老年人享用。而在現代家庭結構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吃穿用度會優先考慮孩子。孩子容易獲得一種“我很重要、享受生活是自然的、愛自己”的信念。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蘇慧婷

  記者手記

  愛和理解,能跨越代際鴻溝

  說到底,“沒苦硬吃”和“不能吃苦”的不相容,背後正是年齡和社會發展帶來的鴻溝。

  在這個時代的轉角,兩種生活態度如同兩股潮流,在社會的舞臺上交匯碰撞。“沒苦硬吃”的老年人與“沒福硬享”的年輕人,各自代表著不同的生活哲學和價值追求。這場思想上的交鋒,不僅揭示了思想差異,更映射出時代的變遷。

  但是,在愛與尊重的基礎上,每一代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點。面對長輩的節儉傳統,年輕人應以開放心態,通過交流和共同體驗,幫助他們適應現代生活。這個過程不僅是代際文化的交流,也是家庭成員情感聯繫的加強。讓我們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共同構建和諧的家庭生活,讓愛在生活點滴中自然流露。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好好吃飯 也能減肥
2025-03-25 23:22:01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探索大腦奧秘之旅
2025-03-25 23:29:29
解碼全氟化合物
解碼全氟化合物
2025-03-25 23:32:11
現場授信金額31.9億元
現場授信金額31.9億元
2025-03-26 0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