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現在已經部分地替代了孩子的生態位,寵物經濟爆發其實不止是將來時,而已經是進行時了。
現在在不少縣城,都已經開設了專門的寵物店,在中心城市,更是有大量的寵物領養、寵物主題體驗店和寵物診所門店,座落區域還往往還是在租金高企的繁華地帶,可以對標幼教、母嬰、月子中心等門店;相對於奶粉銷量下降的情況,現在也已經有專門加工中高檔寵物食品的廠家,可以對標嬰幼兒奶粉廠家。
以上情況,足以說明寵物經濟爆發已經是進行時了。
結合2015年後出現短暫的出生人口高峰、2018年後生育水平明顯下降、2020年以來生育水準下降到極低這些情況來看,現階段的寵物經濟爆發的主因,單純用“寵物成為家庭成員”來描述已經不充分,而是越來越多地有了寵物部分地替代小孩的生態位的成分——從先前“無孩愛貓女”概念在國內互聯網上的迅速傳播和巨大爭議,我們也能觀察到這一點。
從人口變化的趨勢來看,寵物經濟還會繼續爆發,2020年七普數據提供了一些間接的證據。
七普數據揭示的在家庭方面的新趨勢,是一代戶、一人戶顯著增多。全國4.94億家庭戶中,有近半(49.5%)是一代戶(無子女或子女遷出的核心家庭),四分之一強(25.4%)是一人戶(不分年齡的獨居),顯然寵物替代孩子的生態位,還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
實際上這裡還沒有考慮到集體戶人口。由於目前集體戶往往難以解決子女入學問題,因此集體戶人口中多數也是獨居或未育人口。
另外,先前我們較多地談論了小農時代主幹家庭為主和現階段核心家庭為主的區別。實際上按這裏的數據,一代戶+二代戶這樣的典型的核心家庭,已經佔到所有家庭戶的86.6%,可以說在七普時點家庭已經基本完成了核心化。
我們還需要明白,前面的“孩子”,不一定指嬰幼兒,也可以指離開原生家庭的成年子女。所以將來會對寵物產生更多需求的,不只是年輕未育群體,也包括空巢老人。
儘管從政策上提倡子女與父母同住促進家庭養老,但七普數據表明,對於60歲及以上老人,即使老人喪偶,與子女同住的比例也只有16.6%,一半以上(55.5%)的老人是與配偶居住或獨居(無保姆)。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數據,是只有0.7%的老人入住了養老機構。
導致成年子女不與老人居住的最大共性的、客觀的阻礙,是超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七普數據表明,全國的人戶分離人口已經達到49276.3萬。
特別是對於作為目前勞動年齡人口主力軍的80後、90後群體,他們成為人戶分離人口的比例在一半左右。
按七普數據,90後群體共16678.9萬,其中過半(51.5%)的8595.9萬是人戶分離人口;80後群體共22315.8萬,其中近半(45.3%)的10105.9萬是人戶分離人口。可以想見,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家庭進一步核心化以及地區差異擴大,將來00後、10後群體的人戶分離比例還會更高。
結合人口大規模流動、普遍人戶分離的基本國情,低生育與老齡化現象會催生更多的對寵物替代孩子的生態位的需求——未育的年輕人用寵物替代嬰幼兒的生態位,空巢老人用寵物替代離家成年子女的生態位。所以寵物經濟的爆發,既是進行時,又是將來時。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問題提到,寵物數量已經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其實2024年人口數據也有一項沒有引起太多注意的數據,那就是65歲以上人口達到22023萬,距離0-14歲人口的22240萬只有一步之遙。此消彼長間,2025年必然是人口撫養由養小為主向養老為主變化的轉捩點。