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甘南日報
【健康關注】
“三減三健”與體重管理
餐飲“減油”促健康 徐駿
□ 王 玉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超重和肥胖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健康挑戰。國家提出的“三減三健”專項行動(即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的體重、健康骨骼)為體重管理提供了科學指導。下面從“三減三健”的角度,結合當前居民面臨的體重管理的熱點,介紹如何通過科學減重,達到改善超重和肥胖的公共衛生問題。
“三減三健”是體重管理的基礎
減鹽 目的是控制機體的水腫發生和機體代謝負擔加重。
高鹽飲食會導致體內水分瀦留,增加體重,同時加重腎臟和心血管負擔。因此國家的建議推薦量是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減少加工食品和外賣的攝入,多選擇天然食材,烹飪時用香料替代部分鹽。
結合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實際案例:某三甲醫院心血管科近期接診了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主訴為近期體重快速增加,2周內增加了3公斤,並伴有下肢水腫、疲勞和血壓升高(160/95mmHg)。患者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其每日鹽攝入量高達10克以上,主要來源於外賣、醃制食品和調味品。
從這位患者的情況來分析:一是高鹽飲食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升高,水分瀦留以維持滲透壓平衡,從而引發水腫和體重增加。二是長期高鹽飲食增加了腎臟的排泄負擔,患者尿常規檢查顯示尿蛋白輕度升高,提示早期腎損傷。三是高鹽攝入導致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荷,患者心電圖顯示左心室肥厚。
針對這位患者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解決:
1.飲食干預:營養科為患者制訂了低鹽飲食計劃,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建議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及低鈉食品。
2.藥物治療:結合利尿劑和降壓藥物,説明患者排出多餘水分,控制血壓。
3.健康教育:通過一對一健康指導,説明患者瞭解高鹽飲食的危害,並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
這位患者經過4周干預,患者體重下降2公斤,下肢水腫明顯緩解,血壓穩定在130/85mmHg左右,尿蛋白恢復正常。患者表示將繼續堅持低鹽飲食,定期複查。
減油 目的是降低能量密度。
高油飲食是能量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容易導致脂肪堆積。具體解決方案:選擇健康的烹飪方式(如蒸、煮、燉),減少油炸食品,使用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亞麻籽油)替代飽和脂肪。
結合這個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實際案例:某醫院內分泌科接診了一位38歲女性患者,主訴為體重持續增加(半年內增加8公斤),並伴有血脂異常(總膽固醇6.5mmol/L,低密度脂蛋白4.2mmol/L)。患者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其每日食用油攝入量超標,且常食用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零食。
針對這位患者實際存在的健康問題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解決:
1.飲食調整:建議患者減少食用油用量,改用蒸、煮等低油烹飪方式,並避免油炸食品。
2.運動干預:制定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計劃,如快走、游泳。
3.定期監測:每月複查體重、腰圍和血脂指標,評估干預效果。
這位患者經過3個月干預,患者體重下降4公斤,腰圍減少5cm,血脂指標明顯改善(總膽固醇5.8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mmol/L)。患者表示將繼續堅持健康飲食和運動習慣。
減糖 目的是避免隱形熱量。
高糖飲食不僅增加熱量攝入,還會導致血糖波動,引發饑餓感和暴飲暴食。解決方案:減少含糖飲料和甜點的攝入,選擇低糖或無糖食品,關注食品標籤中的“添加糖”含量。
如今,“小胖墩”越來越多,許多孩子從小被“甜蜜陷阱”包圍——甜飲料、甜點、糖果等高糖食品充斥日常生活。這些食物不僅熱量高,還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發饑餓感和暴飲暴食,形成惡性循環。長期高糖飲食不僅會導致肥胖,還可能引發蛀牙、胰島素抵抗甚至2型糖尿病等健康問題。減糖不僅是控制熱量攝入的關鍵,更是守護孩子健康的重要一步。通過減少甜飲料、選擇健康零食、關注食品標籤和加強飲食教育,我們可以説明孩子遠離“甜蜜陷阱”,培養終身受益的健康習慣。
健康體重的意義
健康體重不僅是外觀問題,更是代謝健康的關鍵指標。超重和肥胖與多種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體重管理有以下熱點問題:
節食減肥是否科學?
分析:過度節食會導致營養不良和代謝率下降,反而容易反彈。
解決方案:採用均衡飲食,控制總熱量攝入,而非單純減少食物種類。
運動在體重管理中的作用?
分析:運動是體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單一運動效果有限。
解決方案:結合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和力量訓練(如舉重、瑜伽),提高基礎代謝率。
如何應對平臺期?
分析:平臺期是身體適應新體重的正常現象。
解決方案: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強度,保持耐心。
如何應對體重反彈?
解決方案:建立可持續的健康習慣,如定期監測體重、記錄飲食和運動情況。
口腔健康是飲食管理的防線
口腔健康不良會影響咀嚼功能,導致食物選擇受限。所以,定期口腔檢查,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促進咀嚼和唾液分泌。
骨骼健康是體重管理的支柱
問題:減重過程中可能忽視骨骼健康。
解決方案:保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攝入,進行適量的負重運動(如步行、跳舞)。
體重管理的建議
個性化飲食計劃 根據年齡、性別、活動量等因素制定個人化飲食計劃,確保營養均衡。
行為改變與心理支援 通過記錄飲食日記、設定小目標等方式,逐步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人士的支援,增強減重信心。
科技助力體重管理 利用健康APP、智慧手環等工具,實時監測飲食、運動和體重變化。
(作者為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營養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